第181节
作者:
来自远方 更新:2023-03-15 01:19 字数:3293
健仆上前撤走木板,将凹痕填平,桓容请王献之往正室。
“也好。”王献之道,“我亦有要事同容弟商议。”
“子敬兄可否提前告知?”桓容表情中闪过几分好奇。
“说来话长,还请贤弟先接过官文再言。”王献之暂时卖了个关子。他要说的事十分重要,这般郑重其事,实是担心隔墙有耳。
斟酌片刻,桓容压下好奇,当即不再多问,亲自引他走上回廊。
“容弟,跟我来的那些人,最好能拖上一拖。”
桓容点点头,向健仆使了个眼色,道:“去请贾舍人,言我同王兄叙旧,请他安置同来之人。”
“诺!”
健仆心领神会,领命退出回廊,匆匆往值房而去。今日是贾秉在州治所处理郡内政务,有他出面,王献之想避开谁都不是难题。
“难为容弟了。”王献之叹息一声,露出一抹苦笑。
桓容笑看他一眼,故作轻松道:“我为子敬兄解决难题,兄长当如何谢我?”
“助容弟拿下建康盐市,进而掌控一国盐政,如何?”
什么?
桓容停住脚步,笑容凝固在嘴角。
“子敬兄莫要说笑。”
“容弟不信?”
他当然不信!
王献之出自琅琊王氏,而掌控建康盐市的是太原王氏,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加上他同王坦之的私交不错,彼此可称挚友,桓容当真不信他会为自己开罪对方。
纵然他有此意,琅琊王氏会答应?
想想都不可能。
“容弟莫要不信,这便是我要同容弟商议的第一件事。”王献之表情淡然,浑不似在说他计划同桓容联合下手,从太原王氏嘴里抢肉。
“我真的没想到……”桓容喃喃道。
“容弟没想到的事可不少。”
王献之好心情的眨了下眼,明明是将近而立之年,却有一股少年人的淘气,引得廊下婢仆脸泛红霞,目似春水,几乎挪不动脚步。
桓容不禁咋舌。
难怪司马道福为他连脸都不要了,这人简直就是个“祸水”!
两人行到正室,阿黍亲自送上茶汤,随后与健仆守在门外,不许外人轻易靠近。
王献之端起茶盏,轻轻嗅着茶香,不觉舒展眉眼。
“早闻容弟藏有好茶,且烹制方法不同寻常。如今有幸一尝,当是其言不虚。”
“子敬兄过奖。”桓容笑道。
“容弟过谦。”王献之回道。
两人手里捧着茶汤,对坐相视一眼,都觉得有趣,不免朗笑出声。
饮过茶汤,王献之取出两份官文,一份是增授盱眙为桓容封地,许他食邑当地;另一份则是许可他在幽州征兵,以浇灭袁氏叛军。
桓容净过手,并未着人设案燃香,也没面向建康跪接,仅是将竹简展开细看。尤其是许可征兵的官文,更是从头至尾通读两遍。
确定没有征兵数量的限制,也没明言收回淮南后军队如何“安置”,心知不是朝廷忽略,而是直接让出权利,桓容手握竹简,禁不住喜上眉梢。
无论如何,军权在手就是胜利!盱眙成为食邑更是意外之喜,百分百是亲娘发威。
官文未写军饷数额,八成不打算给粮草。
桓容不在乎。
盐渎坐着一尊北地财神,手握多种生财渠道,别说区区几千人,给他充足的时间,几万人照样养得起!
馅饼当头砸下,喷香诱人,桓容心中激动,几乎控制不住上翘的嘴角。
王献之丝毫不以为意,觉得炸糕的味道不错,馓子也比自家做的可口,又执筷用了不少。
时下待客的糕点多用油炸,要么就是裹着蜂蜜,直接用手很不方便。
桓容在盐渎待客,曾命人备下精美的竹筷,配套有精巧的竹刀。样式意外的流传出去,迅速成为士族高门待客时的标配。
不知不觉间,桓刺使竟引领一回时代潮流,起因不过是一盘馓子。
等桓容放下官文,盘中的糕点和馓子已少去大半。
看看空掉的漆盘,又看看意犹未尽的王献之,桓容不由得眨了眨眼。
他只知道这位是寒食散的爱好者,竟不知他也有吃货的潜质?想想停止嗑药的郗愔,心下有几分恍然。
“子敬兄近日可曾服用寒食散?”
王献之摇摇头。
北伐归来的一段时间,他见到肉食就双眼发红,饭量猛增,着实吓了身边人一跳。郗道茂甚至请医者在府中常驻,唯恐他哪天吃出问题来不及抢救。
入朝为官之后,又是每日政务繁忙,知晓此物会导致全身发热,神思飘然恍惚,王献之轻易不再服用寒食散,一段时间下来竟然彻底戒除。
与之相对,增大的饭量却不见减少。
郗道茂依旧日日忧心,千方百计控制王献之的饭量,生怕他撑破肚皮。对此,王献之当真是痛并快乐着,滋味难对人说。
听完几句,桓容头顶滑下三条黑线。
这是抱怨?
分明是在炫耀,另类的秀恩爱!
有“另一半”了不起?!
他……他真没有。
一个身影闪过脑海,桓容愣了一下,连忙摇头,将骤起的念头压了下去。
“我决心入朝为官,重拾琅琊王氏昔日权柄。”王献之收起笑容,正色道。
提起琅琊王氏,就不得不提“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句名言。
此句中的“王”不是诸侯王,而是王导王敦兄弟时期的琅琊王氏。
当年琅琊王氏权柄之重几让世人侧目。
如果没有王导,司马睿未必能在渡江之后站稳脚跟。如果没有琅琊王氏,也不会有东晋士族与天子共掌朝政的政治局面。
可惜王导死后,琅琊王氏后继无人,加上王敦起兵之事的影响,逐渐退出朝堂,被太原王氏取代。
时至今日,唯有王彪之拿得出手。如王羲之父子干脆寄情于书法,留下书圣、书贤之名,在民间富有声望,在朝中却失去了话语权。
历史上,司马道福能成功上位,逼得王献之和郗道茂离婚,除了桓氏衰败,郗氏没落,和琅琊王氏的现状脱不开关系。
换成太原王氏的嫡支郎君,她敢吗?
哪怕她亲爹是皇帝,照样不敢招惹顶级士族门阀,否则绝不会有好下场。
现如今,王献之痛下决心,走上和历史完全不同的道路。桓容无法猜测琅琊王氏今后的命运如何,但他有五分以上肯定,司马道福不会再如愿遂心,在别人的家庭中横插一脚。
王献之要联合王彪之重振琅琊王氏,第一步便是寻找盟友。
纵览建康士族,太原王氏和陈郡谢氏首先被排除。琅琊王氏要崛起,必然会同两者争权。盟友不用想,政敌更为恰当。
随后的郗氏、陈氏、褚氏等逐一掠过,王彪之有意会稽周氏,王献之却将目光定在桓氏。
这个桓不是指桓温和桓冲,而是桓容!
为这件事,两人关起门来争执许久,差点当场动手。
其结果,王彪之脸色铁青,依旧没有被说服;王献之却是执意不改,更争得往盱眙传送官文一事,气得王彪之几乎要当场掀桌。
碍于琅琊王氏如今的状况,两人不好真的决裂,最终各退一步,王彪之向会稽送信,王献之亲往盱眙,分别探一探潜在盟友的口风,衡量一番利益得失,其后再做出决定。
然而,王献之早下定决心,无论王彪之和周氏联络的结果如何,他都不会改变主意。
大不了各行其是。
反正两人不属同一房,只要不对琅琊王氏造成本质性损伤,各干各的也没什么不好。
两人的争执属于家族内部事务,不会明摆着告诉外人,即便是盟友也一样。不过,为说服桓容点头,王献之酌情透露一二,以示他对“结盟”一事的诚意。
“如果容弟有意,我回建康便可着手实行。”王献之肃然表情,沉声道,“如能拿下建康盐市,掌控已过盐政,容弟得六分,琅琊王氏得四分。”
桓容没有着急开口,而是端起微凉的茶汤,送到嘴边饮了一口。
苦涩的味道入喉,缓慢泛起一丝回甘。
桓容眯起双眼,开始思量此事是否可行。同王献之一样,他也要衡量利益得失。
有郗愔的前车之鉴,他对“友谊小船”的牢固程度持怀疑态度。泰坦尼克号都能撞冰山,他和王献之乘坐的这艘船,难保哪天说翻就翻。
可递到跟前的橄榄枝又十足诱人,让他就此放弃,实在是于心不甘。
亲娘是晋室长公主,对朝堂有一定影响,但终归有限。想要掌握建康的第一手消息,甚至左右朝堂局势,寻找盟友实为必须。
但是,王献之真的可靠吗?琅琊王氏是否是最好的选择?
桓容不确定。
原本他选的是郗愔,可惜现实给了他两巴掌,而且是左右开弓。
“子敬兄,可否冒昧的问一句,为何是我?”
王献之暗暗舒了口气。
能问出这句话,证明桓容对此事有几分热心,而不是从开始就打算拒绝。
“之所以选择容弟,实因你我处境相当。”
“此话怎讲?”桓容着实有几分惊讶。
王献之没有用言语解释,而是手指蘸着茶汤,在矮桌上勾画出一张关系网。
在这张网中,桓容和他都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可谓是群狼环伺,稍有不慎就将粉身碎骨。
“子敬兄,这是否有些过了?”桓容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