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作者:邹涅      更新:2023-03-17 19:14      字数:4601
  今天幸好还会小朝会,在议政殿举行。
  这种小朝会并没有以前在电视剧上看到的那样,乌压压一殿的大臣,分成文武两班站立,上面管事太监来一句:“诸位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那种群臣百官汇聚的大朝会是十日才有一次,而日常的早朝,都是小朝会。
  一路打着哈欠,秦诺到了议政殿。
  幸好是小朝会,自己还能多睡会儿。
  大朝会更惨。大朝会是在祈天殿的前殿,就是俗称金銮殿的地方举行,秦诺在三天前举行登基告天下的时候有幸经历了一次。早晨五点钟就得起床,穿戴朝服之后,带着全副依仗往前殿去。
  前面是六对礼仪女官,分别持着八宝灯、金如意等物,身后还要跟着四个女官,分别举着八尺长的金羽伞,华盖等彰显皇帝威严的道具,再往后是长长的太监队伍,分别捧着辟邪拂尘等物,而两侧是两百名精锐侍卫护驾。
  一行人浩浩荡荡,驾临金碧辉煌的金銮殿。
  到达金銮殿的时候,殿内已经文武百官齐聚了。实际上大殿虽然广阔,也是容不下这么多人的,所以还有至少一半的官员需要站在门外。
  而为了朝会的公开性,大朝会的时候,殿内所有门窗都是开启的,方便皇帝看到所有臣子,臣子也能通禀皇帝。
  如今是夏天,大清早四面透风也挺舒坦,如果到了冬天……秦诺想象了一下,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个蜡烛。
  这种朝会人太多,反而办事效率格外底下。
  大朝会上商议的,大多数都是礼仪庆典之类的事务。像上次大朝会,确定了秦诺的年号。
  礼部呈上的奏折列着永寿、延熙、太康等十几个备选的年号。
  秦诺简略看过,最终选定了天祐。他对年号没有什么执着的,反正都是一个风格的吉祥词语。新年号就这样定了下来,不过得等到明年才会使用。
  经历了一次大朝会,秦诺有种要崩溃的感觉,知道大朝会是十天一次之后才勉强原地复活,血没有加满的那种。
  要是能改成一个月一次就好了,或者半年一次也不错。
  呵呵,这种奢望也只能想想而已。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当了皇帝,行事反而更加不自由。秦诺也很无奈。
  幸好今天还是小朝会,在祈天殿的后殿,俗称议政殿的地方举行。
  殿里臣子已经到了,两位丞相,六部尚书,以及几位重要的武将。再有就是他们有时候会带着副手,另外就是与今天早朝需要商议的事情有关的臣子了。一般不会超过三十个人。
  这种规模的小朝会,能更快地处理事务,集中意见。
  秦诺登上宝座,众人跪地行礼。
  礼毕之后,开始一天的议政。
  今天的几件事,一件是关于汛期防洪的,工部尚书季康乐提起了司水河下游近日连番暴雨,导致水位暴涨,需要加固堤坝,因为要拨付的银两,跟户部尚书马兴邦一阵掰扯。紧接着是某地干旱,两镇为争斗水源,导致结仇斗殴,竟然损伤人命近百,地方官责无旁贷,吏部需要对其进行弹劾……
  几个议题听下来,秦诺发现基本不需要自己干什么,实际上,大多数的政务,朝廷都能自行运转处理完毕。
  一般内政事物六部尚书都能搞定,两边扯皮的出动左右丞相调解,实在朝臣们都解决不了的,再奏请皇帝裁决。
  当然,对达成一致意见的议题,众人也会上奏一番。一般秦诺会点点头,“就依卿的意见吧。”然后事情就揭过了。
  朝会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秦诺一开始还振作精神,听到后来索然无味,很有种前世上数理化课程的感觉。前世当学生,有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这些拦路虎,不想听也得强迫自己提起精神,而眼前的朝会,谁能考核一位皇帝呢?
  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自己的老爹景耀帝经常连续数日罢朝,都没有臣子劝谏,而皇兄秦聪一病大半年不理政务,也没有影响朝政运转了。一个成熟的王朝,会形成一套固定的运行机制。只要不出大故障,这套机制就能顺利地运转下去。
  总算熬到了朝会结束,秦诺散朝之后,还有一桩例行公务。去给太后请安。
  大周彰显孝道,身为皇帝,更应该作为表率,晨昏定省什么的,决不能缺。
  如果是亲生的,也许还可以省略些,自己这个庶子,对嫡母只能加倍的恭敬。
  好在按照规矩,每天只在早朝之后走一趟慈宁宫就行了。而霍太后对这种母慈子孝的戏份显然也没有多少兴趣。
  请安是从斋戒期就开始了的,但是真见到霍太后只有一两次,大多数时候,在慈宁宫正殿里坐半盏茶的时间,就会有女官出来,恭敬地回道:太后还在歇息,深感皇帝孝心,政务繁忙,就不耽搁宝贵时间了。
  今天也是一样,略作片刻,秦诺就起身离开了。
  回到乾元殿后殿,就看到桌上摆着一大摞子奏折等着他呢。
  实际上被拿到朝会上来议政的只是少数议题,都是关系重大,或者需要多部门共同商议,悬而不决的。其余大多数议题都在奏折上。
  秦诺苦着脸来到桌子旁,粗略数了数,奏折两三百本。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开,立时感觉一阵头晕眼花,像是受到了减血buff。奏折文字极为工整,一溜儿的正楷,只是那骈四俪六的文法,实在让他吃不消。
  你昨晚不是下定决心当个好皇帝了吗?不能第二天一大早就打脸啊!!!
  竭力调动自己为数不多的责任心,秦诺强迫自己静下心神,坐在桌案前开始翻开。
  终于将这篇奏折顿顿卡卡看了下来。
  秦诺合上奏折,瞬间有种想要暴走的冲动。
  整个文章就说了一件事,他们辖区之内的一座干涸许久的泉水突然咕嘟咕嘟往外冒泡了。这一定是表示皇帝继位上承天命!是天意所向,是神仙庇佑,所以上表恭贺云云!
  坑爹啊!摔玉玺,你他喵的就这点儿破事儿,竟然写了整整三十几页。
  无聊不无聊啊!
  看了看旁边的西洋种,kao!竟然花费了足足小半个时辰,要是用这个效率看下来,看到天黑再天亮也看不完啊!秦诺盯着一大摞奏折头皮发麻。
  难怪以前看历史记载,古代明君,像雍正那种比较勤政的,经常批折子批到半夜甚至凌晨,熬到三四十岁一个个都变成了高度近视。
  旁边李丸和几个管事太监侍奉着,偷眼瞧着皇帝陛下在看着奏折时候,表情越发凝重,看完之后,更加不悦,眉头皱起几乎能夹死蚊子。
  一定是极为要紧的事务吧!难道是某地受了大灾?或者地方上出了叛乱?
  几个人越发小心谨慎,不敢流露一丝声音。
  沉默了半响,秦诺拍案而起,“朕还是当个昏君算了!”
  第71章 翰林院
  “哐啷”一声, 是李丸失手将茶盏摔了下去。手忙脚乱地抢救了片刻,才没有真扔掉, 只是茶水洒了小半出来。
  许敏才不悦地扫了一眼, 总算这是新帝的心腹,不好出言斥责,但乾元殿内服侍的宫人, 岂有这种素质的?
  李丸灰头土脸退了下去, 不是他太大意, 实在是自家主子那句话太过惊世骇俗。
  许公公跪倒在地:“皇上, 慎言!”
  秦诺摸了摸鼻子, 别看如今殿内没几个人, 自己在这个房间里的话, 只怕不出一时三刻, 就会传到霍太后等人的耳中了。
  反正他们也没指望自己当个明君。
  哈,将手里的折子一扔,秦诺问道:“之前父皇和皇兄在的时候, 每日的奏折都是这么多吗?”
  “回禀皇上,日常并无这许多,也许是皇上新登基,各地和群臣的恭贺奏表多了些。”许公公一板一眼回答。
  他是从景耀帝时候就担任乾元殿大总管的人了,也是掌玺太监,有资格入议政殿的。秦诺入主乾元殿之后,也没有换人。
  “平日里大概多少?”
  “少则六七十本,多则百余本吧。”许公公小心翼翼地回道。
  秦诺扫了一眼, 将桌上的奏折随意翻了几本。粗略看去,上面的大多都是群臣的贺表,真正的奏折被压在最底下,也不知道是偶尔为之,还是原本就是这样的顺序。
  将政务折子看了几本,秦诺终于发现了窍诀和规律。
  奏折内的事务,前面是上表的臣子写就,后面则是朝廷的批阅,也就是说,其实已经由六部和各衙门批阅好了处理意见。而且这些意见多半经过了重重审阅。皇帝的责任就是批一下准和不准而已。或者有悬而未决的,在群臣提出的几条办理建议中选中一条。如果这些办理意见都不满意,那么也可以留中不发,或者批阅责令发回,重新办理,甚至拿到议政殿上举行朝议。
  如果想当个昏君,其实很简单,随意批阅一通,统统准了就行。反正皇帝的办理意见也不可能比经过重重选拔脱颖而出的官吏更加专业。
  而想要当个明君,就得一本一本仔细看,各地的政务都是有联系的,而且关系到诸多臣僚的考评,对国政事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有助于日后各项政务的推行,尤其对一个立志于改革的明君来说,其中有办事得力又优秀的可以记下来,日后提拔重用。
  只是,这样当个明君,实在太辛苦了,他可不想熬成雍小四那样的近视眼,五十几岁就咯嘣了。
  问过许公公,自家父皇和皇兄处理政务的时候,都是几本特别重要的仔细看看,其余的地方政务多是一笔带过。
  这种折中的处理方法,应该也是大多数普通君主的选择吧。
  将折子放下,反正时间还有很多,秦诺吩咐道:“先传午膳吧,等晚上再来办理。”
  在偏殿用过午膳,秦诺去了后花园。
  “皇上是要去演武场走一趟,还是去骑马松快松快?”李丸跟在后头询问着。
  这小子是见自己看奏折看得憋闷,所以提出的都是户外的娱乐活动。
  “今天不忙这些,朕要先去翰林院走一趟。”出了门,秦诺没有乘坐御辇,沿着御道步行着。
  “去翰林院?”李丸愣住了。
  “朕既然治理天下,也应该关心一下我大周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才啊。”秦诺笑了笑。
  自从大周开设科举以来,翰林院是历代科举之人的一个重点去处,考取的进士大多数都要在这里待一阵子,熟悉了朝廷公务的运作流程,之后再分派别的岗位,有些去地方上熬资历,有些分入京城各个衙门。当然,也有一直找不到好去处的,连续十几年都留在这里当校检编撰之类的。
  反正东头就是宫廷的藏书馆文华宫,内中藏书万千,领着一份微薄的俸禄,在那里编撰典籍一辈子的也大有人在。
  比起后世明清两代科举制度的完善,那个时代的翰林院是极为风光清贵的地方,但是在大周这个科举制度刚刚开始,而且战乱延绵数百年的时代,科举取士只是官吏的一个微末补充。
  真正的上升通道大多还把持在门阀手中。便是同样科举晋身的人,出身世家的前途和出身寒门的截然不同。
  比如林嘉,短短三年就已经青云直上,官居四品,与其门阀世家的出身不无关系。而同期的寒门出身的士子,极有可能要在地方上芝麻绿豆小县令一辈子。
  踏进翰林院东馆的大门,秦诺兴致盎然地看着四周。
  乍看起来跟普通的馆所衙门没什么不同,只是前庭的花木比别的地方看着更别致,搭配之间错落有致,东头的园子里隐约可见几处凉亭,掩映在满地花树中。
  地方还挺清雅的。秦诺点点头,径直进了正殿。
  完全没想到皇帝亲政的头两天,就会驾临此地,整个翰林院都慌乱了起来。
  实际上,景耀帝在位二十多年,来这里的次数屈指可数,秦聪在位的期间更是一次都没有来过。
  以至于秦诺进门的时候,满地人乱窜,都不知道在哪里跪。
  李丸鄙视地扫了一眼,这成什么体统啊?
  终于众人冷静下来。听着参差不齐的叩见声,秦诺也不生气,直接大刀金马地在主位上坐下。
  “刚才在讨论什么话题吗?朕看你们一个个争执地面红耳赤。”秦诺还没进来的时候,就听见殿内有十几个书生,似乎正在争论什么。
  其中一个大胆的高个子书生回道:“启禀皇上,臣等正在议论大而化之谓圣一句的真意。”
  “大而化之谓圣?”秦诺笑了笑。看着跪了满殿的人,也不叫他们起身。径直说道:“朕今日路过花园,偶尔兴起一个念头,正苦于没有人可以解说,所以干脆过来翰林院,当做试题考一考诸位。这个题目,与这句话倒也有些干系。”
  满殿士子顿时提起了精神,侧耳聆听。
  “前朝时候,皇子宗室经常分封各地,而本朝则是宗室并不外封,除少数之外,都居住京城,这两者孰优孰劣,就以此为题目,写一篇策论。”秦诺言简意赅地出了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