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马明王
作者:
封侯书生 更新:2023-03-19 10:10 字数:2411
一番闲聊后,万正和刘果果对老和尚的身份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他是这灵隐寺辈分最高的和尚。
那他的辈分高到什么地步呢?据老和尚说,就算现在灵隐寺主持的师祖的师祖的师祖的师祖活过来,也得管他叫师祖。
人家老和尚就是这么牛!
原来这老和尚法号疯心,今年85岁,是济公道的第五代传人,济公道从活佛济公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八百多年了,平均每二百年才出一个传人。
而普通的和尚收弟子,最晚也不会超过七十岁,因为能活到七十岁的和尚太少了。实际上,大多数和尚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会收弟子。
这样一换算,八百多年里,和济公同辈的和尚的弟子已经发展了二十代有余,而济公这一脉的却只发展了五代,双方的辈分也就被拉开了。
那么济公道的弟子为什么两百年才收一次呢?他们的师傅能活到那么大岁数?
这就要从修炼济公道的难度上说起了,据说要修炼济公道,需要一种很特殊的体质,而这种体质的人,是很难找到的,往往上一代济公道高僧都圆寂了,还找不到接班人。
这个时候,就需要灵隐寺其他高僧帮忙了,在济公道的高僧找传人时,他们也会帮忙,有时候甚至一连几十年上百年都在不断寻找。所以大多数时候,济公道的弟子不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在学佛法,而是由其他灵隐寺的高僧代为传授,这种做法在古代叫做代师收徒。
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使得济公道这五代传承人中,只有第二代弟子见过他的师傅,也就是济公活佛。而其余的三人,包括疯心和尚在内,根本连自己师傅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这就搞笑了,灵隐寺的高僧们为了不让济公道绝脉,特意为他们找了传人,可是济公道的传人一就位,马上就是这些高僧们的超级长辈了,也不知道高僧们当时是个什么心情。
而关于万正和刘果果的情况,疯心和尚也知道了一些,知道刘果果是江浙首富的宝贝女儿,也知道万正是一个能治疗不少疑难杂症的中医,找功德金钱是为了炼制功德银针。
三人说着话,酒菜已经上来了。
疯心和尚真不愧是活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吃饭非常的讲规矩,食不言寝不语,等菜上齐了,他抱着饭碗就开吃了,一会儿吃吃西湖醋鱼,一会儿吃吃东坡肘子,一会儿喝口王八汤,时不时再滋溜一口江小白,那动作简直是行云流水,旁若无人。
不过万正和刘果果倒是觉得,疯心和尚这不是食不言寝不语,而是看见好吃的了,没时间说话。
这个老和尚啊,还真是不像一个和尚!
万正和刘果果倒是不饿,在灵隐寺时他们吃过斋饭了,于是二人就在旁边看着老和尚吃,连筷子都不曾动过。
而老和尚这一吃,便直接吃了一个小时,直到把桌上的所有饭菜都扫进了肚子里,他这才打了个饱嗝,把双手放在袈裟上擦了擦,拍了拍肚子:“爽歪歪!”
万正和刘果果被他逗笑了,爽歪歪?我还乳娃娃呢!
拜托,辈分这么高的高僧,拿点风范出来好不好?
刘果果随后去付了账,三人便一起出了饭店。
站在马路上,疯心和尚倒是没有食言,果然开始帮万正找功德金钱了。他朝着四方眺望了一下,皱眉道:“灵隐寺里倒是有炼制功德银针的功德宝物,可是除了佛像就是一些法器,这些东西被我那帮徒孙们当做宝贝一样藏着,除非是重大法事,否则怎么都不会拿出来。至于功德金钱,我记得灵隐寺以前虽然有,可后来都遗失了,或者葬身于多年前的一场大火中。其他的像财神庙、永福寺等,估计情况也差不多,我想想啊……有了,咱们去马明王庙,那里或许有好东西。”
“好,那就去马明王庙。”万正和刘果果大喜,疯心和尚既然敢这么说,那么能在马明王庙找到好东西的几率定然是很大的,看来今天的运气还不错,虽然浪费了半天时间,但还是锁定了目标。
万正和刘果果当即就朝着马明王庙赶了过去,疯心和尚照旧是在二人后面吊着,不急不缓。
却说这马明王庙,距离灵隐寺非常近,双方一个在北高峰的半山腰,一个在北高峰的山脚下,一上一下用不了太多时间。
对于马明王庙,万正和刘果果自然也有了解。
相传马明王庙供奉的是蚕神马明王,而马明王是一名仙女,远古时期,黄帝打败九黎后,她曾披着马皮从天上飞来,手捧蚕丝敬献黄帝,于是人族就学会了养蚕取丝。为了纪念她,无数劳动人民在各地兴建了马明王庙,供奉马明王。
江浙百姓自古养蚕,江浙丝绸更是天下一绝,所以在江浙之地,马明王庙的香火也是络绎不绝,深受百姓朝拜敬仰。
位于西湖边、北高峰半山腰上的这座马明王庙便是这样,哪怕时至今日,每逢腊月十二蚕花生日,人们都会隆重入庙祭拜,祈求来年养的蚕能茁壮成长。
而关于马明王,还有另一个传说。
这个传说是这样的,说是马明王本姓王,家里有一匹马,有一次她父亲被人抓走了,她非常害怕,可又没有人可以倾诉,就对家里的马开玩笑说,你要是能救回我父亲,我就嫁给你。
不想那马儿能听得懂人话,果然去把她父亲救回来了,而当她父亲回来后,给马喂食物的时候,马却就是不吃,唯独看见她时非常激动,经常鸣叫不已。于是她父亲就问她为什么,她就把对马的许诺说了出来,她父亲听后大惊,哪能让一匹马做我的女婿呢?
于是乎,她父亲把这匹马给射死了,剥了皮,放在院子里暴晒。她知道此事后,非常伤心,就来祭奠马儿,却不料被马儿的马皮给缠着卷走了,变成了一只缠(蚕),趴在一棵树上吃着树叶子,还会吐丝。
她的父亲后来找到了她,很是伤心,街坊四邻也都很悲痛,于是有人把这棵树叫做丧树。丧,也就是死亡的意思,后来这丧树,也就被叫成了桑树。
又有那心肠好的邻居阿姨,把她变成的蚕接回家养了起来,还用她吐出的丝制成了美丽的丝绸,一时之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惊叹于丝绸的美丽。
从那之后,人们纷纷开始学会种桑树,养桑蚕谋生。
为了纪念她,人们参考她的有情有义的事迹,给她取名马鸣王,意思是马儿冲着姓王的她鸣叫。久而久之后,马鸣王也就变成了马明王。
之前看这段传说时,刘果果还曾感动的流泪,即为马明王的父亲感到伤心,又为马儿和马明王感到不值。
当然,刘果果最佩服的还是马明王,聪明可爱的刘果果大小姐,似乎也有一颗舍己为人、造福天下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