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节
作者:
来自远方 更新:2023-03-15 01:21 字数:3519
宦者宫婢鱼贯而入,进上美食佳酿。
桓容举觞,邀群臣共饮。
三觞之后, 乐声忽然一变,鼓声减弱,琴弦大起,歌者声音清脆,舞者伴着乐声飞旋,彩裙仿似云霞,弯腰折袖之间,尽显娇柔妩媚。
宫宴菜式有定制,多袭自前朝,肉糜自然不能缺。
无论吃过几次,桓容都不习惯,干脆令宦者吩咐下去,在做菜时动一下手脚,上层铺一层新鲜的肉糜,下层全部做成小炒,最好再加些滚汤。
从表面看不出任何端倪,进上之后,用筷子翻两下,肉糜全部浸入汤里,算是一种另类的涮锅。
滋味如何暂且不提,好歹不用再吃生肉。
桓容以为做得聪明,实则有个致命的缺陷。
谁见过盛肉糜的碗会冒热气?
好在他坐在上首,和群臣有一定距离。若不然,肯定会当场露馅。
一曲结束,舞者行礼退下。宦者宫婢进上新菜,是用香料炙烧的海鱼和鹿肉,伴着新菜更有新酒。
比起寻常所饮,此酒明显烈了许多。
多数官员不知底细,一觞饮下,胸口瞬间犹如火烧,脸颊顿时飞红。
列席的番邦使臣大叫痛快,有人喝得兴起,直接离开席位,大步走至殿前。
“伟大的皇帝陛下!”
使臣单手扣在胸前,好话不要钱一般向外倒。说话时不讲究技巧,实在过于直白,听得桓容都有些不自在。
好话说完,使臣道出实意,希望能大量市买这种烈酒。
使臣在建康半月,进出坊市数次,压根没见过这种酒。故而拿不准,这种烈酒究竟有多少,是否允许市卖。
如果允许市卖,绝对要先下手为强,抢在他人之前开口。即便数量有限,也能多分到几坛。
能被国主和部落首领委以重任,率队入桓汉入贡,绝不会是愚钝之辈。
烈酒送到宴上,不少人就心生猜测,怕是背后另有深意。然而,哪怕眼前是个坑,为这样的美酒,照样要捏着鼻子向下跳。
对没有掌握酿酒方法的草原部落而言,烈酒就像是神马,可遇不可求,遇上就绝不能放过。
机会摆到面前,岂能就此错过?
“伟大的皇帝陛下,您就像是天空中的太阳,您的光辉能照耀天下!”
桓容咳嗽一声,暗自庆幸,幸好早放下酒杯,否则肯定会当场失态,被史官记录在文献中,成为第一个在宫宴上被呛到的皇帝。
不过,使臣所请正中下怀。
之所以将烈酒摆上宫宴,还是在这样的场合,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打开市场”。
由商队开拓生意也非不可,然而,在宫宴上打出名声,价格必定能高上数倍。事情传扬出去,也不会有人觉得要价太高。
打上“御用”两字,本身就代表着高端大气上档次。
心太黑?
桓容摊开手,表示无所谓。
酿这种酒需要粮食,如果价格不高,岂非吃亏?
这样的年月,隔三差五就要闹天灾,粮食歉收甚至绝收。哪怕有西域商路和海贸补充,大量酿酒仍会引来诟病。
想要堵住百官的嘴,无非“利益”二字。
由西域和海上市粮,送到工坊中酿成美酒,再以高价市出去,得来的利润绝对不菲。以商税的形式入国库,国家不差钱,可以继续减免百姓粮税。
待熬过最艰苦的一段时期,开荒初现成效,亩产达到一定水平,一切自然而然就会走上正轨。
甭管条件是否苛刻,是不是存在理想化的成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况且,试一试不会有太大损失。如果能够成功,必定会少走许多弯路,于国于民大有裨益。
至于受损的邻居……桓容端起羽觞,笑眯眯的同使臣共饮。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压根不用良心不安。
后世的史书是否会指他心黑,是个欺压外邦的恶人,桓容根本不在乎。
番邦使臣大力恳求,甚至提出以黄金换烈酒。桓容没有当场答应,显然是在吊对方胃口,准备放长线钓大鱼。
偏偏有人主动咬钩,而且不只一个。
多出竞争者,使臣咬钩的心情愈发迫切,恨不能纵身一跃,牢牢抓住鱼线,几下缠到自己身上,不给旁人任何机会。
将这一幕看到眼里,满朝文武都有些无言。
郗愔险些喷酒,不得不转头咳嗽两声。
谢安勉强维持住谪仙姿态,抖动的嘴角却出卖了他。
王彪之坐在席间,脸色涨红,不知是被酒气熏染还是憋笑所致。
唯有贾秉和郗超一派淡然。
两人甚至举起羽觞隔空对饮,很有惺惺相惜之感。站在同一立场,就挖坑埋人之事,两人十分有共同语言。
殿前的一幕实在过于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连乐声都变得时断时续。
桓容满脸为难,严肃表示:不是朕为难诸位,实在美酒酿造不易,数量有限,不好分啊。
不好分?
那就不分!
有使臣反应快,立即一骨碌站起身,抢在他人之前提价,仿佛嘴里的不是金子,而是路边的石块。
争相“叫价”之下,给出的价格越来越高,很快超过桓容预期。等到有人胜出,估算可以获得的利润,桓容用力咬住后槽牙,才勉强压住上翘的嘴角。
乱糟糟的场面实在不合规矩。
满朝文武俱在殿中,偏偏无一人出声指责。
仔细研究众人的表情,惊讶有之、愕然有之、恍然大悟有之、摇头失笑亦有之。
或许会有人觉得桓容胡闹,为君数年仍存少年心性,实在有些不够沉稳。转念再一想,再是胡闹,也实打实的为国朝带来好处。
胡闹还是英明,究竟该如何界定,委实有几分头疼。
足足过了两刻种,桓容才最终点头,答应向番邦市烈酒。
此前,幽州美酒早传盛名,运到北地必能卖出高价,遑论是西域和草原。
听闻有商队一路西行,最远抵达波斯等国,丝绸美酒甫一亮相,近乎引起轰动,完全是供不应求。
据商队绘制的舆图,以及商人口述的经历,桓容十分怀疑,他们曾接触过罗马帝国的商人。
只是语言不通,商人的叙说又有几分模糊,对这些发瞳异色的外邦人,多以“类猿”替代,桓容想进一步确认,实在有几分困难。
按照历史进程,再过十几年,罗马帝国就将分裂,东罗马帝国延续超过千年,曾一度辉煌,唐朝史书有明确记载。
衡量对比之后,桓容认为,现在和对方接触没有太大好处。不如暂且放下,等到统一中原后再说。
元日宫宴之后,元月里还有三个重要节日,即为初七人日,正月十五以及正月晦日。
人日食七菜羹、登高赏景;十五祠门祭户,江南之地多以膏粥祭蚕圣,至于元宵灯会,那是南北朝以后的规矩。
元月最后一日,是为除晦、消灾解厄之日。
无论士族还是庶人,都依照古时规矩,结伴至水边泛舟宴饮、漂洗衣裙,祈求消除灾厄,来年鸿运。
整个正月里,南康公主和李夫人都不得闲,一要设宴招待士族女眷,二要留意姑孰和长安的消息。
早在褚太后时期,南康公主就多次参与宫宴安排,如今有李夫人帮忙,愈发驾轻就熟。司马道福和王法慧结伴入宫,遇到南康公主和李夫人不得闲暇,主动帮了不少忙。
说来也奇怪,王法慧同司马曜仳离之后,竟同司马道福结好,互相引为密友,视为知己,常结伴外出。
司马道福在府内养面首不是秘密,王法慧同她交好,王氏族中意见很是不小。忧心族中名声,甚至有族老寻上王蕴,指责其教女不严。
几次三番,王蕴实在顶不住,只能请夫人刘氏同女儿商量,让她收敛一些。
“好名声?”王法慧冷冷一笑,“阿母说的好名声究竟是指什么?是我还是族中?”
刘夫人被问得无言。
“族中所谓的好名声,就是该一根绳子吊死,要么做个女观,再不然,落发做个比丘尼?既撇开同司马氏的关系,又成全了他们的名声?”
“阿女……”想到女儿的遭遇,刘夫人也是心酸。
“阿母尽可告知阿父,无需理会短视人之言。”
“自今上登位,遗晋宗室皆降品,有的甚至除爵。唯太后殿下和新安郡公主不变,其中岂无关窍!”
“太后是官家生母,自然尊荣。新安郡公主同官家兄长仳离,仍得太后庇护,其间种种,明眼人都该看得清楚明白!”
“郡公主是养面首,那又如何?”
说话时,王法慧脊背挺直,表情中带着嘲讽,声音没有一丝颤抖,同初嫁司马曜时判若两人。
“官家乃是不世出的英主,太后也不糊涂。如果阿父想更进一步,最好丢开那些蠢人,也莫要理会庸人短视之言。”
刘氏沉吟半晌,眉心紧蹙,似想出言劝说,又不知道该怎样开口。
“再则,阿兄和阿弟既有意思选官,何妨往边州试上一试。”
“阿女?”
“阿母以为,我随新安郡公主出入台城,仅是同太后说话解闷?”王法慧肃然表情,郑重道,“如果大君肯听我言,阿兄和阿弟绝不能留在都城。”
“为何?”刘氏不解。
“官家有大志向,岂会囿于江南之地,早晚要扫平长安,统一天下。”王法慧沉声道。
“太后元月设宫宴,即是向各家女眷透出消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高平郗氏乃至几家吴姓早闻风而动。”
“之前官家巡狩,伴驾郎君皆出仕地方,今后必会大有作为。”
“阿兄和阿弟未能抓住先机,已是错过一回。如今机会又至,大君不想着抓住,反而计较些无关紧要之事,被族中人牵着鼻子走,岂非是笑话!”
刘氏满脸惊讶,万万没有想到,能从女儿口中听到这样一番话。
“阿母,孩儿总要长大。”王法慧叹息一声,“女儿曾为遗晋皇后,哪怕只有几天,也是父兄更进一步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