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清欢 第62节
作者:空谷流韵      更新:2023-03-22 06:16      字数:3821
  她因太得意,又将“世子”二字脱口而出。
  但这一回,邵清没有纠正她。
  听完叶柔的谋划,邵清闭目深思,半晌后睁开眼,缓缓道:“便依你的,去安排吧。”
  他拿起调羹,舀了一口秋梨芋艿羹,始终拧着的眉头,舒展开来。
  “确实清甜润喉。”
  邵清由衷赞道,“不放酸酪,很好。”
  他说完,抬眼望着叶柔,不再吝啬笑意。
  叶柔觉得,被笑意包裹的一瞬间,自己的心都化了。
  第111章 弓弩院的私会(下)
  北宋初年,兵器修造的职责,归入三司使下辖的盐铁使中。
  盐铁使下,共有七个案,其中,“胄案”执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物”
  太祖太宗时,宋军常与辽国开战,武备制造还算精良。
  而到了真宗朝,宋辽澶渊之盟后,边事渐息,军器这件事,似乎变得不那么紧迫了。此时大宋立国已数十年,三司使负责的事务杂冗,加之胄案的主事官员又频频调动,胄案内部开始混乱,乃至腐败。
  有的官员侵占良匠的工时,勒令他们为自己家打造家具。有的官员招聘工匠时,尽收些低廉的老幼残弱者,克扣下费用,中饱私囊。
  还有些官儿,虽不贪,却是京中达官贵戚的子弟,不过来混个资历等着升迁。
  若问他们焚香赏画点茶写词,他们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但一说起兵戈箭矢,他们连能用的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还怎么判断优劣、督造尽责?
  于是,盐铁使胄案出产的甲胄弓弩刀枪等武器,劣不堪用。
  总算,到了熙宁变法时,神宗皇帝废胄案,设立“军器监”置正副判官各一人,下领丞、主簿、勾当公事等官职。到了元丰年间,正副判官更名为“监”和“少监”
  自此,军器监的运营和发展,被朝廷尊为富国强兵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任一把手中,出现过吕惠卿、章惇、沈括这样的重量级人物。
  而弓弩院,是个时而游离于军器监、由宦官们管理的作坊,时而又因西夏战事吃紧、重新由军器监掌管。
  不过,大宋绍圣二年,开封弓弩院的杨禹杨作头时常心神不宁,倒并非因制作弩机的任务又繁重了,而是因为一个女子。
  话说这一年的重阳,与往昔可真不同。
  照理,这个时节,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好天气,然而,自三日前开始,秋雨便未停过,从最初的淅淅沥沥到骤如瓢泼,下得骇人。
  酉初,晦色弥漫的雨帘里,叶柔披着蓑衣,提着盖紧油布的箧篮,走到弓弩院后门。
  她还不及抬手叩门,门就开了。
  “杨作头!”
  叶柔轻唤一声,“你不是一直等在此处吧?”
  杨禹语意温存道:“那又如何,天天见你,也见不够。”
  二人穿过搭在场院间的一个个堆放角筋竹爿等物料的大棚子,终于步入一处小院,又进到屋中。
  叶柔放下箧篮,刚脱下蓑衣,一块柔软的绒圈锦帕便裹住了她的头。
  叶柔一骇,想躲,口中低呼:“杨作头!”
  杨禹道:“莫动,给你擦干雨水。已过了寒露节气,当心受凉,伤了身子。”
  又含了嗔意道:“虽在院里,但现下只剩了你我,你不必作了那般见外的称呼。”
  叶柔心头一喜,面上却赧色骤显,娇娇糯糯地唤了一声:“杨哥哥。”
  她眼里,却仍是露了疑虑:“他们,不会回来吧?”
  杨禹笑道:“朝廷才给他们几个钱,他们会如此勤勉?重阳节本就是国朝假期,以往于假日里留宿当值的,都是平时被欺负的年迈老工,此番我寻个借口将他们遣回家去,他们正是巴不得的,还不是未到午时就纷纷走了。”
  继而,他侧头望向廊檐下断线珍珠似滴落下的雨水道:“再说,这大的雨,谁还愿意出门。除了你……”
  叶柔辨出男子话中的挑诱之色,这是她意料之中的,她并不惊恐或讨厌,只是想控制事态的节奏。
  她于是抬手轻轻拽下锦帕,刻意岔开了话题:“说来真是奇事,何曾见过,重阳前后,这般烈雨倾盆,倒似春汛时令。”
  杨禹轻嗤一声:“坊间都传,是官家一亲政,就不惜又违祖制,将当年拗相公王安石那套翻出来,偏偏如今推行新法的,是比王相公还恶狠狠的章相公。怕是,宣仁太后在天之灵,发了怒……”
  叶柔暗道,果然,男子一论及时局,便起了另一番兴致,连好色的本性,都抛在一旁了。
  叶柔一面听杨禹唠叨,一面掀了箧筐上的油布,打开盖子,小心翼翼地取出里头的各样酒食。
  她方才一进屋,离了哗哗的雨声,就敏锐地听到了杨禹身上的钥匙响声,此刻眼锋扫去,那串能打开弓弩院几间重要屋子的钥匙,就挂在他灰色绸袍的铜头皮带上。
  杨禹畅谈了一番国事,扭头见叶柔已将三四盘肉菜、一壶酒摆了出来。
  油灯的光影摇曳,映得这樱唇微抿、鬓发湿漉漉的女子,越发动人。
  老房子失火,事情已经走到这一步,杨禹实在不想再克制了。
  他靠过去,从身后揽住叶柔的腰,用下巴蹭着女子的耳根:“今晚莫走了,左右你那混球男人回乡奔丧,你说邵先生又去了应天书院,你不回抚顺坊,哪个会晓得?”
  叶柔身子一僵。
  她对这一刻有些准备,然而毕竟是未经人事的女孩儿家的身子,心底霎时泛上一层慌乱,生怕自己下意识的表现,教杨禹这样有经验的男子觉得古怪,更怕杨禹过于性急,自己掌控不了他。
  但很快,她想到院外等着的人,斗志骤炽。
  她暗暗咬了咬后牙槽,缩身挣脱了杨禹的怀抱:“杨哥哥,一切都依你。”
  叶柔的嗓音幽幽的,轻得蚊子似的,更惹人怜爱。
  杨禹见她的脸红成了绯霞一般,不禁喜意盈胸,又听她追了一句“酒肉都是冷的,我去烧水,热菜烫酒”也不拦她,看她窈窕的身影闪出了门。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雨势更疾,杨禹的酒兴,也像这豪雨一般泼洒。
  平时他在家小酌一两杯,自己的妇人便要夹枪带棒地刻薄,说他只有喝酒的时候是有出息的。
  而眼前这年轻可人的小娘子,给他夹菜,为他斟酒,看着他笑,与他诉着衷肠,着实让他觉得,自己已仿佛身临仙界,管他娘的人世间的出息二字。
  同样是出嫁了的妇人,怎地差别这般大呢!
  唔,好,喝,再喝一杯,且趁醉意一亲芳泽,岂非更是人间极乐?
  叶柔,则越到后来,越紧张。
  邵先生不让用蒙汗药,只在酒里调了另一味不知什么药,说是会随着酒劲渐渐起作用。如此,杨作头才不会发现,只以为自己是酒量不行。
  杨禹平素在弓弩院时,不苟言笑,严苛得很,更不会喝酒。叶柔只有一次,听来视察的军器监丞取笑杨禹徒有酒风、没有酒量,才猜测他易被灌醉。
  然而此际,杨禹快将整整一瓶醇酿饮尽了,怎地还未昏过去。
  叶柔正心头打鼓时,杨禹目光迷离、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他似乎用尽全力地去抓叶柔的肩膀:“今夜你在,我怎么舍得真的醉……”
  只听“咚”地一声。
  谢天谢地,他终于倒在了桌边。
  叶柔定定神,用力掐了掐杨禹的手臂,回应她的只有鼾声。
  叶柔摸索到杨禹的腰间,花了好些功夫,才解下那串钥匙。
  她急急地冲入屋外雨中,飞奔到后院,打开一条门缝。
  “世子,人已经倒了。”
  邵清迅速地闪身进门。
  “带我先去存放军器图纸的屋子。”
  他话音刚落,却听远处闷雷阵阵。
  叶柔一愣:“这个月令,还会打雷?”
  第112章 大洪水(上)
  开封城南,太学。
  太学学正蔡荧文也听到了雷声。
  夜那么深了,他却无法入睡。
  热爱诗词的蔡姨父,一直最喜欢秋天。
  前朝和本朝的各位大文士,为秋天贡献了多少或旷达高远、或华美旖旎的诗词歌赋呵!足够蔡姨父一一抄录,去献给自己的前妻了。
  其中,蔡姨父很喜欢白居易《秋雨夜眠》中的那句: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写诗向来通俗易懂的乐天先生,说得对着哩,秋夜有雨,正合美美入睡。
  倘使枕畔还有佳人依偎,肤软鬓香,那真是美上更美。
  说到佳人,最近,前妻沈馥之,对自己的态度,明显有改观了,出现融冰迹象。于是,这个秋天,对于蔡荧文来讲,又比往年更美一些。
  然而,蔡荧文的好心情,前几日被自己曾经的伯乐、户部尚书蔡京的一次召唤,打破了。
  蔡尚书授意蔡荧文,在太学里找几个笔力过人的学生,写几篇好文章,传扬于京都,为新党主张的“回河大计”摇旗呐喊,也让官家看到代表着帝国未来储臣力量的白衣士子们,是多么支持章惇等人的锐意革新。
  蔡荧文表面上殷勤有礼地送走了自己这位同乡兼伯乐的大官,回来独坐沉思之际,一筹莫展。
  并非仅仅因为担心沈馥之又要认定他媚附新党,更因为,蔡京所说的这件事,蔡荧文自己的内心深处,也不愿做。
  蔡荧文少年时住在漳州,青年时去到钱塘,无论何处,他都对历年所见的夏汛印象深刻。
  及至受蔡京提携,来到东京,他才知道,与黄河的决堤洪水相比,南方的水患简直是大巫见小巫。
  仁宗年间,黄河决堤,转向北流、过冀州、从河北入海。当时许多朝臣认为,这是上苍的力量,当顺应之,嘉佑年间试图引黄河回到故道的努力失败后,“北流派”更是占据上风。然而到了神宗朝,随着变法派走红,“回河派”又硬气起来,这以后的十几年,朝廷多此动用人力,强行逼迫已经改道的黄河回到故道,东流入海,却一次次失败。
  蔡荧文知道,官家亲政后,回河之争又进入白热化。章惇、蔡京等人坚持要引黄河回到故道,苏辙等人则决绝地反对,苏辙和他兄长苏轼一样被贬,与他继承欧阳修的观点、上书请奏不得改道有很大关系。
  蔡荧文亦不认可回河。他是太学学正,平日里的确热爱吟风颂月,但他不是书呆子。他更不一味地追随新党那种打了鸡血的不可一世、对天地万物都充满挑战的迷之自信。事实已经证明,带上党派之争的“人定胜天”最终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极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授意学子们纷纷上书?这不是他蔡学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他不想去完成的任务。
  偏偏这几日大雨如注,蔡学正更被回河之事弄得烦躁起来,怎地还能“美睡秋雨中”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