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作者:云之风华      更新:2023-03-18 14:32      字数:11170
  “砰啪!”赵翊歆突然转身一脚,踹翻了两个小间之间隔着的屏风。一丈高的实木屏风,正好砸在了几个人身上。
  几声呼痛之后,几人连声骂道:“哪个儿不长眼的,敢在天子脚下如此嚣张!”
  “还有更嚣张的!”赵翊歆稚嫩的面孔结着冰霜,一身抖擞的悍勇,在活动着手腕,准备大打一架。
  夏语澹从后搂抱住赵翊歆的腰,低声劝架道:“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动口不动手!”
  其实,夏语澹不是动口不动手的信奉者,只是看赵翊歆要以一敌五,怕他打不过,又怕他打过了,还得惹麻烦。
  夏语澹的身子软玉温香,但此刻在赵翊歆的感受里,如一团熊熊烈火被冰玉包围,瞬间火焰便灭了一半。
  夏语澹看赵翊歆没那么冲动了,没有要随时扑出去的样子,就自己上前两步,拦在赵翊歆前面,与赵翊歆连成一气,怒叱道:“好个带冠佩玉,饱读圣贤之书的模样,天子脚下,便句句妄言,无视君父,辱骂重臣!”
  其中那个,似乎悦男女无数的,声音依然有气势道:“你这是什么话,我是这个意思吗?我又没说皇上不能宠幸个男人,我对那些事又没有意见。”
  他还真没有反对之意,外面的男人,捧个女人或男人,是自身地位的体现,有权有势的人,才有资格,捧着别人。皇上富有天下,是最有权有势的人,他捧的人能一般吗,能入皇上贵眼,被皇上捧着,也是三生有幸。柏长山那句假醉之言,不就是对这种事情,隐隐的期待嘛,可怜他已白头。
  夏语澹嗤笑,道:“你的意思是,皇上用天下的权利,换美人的欢心?如此一来,在你们眼里,皇上和周幽王何异,烽火戏诸候呀!”
  几个人一噎。虽然读书人个个看着君子端方,做不出以色事人的邀宠之举,但是,若有这个机会,得皇上垂青,并以此平步青云而位极人臣,想来没几个人能拒绝这份诱惑,放过这个机会。柏长山借醉狂言,也是道出了其中心声。可是这种事情,能理直气壮的和人争论吗?何况夏语澹把周幽王这样的亡国之君都抬出来了。
  几个人还是尚存一点点礼义廉耻的,知道这种龌蹉的交易是不能宣之于口,争个你长我短的,互相拉拉衣袖,五个人中,两个之前几乎没开过口的,努力装成个‘不关我事’的样子,转身下楼了,其他几个也悻悻的走了,还不忘丢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他们这里说的女子和小人,是平民百姓的意思,平民百姓怎么能领悟,权利之下的交易。
  夏语澹追着骂一句,道:“我呸,天下有多少女子和小人,你们连女子和小人都教养不来,凭什么,你们何得何能,配为官做宰,端坐高位呀。”
  几个人装没听见,不和夏语澹计较。
  夏语澹环看一圈,还在看热闹的人,纷纷把脖子缩回去了。仇九州抚掌而笑,赵翊歆绷着的脸早就溶解了,脑海里还在回想着刚才夏语澹从后面抱住自己的感觉,微微脸红,不过他之前生气脸已经气红了,在夏语澹眼里还以为他是余气未消,只听他道:“你干嘛拦我,就他们几个,还不是爷的对手。”
  夏语澹知道赵翊歆习武的,只是没见他打过不放心,那是五个成年人呀,顺毛捋道:“我知道,我知道,你功夫了得,是我多管闲事。只是,能用嘴解决的,就不要跟他们那种人浪费力气了嘛。你要是还不爽的话……”夏语澹凑近了赵翊歆小声道:“找个没人的地方,你把他们再痛扁一顿?这里这么多人,多不方便。”
  作者有话要说:皇上要吐血了,哈哈!
  ☆、第九十三章 李广
  差点打起来,又吵了一架,面馆呆不下去了。
  冬日昼短,阳光已经转斜,几人边逛边回去,沿路看见有家卖切糕的铺子,还现爆现买米花,夏语澹用七文钱买了一斤,膨松的爆米花装满了一个褡裢。
  到了裱画店,赵翊歆问夏语澹道:“看你,背着画具出来,也没有用过。”
  夏语澹原来想把柏长山被拽下台的那一刻画下来,可是,顾忌到赵翊歆非常看不上这种屡试不第又大放狂言的落魄举人,就没有当着他的面儿画,后来,为此引出了一些猥琐之言,夏语澹就不想画他了,再后来,看见赵翊歆骤然踹翻屏风的样子,那一刻的赵翊歆真像个大男人,心中的画也有了新的主角,更不能当着他的面儿画了,所以,现在也只是笑笑道:“我哪儿比得了你们。我这儿一行动就是一群人围着,说是奴婢伺候着主子,我长得这么大,哪件事不能自己干了,还需人伺候?被人伺候着,也没了自由,半点做不得主。今天这样出来,还是先生早几天前和我家太爷说了,太爷许了,我才出来大半天。我好不容易能出来,眼睛多看看,耳朵多听听,画画有的是时间。”
  拿着装爆米花的褡裢,夏语澹进了厨房,熟悉的摆出三个海碗,放满爆米花,舀一勺白糖,一勺白芝麻粉,冲上滚滚的沸水,请先生和赵翊歆吃点心。
  被沸水泡开的爆米花,就是一碗米糊糊,赵翊歆搅拌着吃了一口,嫌弃道:“小孩儿吃的东西。”
  “本来就是小孩儿吃的零嘴呀,一般人家过年做切糕,切糕就是米花做的,多余的米花就留给小孩当零嘴。米花不能放久了,受了潮气就不好吃了。我一路捂着带回来,褡裢里还没有冷透。”夏语澹吃得很欢实,道:“你离开‘小孩儿’才多少年?不过看你的样子,‘小孩儿’时也没有吃过这个,所以弄一碗给你尝尝鲜。”
  在和庆府时,刘婶儿过年要做切糕,把大米用一个铁滚筒烤爆,再炒一遍,混上花生,黑白芝麻,用熬好的糖膏把米花黏在一起,滚成一个球,填揉进一个四方的模具里,待冷却定型之后,切成一片片密封保存。白花花的大米,白花花的白糖,并不是每家都做得起,庄子里的佃户过日子一向勤俭,一家合起来做一锅,或只是抓几把米,吃几碗米花就满足了。夏语澹来京城之后,糖水泡米花这样简单的点心再没有吃过了,今天看见,倒勾起来了。
  “早年有一回过年,我寄住在一个村子里,那会子全村家家做切糕,铁筒那么滚着滚着就一声炸响爆开了,完整的米花用来做糕点,残的半颗半颗就吹出去趁热给孩子们吃,给老人泡糖水吃,这东西好,能吃上这东西,说明家里有余粮!”仇九州早年游历,时常说些游乐中的见闻,一边吃着,一边还是要道:“沈子申,今天在面馆,若你把自个当沈子申,就不该这么做。”
  仇九州一般叫赵翊歆沈大郎,叫了沈子申,就是郑重告诫他了。他赵翊歆,要是想顶着沈子申的名字在外头行走,就得低调一点,他越长大,他以皇太孙的身份接触的人越多,他作为沈子申的时候,就要更加低调。
  赵翊歆懂得自己不该这么做,可心里平静不了,皇上,颖宁侯,靖平侯是他的什么人,能听得下那些人那么说?当然,今天在场的人,他记着了,一辈子仕途无望了!
  有的人看着君子端方,其实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有的人看着桀骜不羁,倒是个忠心侍君的。夏语澹神色悠闲,道:“先生,我近日闲来,翻看了一回《史记》。近些年,《史记》声望日增,被封为二十四正史之首,字字被封为经典,我觉得也褒奖太过了些。”
  在两汉时,《史记》一度是□□,并不招人待见。直到唐朝古文运动的兴起,才受到文人们的重视,在一代代文豪,几百年的推崇和注解下,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到了鲁迅先生的嘴里,达到了顶点: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现在,文人对《史记》,一边倒的,都是赞誉之词,仇九州颇感兴趣的看着夏语澹,赵翊歆也正经的看着她,两人都等待夏语澹的下文。
  夏语澹笑道:“司马迁,不是圣人,他只是个普普通通,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只是一个埋头在一堆史料里的中书令。他写的《史记》,因为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而使文章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这是《史记》的成功之处,也是《史记》的失败之处。历史,最严谨的历史,应该只是记录,刻板的记录,至于其中的功过是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中,以史自鉴,应该有不同的领悟,而不该被太史公,左右了情感。《史记》只是太史公一人之言,他不是道德的标准,若人人被太史公左右了感情,这对于,事迹足以恒载史册的那些人,也是不公平的。”
  仇九州放平视线,朝夏语澹点头,鼓励她道:“那你说说,《史记》里,对哪些人不公。”
  夏语澹正色道:“汉武之前的人,对于太史公来说,之前的人已经作古,暂且不论,就汉武一朝,太史公把李广,独成一传,排在列传四十九,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军功盖世的大司马,和并成一传,排在列传五十一,屈居李将军之下。我认为此处不公。”
  “李将军,身经七十余战,一生未曾封侯,还落得自杀收场,《史记》一出,另他进入了名将的行列,而我觉得,李将军最名将,而最无功。”
  “李将军好歹作战几十年,几十年来,也确实立下了许多功劳,‘飞将军’,匈奴人听着都闻风丧胆,怎么说他无功呢?”仇九州反对之中却含着笑意。
  夏语澹回敬一个浅笑,道:“李将军是有功,可他还有过,他的功过堪堪相抵,而他的功,也从来没有功高到封侯的高度。李将军他出身陇西李氏,堂兄官至三公,他在朝中并不是毫无根基的人,那么,他的军功也不会被别人贪墨,他不得封侯,是他没有资格封侯!李将军第一次有功而无赏,是七国之乱的时候,他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一个中央的将军,接受一个藩国的将军印,一臣不奉二主,我觉得,他的功劳被抹去,是他应受的惩戒。至于后来,李将军多戍卫边关,封侯以首级论功,边关无大战,他始终够不到那个封侯的标准,待大汉开始主动进攻匈奴,给了李将军不止一次机会,李将军不是阵亡太多,就是在茫茫大漠迷路了,这样的战绩,如何封侯。”
  “太史公,崇敬人格之美,他说: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与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太史公可能觉得,李将军善射,依靠善射屡屡解困克敌,是“修身”之功;得赏赐皆分麾下,饮食与士共之,是仁爱之德;杀霸陵尉,是取予之义;宁死不愿复对刀笔吏,有以寡陷众而不乱之“勇”;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立名于天下久矣。”
  “我不觉得,李将军的有此五者,有美至列于君子之林。骑射,是为将的基本功,本来就是他该修习的本领,何谈论功。说赏赐皆分麾下,论功行赏是君主的权利,赏罚自有天子,并不是为将的本职,为将的职责是:跟从我,能保命,跟从我,有功立,跟在李将军身后的,死了多少人,功就不提了。至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我并不认为,和普通的士兵同甘共苦是美德,将军已然为将军,他就配享受高出普通士兵的待遇,将军,是一军之魂,他保持着充沛的体力和清醒的头脑,行军之中,时刻处在最佳的指挥状态,才是对士兵最好的爱护。连程不识都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李广治军,和士兵们好的哥俩好似的,军纪太涣散了,才总是遭遇匈奴袭击而得手。可惜了士兵们,愿意跟着他安逸,也愿意为他拼死,也就罢了。至于霸陵尉,霸陵尉依法而行,阻了他过霸陵,有何过错?李广,心胸狭隘之辈,招来杀之,何来‘取予之义’。宁死不愿复对刀笔吏,不是他寡陷众而不乱之“勇”,是他抱愧而没有承担失败的勇气。”
  夏语澹说了好长一段话,不得不停下来歇一歇。
  赵翊歆追问道:“那‘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又是为何?”
  夏语澹给自己倒了碗水,喝了几口润了嗓子,才道:“今日,那位说书的先生,十几次参加会试,十几次名落孙山,人人多为他惋惜,而少有觉得他德才不足的。这届会试,将会有四千举人应考,大概能取二百进士,注定,大多数人都是名落孙山的,有三千七八百个落地的学子,他们情何以堪。那你说,舆论会偏向何处?世人,多同情弱者,是世人,多处于弱势。”
  “那么,李将军死后,那些知与不知者,是为李将军哀?还是为自己哀?”
  ☆、第九十四章 卫霍
  赵翊歆已然清楚,就自身环境而言,夏语澹一直是弱者,一直处在弱势,然而现在的她,直直的对着自己,眼睛澄清如一注静谧的细泉道:“李将军说完了,再说卫霍二人,卫青七出边塞,霍去病六出北疆,两人未尝一败,卫将军骠骑列传完全是他二人的功绩簿,我也不多加赘述,除了一次次得胜的战绩记录之外,太史公另外说了什么。”
  “太史公说卫青‘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卫青的仁善退让,是他和柔自媚于皇上的一种卑劣手段,所以,天下没有人赞美他。说霍去伯贵,不省士。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霍去病少时显贵,所以不知道体恤士兵,出征的时候,自己带着精致的酒肉,吃不掉扔了也不分给士兵,在战场上,不去振作士兵的士气,反而有闲心画球场踢蹴鞠,可惜他带领的军队运气太好,所以才没有遭受绝大的困境。我想说,纵观汉武一朝,和匈奴作战的几十名将领,从李将军开始算,到出使过西域,为汉朝军队作向导而有功被封为博望侯,又因为带领着军队迷了路而被除爵的张骞,多少将领在茫茫大漠迷了路,碰不到匈奴的主力,或者掉进了匈奴的包围圈,就卫霍二人没有迷路过,没有陷入过绝境,一次是运气,两次是运气,六七次也是运气?为什么,要一句好话,吝啬成这样!唯一一次,似乎是赞扬卫霍二人的话‘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这一句没有放在外戚列传,偏偏放在佞幸列传,在列举了一堆冠璘入侍,傅粉承恩的内宠嬖臣之后,加了那么一句话。从此,卫青和霍去病成为了以色侍君,而后得幸的丑角。”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从《史记》观之,原来卫家的盛宠,也不是靠卫子夫一人,霸得天下。”
  仇九州无奈的笑了笑道:“这也不能怪后人生出污蔑之心,汉武帝先后有两位皇后,皆没有合葬的资格,却在生前,让卫青,霍去病陪葬在自己的陵墓以东。”
  当着仇九州的面儿,夏语澹不可能轻贱那种情节,没有这层顾忌,夏语澹也不会轻视他们,只是为他们叹息道:“卫霍是否以色侍君,已然成谜。汉朝初立,汉高祖便遭受了白登之辱,可见匈奴的猖獗和强大。从春秋至今两千年,华夏大地一直不断的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两千年来,所谓名将,不知凡几,然卫霍大破匈奴的战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把他们归于佞幸之流,是不公正的。太史公,站在他清高的文人角度,批判卫霍,不修名节、不进贤士、和柔事主,是不公正的。”
  “可为何卫霍如此功业,而遭受了这样不公正的批判,乃至天下未有称也?”
  “我私认为,他们亏在出身,而我更加愤慨,这就是太史公,最不公正之处。”
  “卫青,霍去病,皆奴婢所生的私生子,若无武帝提携,他们一辈子是奴隶,是处在最底层,代代为奴的卑贱之人。李将军,先祖是秦朝名将,李家世代传习骑射,李家世代接受仆射一职,想李将军,也是自幼受到家族细心栽培。幼时的卫青如何,因为是私生子,被父母当颗球一样的踢来踢去,天天被赶出牧羊放牛,干完了活还没有饭吃,还要遭受随时的辱骂和责打。汉时还没有科举,为官者,代代为官,为奴者,代代为奴,李将军,太史公,相对于从奴隶起步,私生子出身的卫霍,他们命太好,一个生在武将世家,一个生在太史世家,他们是同一类人,天生的世家子,他们出身高贵,起点高,自然看不起奴隶出身的卫霍。可惜卫家一门奴婢,没他们两家的家世,还要求他们在翻身的过程中,自修名节,当奴隶之时,还有名节?这种要求,是不是太高了点?我觉得此节,太史公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进贤士,是卫霍二人有自知自明,他们以外戚贵幸,是不能让清高的贤士真正拜服的,又何必去刻意讨好,讨不着好的贤士。至于后来官拜大将军,苏建建议卫青养士,卫青说了‘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其后霍去病也是这种态度。卫霍深谙君臣相处之道。从战国四公子到魏其、武安,养士的文臣武将,大养门客的人,哪个儿有好下场。卫霍明明是有大智慧的,在太史公的评价里,就成了和柔事主。”
  “太史公一生,他的一生够命运多舛的。他生前,似乎没有任何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采纳,史上最激烈的一次据理力争,为李将军的孙子,李陵喊冤,还被下了蚕室,处以宫刑。倾一生心血所著的《史记》,在当时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不得不偷偷摸摸的藏起来。他就那么,命运多舛的的过了一生。因为太史公的命运比较多舛,他就特别同情于,命运同样多舛的李将军。卫霍,以私生子的奴隶出身,扶摇直上,一路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对外作战,未尝败绩,一生多么顺遂,顺遂的让人不得不嫉妒的认为,是天幸!是苍天之幸,是天子之幸。历代天子之侧,以谄媚而得到宠幸的人无数,有谁的功绩,能彪炳史册?在名垂千古的功业下,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有谁挖掘过,就抓着一点捕风捉影的宫廷秘事,死死咬着不放,纵观《史记》,我认为,太史公对卫霍二人,失了公允!”
  夏语澹一路滔滔不绝的把话题扯出去那么远,终于能绕回来,看着赵翊歆笑道:“我看沈大郎是天生富贵之人,至今顺遂之人。”
  同在裱画店学画,夏语澹还不知道,赵翊歆具体的家世,只知道眼前的人,叫沈子申,和孟家是故交,但从一日日的揣摩,尤其是今天的意气之举可以看出,他的身份不简单。他的命运,还没有像太史公,李将军一样多舛过。
  这句话转得太突然,赵翊歆心里咯噔一跳,却又忍不住试探夏语澹,面上一派淡定,道:“怎么,在你心中,颖宁侯和靖平侯,也是以色事人之徒!”
  “卫青,霍去病,是否以色事人,尚无定论。颖宁侯和靖平侯……”夏语澹顿在此处,评价死了千年的人,那可以信口开河的随便说,评价活着的人,活着的这两位都有权有势,尤其眼前的这位,似乎还是他们的脑残粉,夏语澹抿着嘴巴润了润嘴唇,进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细声细气的道:“先生是先生,师兄是师兄,我就只和你们两个人说,我觉得,靖平侯和皇上,是干净的,他最多,是皇家的童养夫。”
  “啊?”赵翊歆说是常出来玩,其实出来玩见的人,干的事也有限,童养夫这个词,他没有听说过。
  仇九州大半明白这个意思,也觉得这个词用在靖平侯身上绝了,不由笑着认同道:“男孩子虽然比女孩子珍贵,但倒过来也不是没有。”
  得了先生的肯定,夏语澹渐渐放开了,道:“女孩子早晚是泼出去的水,有的人家几岁就给女孩子找了婆家,然后把女孩子往婆家一放,女方家剩了一笔养女孩子的钱,男方家剩下一笔娶媳妇的钱,这个女孩子就是童养媳了。到了皇家这里,皇族的男人不算,谁还能比公主尊贵,提早住进宫里去的,又尚了公主了,不就是童养夫了。当年,靖平侯十二岁的小侯爷,就大德阳公主一岁,身份年纪般配,又双亡了父母,虽然公主之尊,也不会受公公婆婆的气,只是,有公婆的话,公主总是要面临婆媳问题,那对着靖平侯的母亲,你是婆婆,我是公主,两人谁伺候谁,谁礼让谁,驸马夹在中间,看着母亲伺候着公主,怕委屈了母亲,看着公主礼让着母亲,怕怠慢了公主,还是这样,只需日日对着公主的好。靖平侯长大后,还姿容俊美。皇上选驸马,就和一般一味疼孩子的人家,为儿子选儿媳妇一样,模样好,性情好,娘家清静,还需要考虑别的吗?靖平侯最合适当驸马了,还是养成的,从结果往上推,公主的驸马,皇上又不缺人,何必非要染指呢。”
  “那颖宁侯呢?”赵翊歆有点迫不及待的追问下半截。
  夏语澹微微张开嘴,顾忌他脑残粉一样热血的性情,先道:“元兴二十一年秋冬,那一段时间,我始终记得,每一个人,都知道西北在打战,都关注西北的战事,得知颖宁侯领的三朵卫,大胜了西宁铁骑,人人欢欣鼓舞,说颖宁侯是国之功臣,对于芸芸的众生来说,有颖宁侯守在西北,就心安许多了,他的过去不重要。可是,社会上流总有一群人,不肯放过他。若颖宁侯不是信国公的庶子,他从哪里来?那他很可能是私生子。庶子好歹是被家族认可的,有点继承权的,私生子,或许连他的生父都怀疑他的血统,就是生父认可,家族也鲜少承认的。”
  ☆、第九十五章 刚烈
  “汉高祖的儿子刘肥,不就是私生子出身,高祖甚是爱重,尤甚嫡子,把七十余城的齐地封给了他,食邑三万户,说齐语的百姓全是给了他。”赵翊歆随口的说着,心里一突一突的跳得厉害。
  能有一个汉高祖,也会有第二个汉高祖,他们怎么不信呢!
  仇九州微皱着眉头,凝重的看着赵翊歆,赵翊歆瞥过一眼,倔强的道:“汉高祖有八个儿子,最爱重刘肥。”
  刘盈,汉高祖不喜欢他这个嫡子,打战时就丢弃过他,封了太子也想废掉他,其后的儿子,还有哪一个重过了刘肥?
  夏语澹已经说高了,没注意两人之间的眉眼官司,随即高谈道:“刘肥确实是史上最幸运的私生子,但也仅此一个,更多的,是卫青那样,父母双方有了各自的家庭,两边家族,谁也不愿意接纳他。”
  小门小户,多养一个人多一个人的负担,正式婚姻关系下的孩子都养不过来了,在外面乱搞出来的孩子就算了,虞氏的父亲,不就是那样被丢弃在外,随他自生自灭的嘛。到了豪门大户,是不缺一口饭吃,但豪门大户,盘根错节,多一个人就多一条分支,利益之下,已经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得家族通过,得在这利益之下,每一个人点头才行。自己的生母,躲在槐花胡同的时候,听着人称‘二奶奶’,实际就是没有正式婚姻关系的姘头而已,所以,夏家的太子没了,夏家的依靠没了,夏家的人都缩回去了,管她是死是活,儿子生下来就死了,女儿放逐在外十年,乔氏固然狠毒,夏尔钏也是庶女呀,为什么她平安无事,夏尔凝就要被如此作践,阖族上下,谁站出来为她说过一句话,追至源头,她开始也是私生女呀,就算后面补了手续,夏家每个人心里,有拿她当人待吗!
  这一辈子,从这个身份开始,夏语澹对卫霍尤为钦佩,对颖宁侯,也有另一种理解:“颖宁侯改姓那年,市井里流传一本《傅女传》,据说,其中的故事是根据颖宁侯母亲,傅氏的事迹而加以衍生的。我想,若颖宁侯的母亲真如书中人物那样,那该是个怎样刚烈的女子,同姓不婚,若她曾经有过丈夫,若她的丈夫负心薄幸,她是有这个性气,带着儿子,一辈子不回头的;若她从来没有过丈夫,那么骄傲的女子,却未婚先有了孩子,必定是被折辱过尊严的,她那样的女子,又不必依仗男人生存,此仇自然不共戴天。卫霍二人皆是私生子,霍去病还好点,他三岁不到,他的姨母就成了武帝的女人,他还是用的父姓,卫青,他是真正的苦孩子苦出来的,小时候在父亲家里挨饿挨打挨骂,从那个家里逃出来,逃到平阳公主府来卖身为奴的,从此跟了他同母异父姐姐的姓。颖宁侯,不管是那种情况,他随母亲长大,也是天然的从了母亲的意志。颖宁侯封侯以来,因为父不详的身世,受到过多少弹劾,哪怕是为了遮掩呢,也未见他提过父亲及父族之人一个字,可见其刚烈!”
  “我一直觉得,那样性情的子女,绝不可能做信国公的妾室,颖宁侯也不会是信国公儿子,若一开始,皇上就知道这个情况,那从小对颖宁侯的优待,就有了理由。”
  赵翊歆已经被震的,原来一突一突的心,啪嗒啪嗒的,一块块掉了,因为他从来没有看过《傅女传》,也不知道有《傅女传》这种东西。但他现在想通过,另一扇窗口,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外表保持了安然的平静,还急切的问道:“哦,颖宁侯都和韩家没有关系了,为什么还成为了皇上优待他的理由。”
  赵翊歆,他的外表和行为,确实符合他十三岁的年纪,但他做了太孙十三年,至尊之下,低半阶的位置,十三年的浸润,他全部的性质,只要他想,他能把它们掩饰的很好,好到夏语澹这辈子,小心翼翼的过来,也算会察言观色了,也看不出他此刻的心情,只以为他和自己一样的八卦,继续道:“科举取士,只准男人应考,不准女人应考,庙堂之上站立的,也都是男人,男人们说,女主内男主外。男人们要一肩担下江山社稷,那么,保家卫国,征战沙场,也该只是男人的责任,而不是女人分内之事。所以,颖宁侯的母亲为国而死,皇上也没有把她摘出来大书特书,生前生后,她几乎,默默无闻。皇上,他欠了,这位忠勇的,为了救他而死的女人,一笔人情。人已故去,这笔人情,就顺理成章的记在了她儿子身上。同时,那一年傅氏舍去自己的名节,也帮扶了信国公一家,所以,阴差阳错的,颖宁侯就成了信国公的儿子。傅氏母子相依为命,母亲骤然辞世,孤孤弱子要怎么活下来,还要在活着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儿。母亲有此功勋,一生衣食自然无忧,可是衣食之外的,立业的本事,谁来细心教导他,信国公府当年,确实是他最好的蛰伏之地。”
  赵翊歆维持着他最克制的冷静,道:“先生,我都没有看过《傅女传》这则书,先生……先生一定会有的,得借我看看。”
  皇上并没有刻意瞒下这本书,只是,他自己,欺骗的执着到现在,他从来不看这本书,过了这么多年,谁在赵翊歆面前提过,无人刻意提起,赵翊歆要从何而知呢?
  仇九州宛若无事的道:“这话本都是好几年出的,因为并不是人人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老套子,所以随着那阵子,傅侯封侯之后,也没有人愿意看了,甚至是我,也不忍再睹。”
  说着,仇九州起身,该是去给赵翊歆翻找那本书去了。
  言归正传,夏语澹说这么多,重点不在《傅女传》,她坐在椅子上,双手托着下巴,如花托似的,托着她白皙明媚的面庞,一派宁静,却有种历经困顿的大气,道:“所以呀,你今天听了那些失意之人,嫉妒成怨的臆想之词,实在没有必要为颖宁侯和靖平侯打抱不平,他们从小无父无母,在孤苦无依中成长,宫廷诡秘莫测,朝堂风起云涌,君王之侧,如悬崖峭壁,这样的日子,他们已经挺过来了,出能独当一面,进能顶立庙堂,并不是每一个富贵子弟,给他们机会,他们都能站在那个高位,他们既然蹬了高位,也不是那些落第潦倒的举子能中伤的了的。他们毫发未损,你今天这样生气,何必呢。古来文人墨客,总是把他们一生的失意,归咎在生不逢时上头。虽然,书上教导人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那是书上教导人的,实际上,大多数人,严于律人,宽以待己。为此书上才那么劝诫众人。便是太史公,都如此苛求卫霍二人,你若是次次那么生气,有得气生了!”
  夏译,家中自幼栽培的嫡长子啊,多少人捧着长大,淇国公府,高恩侯府,兴济伯府,一路护送着三百匹马去西北,中间护卫幕僚,多少人辅助他,他还是掉链子,从刑部回来后,便一蹶不振。同是富贵子弟,是驴子是马,是一匹什么样的马,还得拉出来溜溜。要成为一匹千里之驹,也不是皇上捧着谁,谁就能当下重担的。
  从颖宁侯和靖平侯回观夏译,夏语澹一直可惜,并非圣母至此,而是家中嫡长子一路颓唐,是一个家族真正衰亡的开始,若夏家一片混乱,身为夏家的庶女,多是会在这片混乱之中,成为这个家族的炮灰吧。此生上了夏家这条贼船,想下都想不来的,也只能期盼它,平平安安的在海上行驶。二姑娘,可是给家里换来了五千两银子后,被夫家虐待致死,都没有娘家人出头的。
  其实,夏语澹的隐忧完全正确,不过,那时她,还从来没有怀疑过,对坐的那位,是皇太孙,只从他今天的意气风发里,断他是天生富贵之人,所以,第一次,拿出真正的诚意,想要长久的结交他这个朋友,将来落难了,多个朋友多条路。多年之后,她才顿悟,交了赵翊歆这个朋友,其他的路,都被他堵死了。
  赵翊歆满怀壮志的随意道:“听你的话,把……”赵翊歆双手抱拳示意皇宫的方向,指道:“……说得那么吓人干什么,那里只是高高的宫墙太肃穆威严而已,天下的人,无不趋向向前。”
  赵翊歆多半是要科考做官的人,梦想就在那里。夏语澹大吃一口,闭着嘴巴左手一拉,俏皮道:“我说得那些话收回,师兄是有大本事的,早晚直上青云,光宗耀祖,造福万民啦!”
  夏语澹拍好马屁就走了,仇九州找来了《傅女传》给他。
  赵翊歆看书极快,书一到手,赵翊歆也是极快的往下看,看到后头,越来越不想,不愿,不敢,不忍,又不得不继续,看下去,天渐渐黑了,又挪到窗口的浅纱窗下,点着罩灯,拥着羊毛毯子,一字一字,看下去。
  外面乌云压下,北风卷起,渐渐落下了鹅毛大雪,赵翊歆怅然若失,支开窗子,感受着外面冷冽的北风,半个身子从窗口探出去,双手去抓乱舞的飞雪。
  仇九州站在他身后,安慰道:“夜黑了,你要是不想回去,就随我去孟家吧,我可是早说了,我今晚过去。”
  有指甲盖大的一片雪花,飘在赵翊歆的脸上,融成了眼泪,低落下来,赵翊歆抬起沉重的眼皮,暗哑的道:“先生,我不明白,我不想明白,为什么,命都可以给了,心……心却不能给呢?若是心给了,我现在……多么快活!
  ☆、第九十六章 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