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釜底抽薪
作者:实在闲得疼      更新:2023-03-20 01:41      字数:4289
  善待人才那是必须的,这里就有两个是参与生产卡玛斯的工程师。
  妥善安置这些外籍人士很重要,给他们配保姆肯定不行!
  老毛子什么德行?哪能让妇女单独跟他们接触?搞出事端岂不是自惹麻烦。
  最好的办法是等老毛子们适应了在三水县工作,主动提出把家属接来。
  “事竟成饭店”肯定要为引进人才出把力,承诺送货上门,并且能够做到半个小时内热腾腾的饭菜送达。
  这不是吹牛逼,骑自行车从“事竟成饭店”南大街店到达人才楼也就是十分钟而已。
  现炒外卖是南大街店的传统,哪怕是生意好得天天客满,每天都有八个厨师八个学徒来外卖窗口值班。
  开玩笑,南大街店承担着培训、输送厨师、服务员的任务,每年从这家店走出去的厨师有一二百,外卖窗口哪有可能缺厨师。
  八个鼓风碳灶八个厨师齐动手,哪怕是人家点二十几个菜,十分钟内也能够搞定,当然能够确保半个小时内送达客户手中。
  莫要疑问,费时间的烧菜都是准备好了的半成品。
  如红烧肉、霸王别姬、扬州狮子头、红烧老鹅等等,仅仅需要加一点配菜大火回一下锅就搞定,用不了三分钟
  谁知这种服务推出后,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太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在家里来客时选择叫“事竟成饭店”的外卖。
  使得南大街店的外卖营业额暴增双倍,仅仅是外卖窗口获得的利润,就足以开销整个南大街店的费用。
  人才楼老毛子们的单元房里都有电话,他们都可以打电话叫外卖,不会中文不要紧。
  因为黄瀚做的菜谱可以看图说话,上面有编号,如大锅肉,属于荤菜编号零零一,霸王别姬编号零零二,如炒大白菜,属于素菜,编号一零一。
  来三水县工作的老毛子最起码是大学毕业,用中文报几个数字哪有可能学不会?
  “事竟成饭店”的菜肴新鲜味道好有口皆碑,老毛子的待遇肯定消费得起。
  工程师、教授级别的老毛子来三水县工作,工资标准跟国际接轨暂时做不到。
  但一年也得给五六千美金,这些钱基本上是由陈义华通过贸易渠道以现金的方式给他们的家人。
  除了拿到以年薪计算的美金,老毛子还跟厂里的其他工程师拿一样的工资、奖金,一个月也能有三百多人民币。
  有了这么多人民币在三水县生活足够了,因此他们喜欢上了“事竟成饭店”的菜肴,爱喝价廉物美三水县酒厂出品的粮食酒。
  范书记带着记者们来慰问时,四个老毛子正准备开喝。
  在三水县工作的苏联专家能够在八七年就做得到电话叫菜送货上门。
  当然得益于三水县邮电局引进了两台三千门的程控电话机组,使得全县电话保有量达到了四千多门。
  为此宋丹华更加觉得黄瀚眼光长远,她当时选的是两台两千门的机组,黄瀚要求越大越好,她这才选了当时市场上最大的程控电话交换机。
  要不然,今年下半年需要安装电话的用户就得排队等着第二次进口交换机。
  电话保有量达到四千多,意味着每个月的话费收入超过五十万,仅仅是算清赚的月租费就有四万多块。
  这不是虚言,这年头的电话费不比后世,贵着呢,如果长途电话多的单位,十几部电话一个月几千上万电话费都算正常。
  宋丹华管理的电话业务拿去年相比翻倍了,而且是两倍,她在邮电局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及。
  宋解放很满意黄瀚推荐的这位副局长,认为过段时间可以提拔宋丹华当然邮电局一把手。
  为此,他还跟秦昆仑通了气!
  秦昆仑当然支持宋解放提拔宋丹华。
  但是考虑到一年内两次提拔影响不好,建议缓一缓,明年五一节表彰劳模时作为先进典型予以提拔。
  电话改造升级的速度如此快,不仅仅是加大投入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宋丹华以身作则,职工们加班加点。
  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有不菲的利润,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宋丹华年底肯定能评选上劳模。
  宋解放认为秦昆仑的建议更加稳妥,采纳了,他再次约谈宋丹华时肯定了她的成绩,鼓励她再接再厉。
  宋丹华知道有望成为一把手,积极性更加高。
  三水县装电话基本上不存在排队等号的现象,交了初装费,城区范围一个月内肯定能够用上电话,乡镇的上限是五十天。
  当下程控电话覆盖全县的工作正在进行时,为此邮电局又订购了一台交换机。
  范书记还带着记者们去“全力企业”、“阳光集团”举办订货会的现场采访参会的代表。
  最后得出结论,三水的工农业总产值还有提升的潜力,不应该止步于县级市,再发展几年应该升级为地级市。
  范书记没有急着回去,欣然同意观看十月一号的“激情三水晚会”,他还半开玩笑说,他很想听到黄道舟同志现场演唱《从头再来》。
  他认为《从头再来》的歌词催人奋进,旋律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这么励志的好歌必须上春晚。
  然后黄道舟就开始讲故事,范书记和记者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这里有“抓大放小”,下岗为了更好地上岗的感人故事!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眼睛亮了,他们决定再做一期访谈节目,采访以前获得过先进工作者荣誉却在人到中年时遭遇下岗的干部、职工。
  这些以前的劳动模范在单位面临生存危机时勇敢面对,吼出一声“大不了从头再来”简直是振聋发聩。
  素材收集到了,四零五零人员再就业的故事真心感人,连记者们都被感动了,范书记觉得不虚此行。
  他表态,回首都后就跟相关领导汇报三水县“抓大放小”深化改革取得的成绩。
  要把下岗是为了更好地上岗广泛宣传,要让“大不了从头再来”成为口号,成为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的真实写照。
  呵呵!故事的发展往往就是这样,都太有才了。
  《从头再来》的诞生过程,黄瀚仅仅是讲了个骨架,经过这么多能人修饰,现在不仅仅有血有肉还有了灵魂。
  宣传效应如此强大,立场如此正确,故事这么感人,这首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歌曲今年不上春晚没天理呀!
  “全力企业”的老总又在春晚唱红一两首好歌,“全力”空调获得的广告效应值多少钱?
  恐怕得以百万千万计!
  中央电视台是权威,必须跟人家搞好关系,黄道舟去彩排时当然会带足三水县特产联络感情。
  如果春晚现场能够再来个跟主持人互动,谈一谈“全力企业”的产品或者聊一聊黄道舟的作品,这宣传效果又会加成。
  ……
  “家园集团”率先开工的十栋三百套商品房已经砌了两层,轮廓出来了,问题也来了。
  什么时候开始卖房子啊?有人愿意买吗?
  由于地价便宜,又由于使用了一半计划内建筑材料,所有的成本摊派到房价上,一个平方一百二十块钱左右。
  黄瀚得到这个数据时没有一丝意外,因为他这几年一直关注建筑成本。
  八七年差不多是这个价钱,如果建筑材料都是计划外价格,应该是一百五十块左右。
  九月底,马县长、王慧、陆惠特意找黄瀚商议如何定价?他们认为看三成毛利润差不多。
  此时的房子一年一个价又不怕滞销,明年下半年还会出现抢购潮,只要是东西就卖得掉。
  那时黄瀚已经十八岁,足工作两年了,耳闻目睹!
  太多家庭买回来许多根本用不上的商品!后来发现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天没塌下来。
  有人犯愁了!我家干嘛买了几箱蜡烛?这玩意儿我家用,五百年能用完吗?
  退?往哪儿退?人家营业员比他牛,把他训得跟孙子似的!
  那时抢着买,你抢得最凶,你不抢我们也立马卖给别人了,你现在给我们退回来,我们卖给谁去?
  没辙,只能拿到街上说好话讲明原因半价卖!
  买的人还笑话他,怪不得有一阵子连一根蜡烛都买不着,原来都是你们这种人买走了。
  然后就有人讲他家邻居买了几箱火柴,现在整个箱子里的人家都在用那家白送的火柴。
  黄瀚不蠢从来不干这种傻事!
  但是因为傻子很多,有时候哭笑不得!
  记得鬼子家遭遇地震核泄漏的那一阵子,传出谣言吃碘盐能够防止辐射。
  黄瀚嗤之以鼻,嘲弄那些抢购碘盐,最后把超市、小店的盐都买光了的人。
  然最后,黄瀚被现实嘲弄了。
  为啥?盐是生活必需品,黄瀚家没盐可用了。
  没辙打电话给刘小明,让他送一斤盐救急!
  这个道理告诉黄瀚,大家都犯傻时,你也得被傻掉。
  已知国家放开名烟名酒价格管控时会有短暂的失控,导致抢购潮发生。
  在这个特殊时期,绝大多数商品售空,供销社的货架上都没东西摆,屈指可数的商品都不敢拿出来,只能悄悄的隔着铁栅栏门卖。
  为什么?担心又涌来几百上千人,挤翻了柜台,踩伤了人。
  房子家家户户用得上,货真价实,才是真正的买到就是赚到了。
  被谁抢购到了房子,谁沾光!
  定价哪能这么便宜?要充分考虑物价、地价、劳动力上涨因素啊!
  黄瀚直接给了基础价二百四十八块一个平方,这是四楼的价格,一楼低百分之五,二楼高百分之五,五楼低百分之五。三楼高百分之十。
  不是每一栋都有六楼,占比不超过总数的三成,价格比基础价低百分之十五。
  “价格直接翻倍?这……这……,会不会太贵了?”马县长被惊着了。
  黄瀚不以为然道:“没有翻倍,计算成本时所有的材料都应该按照市场价计算。你们想想,私人造房子,有几家能够买得到计划内的钢材、水泥?”
  “全部按照市场价算成本,这个价钱也嫌高!”马县长坚持道。
  年轻时的马县长在供销社干过,固有思维里,国营商店零售价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加价百分之十左右。
  他根本接受不了翻着倍定价!况且此时的供销社、百货公司、糖烟酒公司等等国营单位,根本没有定价权。
  太多商品甚至于是国家定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
  要不然也不会因为国家放开名烟名酒价格,导致恐慌,导致发生抢购潮。
  名烟名酒其实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价格放开应该对老百姓的生活没啥影响。
  但是被恐慌情绪笼罩的老百姓是没有理智的。
  黄瀚已经在考虑三水县怎么度过那段时期。
  大力推销房子,让群众手里的钱大量减少肯定能够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再全天候在广播里、电视里宣传,给予一些承诺,相信能够消除群众的恐慌。
  “王总、陆书记,有关于材料价格你俩最有发言权,就这一个月,钢材、水泥的市场价涨了多少?”
  这方面黄瀚有经验,因为原本轨迹他有一个同事交了八千块参与老婆单位的集资建房。
  两年后,没拿到房子,单位退了八千块,连利息都不给。
  为什么?开始集资时算好了,一套四五十个平方的房子八千块差不多。
  然由于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做这种大事的能力,多次开会研究,再把集资款收上来,就花掉了大半年时间。
  计划中建五栋,实际上只完成了一栋,然后就没法做了。
  为啥?材料、人工都涨了,让职工再集资补足差价,由于单位领导失去了信任,遭遇抵制。
  最后相当于是五个参与集资的家庭争一套房子,弄出来一地鸡毛……
  见黄瀚和王慧都以询问的目光瞧自己,事无巨细的陆惠立刻掏出笔记本读数据。
  “家园集团”这么大的采购量都不得不被动接受涨价,看来不考虑这个因素真的不行。
  马县长听得触目惊心,一个月涨这么多,三个月、六个月会涨多少?
  看来是得把价格定高点,大不了形成滞销时再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