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飞升 第174节
作者:重关暗度      更新:2023-03-22 07:33      字数:3380
  冼剑尘那夜喝着酒唱着歌,杀进乾坤殿,随手一指说“就你了”。
  旁人不敢反对,他便当了掌门,一直当到今日。
  那夜仓促接任,年轻的虚云无比恐惧又无比激动,跪在祠堂无数牌位前发誓:必会奉献一生,将宗门发扬光大。
  如今放眼望去,断壁残垣。祠堂亡魂散尽,祖宗基业成空。
  他所拥有、追求的一切,眨眼之间来了又去,化为飞灰。
  难道这一生都要任冼剑尘摆布?
  虚云念及此处,心中忽然涌出一股戾气——
  若能让冼剑尘师徒两人万劫不复,我愿付出任何代价。
  “师父,有客来访。”
  思绪被徒弟的通报打断,虚云微微皱眉:“先前说过暂且关闭山门,不见访客,免得居心不良之人,来浑水摸鱼。”
  袁青石道:“可他写了五个字,说您一定会见他。”
  虚云冷笑,又是这套,难道来人是宋潜机?
  如果没有那张“死海莲花落,生门云里开”的字条,也没有后面诸多事端。
  虚云展开信纸,定睛一看,面色骤变:“快请大师!”
  一位身披金红袈裟、身形高大,慈眉善目的老僧缓缓走过逝水桥,仿佛从云中走出。
  华微山上空阴霾忽被清风吹散,霎时晴光普照。
  陈红烛心中微动,难道这位便是为我算过姻缘的“妙手神僧”无相大师。
  我已经发了誓奉了道,可见他算的也不准。
  此时来访,是何居心?
  虚云笑容苦涩,上前迎接:“多年不见,不料今日重逢。经历灾劫,屋舍狼藉,愧见大师。”
  老僧双手合十,宁静微笑,目光淡淡扫过陈红烛、袁青石二人。
  虚云轻咳一声:“为师与大师有要事相谈。”
  “是。”陈红烛行礼告退,心中极疑惑。父亲颓败多日,时常叹气,老态苍苍。为何这和尚一来,立刻精神焕发。
  虚云迫不及待想问什么,却似不敢问。一挥拂尘,布下一道隔绝窥探的灵气罩。
  老僧不多话,直径取出一只玉盆。盆中盛着浅蓝的海水,银瓣莲花含苞待放。
  “施主所求,贫僧已寻来。今夜子时花开,瞬息凋落。”老僧道,“莫要错过。”
  虚云浑身大震,僵硬不动,唯有苍老双目迸发光彩:“死海莲、死海莲!”
  老僧笑道:“有此灵药,可治施主旧伤,晋升化神,指日可待。”
  虚云小心翼翼捧起玉盆,神情似疯癫:“好、太好!大师,您待我恩同再造!”
  ……
  虚云将客人送上逝水桥,极为感激恭敬。
  “不必再送了。”老僧随口提议,“依贫僧之见,不如彻底免除岁贡,关闭山门,休养生息。”
  虚云略一思量:“就依大师所言。即日起召回所有在外游历门人,待秘境开启,一雪前耻,重振宗门声威。”
  无相含笑点头:“善哉。”
  陈红烛目送老僧飞入云间,暗想怎么见了一个和尚,父亲就毫不犹豫地做此决断?
  她劝道:“如果彻底免除岁贡,以后再想收,可就难了。如果关闭山门,阵法力量全部用于防御,虽然可以抵御外敌,但我们如何下山收徒?”
  虚云成竹在胸,傲然道:“为父今夜闭关。待为父出关,万难迎刃而解!”
  陈红烛急道:“父亲和各位峰主先前已答允我,许我下山收新的外门弟子,许我参与藏经阁、灵石矿、外门管理。若要彻底关闭山门,那……”
  那承诺岂不是空文?
  “师妹,如今这光景你也看到了,时局所限,大局为重啊。”袁青石忙道,“先前答允你的事,咱们三年后再说。”
  他上前拉陈红烛,后者眼圈微红,纹丝不动。
  “你们欺骗我!”她厉喝。
  “谁骗你?”虚云气她不识好歹,“你若执意要去,先前答应你的东西全都给你!但直到秘境开启,三年你不得还宗!”
  袁青石劝道:“师妹不可任性。你一人漂泊在外,世道险恶,无同门相助,自身尚且难保,还如何收外门弟子?”他低声道,“其实,先前刘长老已经从山下抓回一批采矿、种灵植的凡人,你不用担心无人可用……”
  “师兄,你不懂。”陈红烛喃喃道。
  虚云语气稍缓和:“红烛,莫要闹了,留在为父身边修炼,三年后秘境才是你的大机缘。”
  陈红烛凄然一笑,双膝跪下,以剑击地,叩首三次:
  “父亲,女儿去了!”
  初春。华微雨后。
  修士陈红烛携灵石三万块,道经三千卷、丹药三百瓶、宝剑三十柄,下山入凡。
  以女子之身开坛讲经,代师收徒,视修真界嘲弄讽笑于无物。
  她不与大门派争夺弟子,行遍穷困偏僻处,教书写字、治病医人,主讲道经启蒙,无论有无灵根,人人可进学。
  三年后竟别开天地,人称“小华微宗”。
  持炬迎风,秉照长夜。
  第134章 新天新海
  三年间, 日新月异,暗潮迭起。
  宋潜机耕耘千渠,埋头田间, 不知流年匆匆。
  孟河泽找到他时, 他正在四季棚里浇春白菜。
  继培育优种的“种子田”之后,宋潜机搭建的四季棚也在千渠郡逐步推广。
  纱帐内土地以阵法保持温度,以改良版聚光符控制光照,千渠人在寒冷枯燥的冬季也能吃上新鲜蔬菜,不再靠腌菜挨过一冬。
  青碧菜叶挂上水滴, 脆生生、鲜嫩嫩, 像刚出土的水种翡翠, 宋潜机忍不住表扬:“最近不错, 继续努力!”
  白菜懒得理他,懒洋洋照着聚光符的金光。
  孟河泽以为他夸自己,当即精神焕发:“好的师兄!千渠书馆馆长的人选,有眉目了!”
  宋潜机怔了怔,才想起这回事。
  麦田界域中的“打工魂”为了积攒分数,日夜不休默写典籍、道书。
  亡魂们日常聊天互相探讨, 印证所学,不仅补全了一些失传多年的古册, 还将旧功法弊病剔除, 改良出新功法。
  经过三年日积月累,千渠书馆所收典籍,已经比华微宗藏书楼中更完备、更先进。
  从前价值万金、需要外门弟子卖命才能借阅的珍贵典籍, 经过开版印刷, 变成书架上的普通书。
  修炼和学习的门槛不再高不可及。在千渠, 就算没有灵根, 也要进学堂习字明理。
  有了书,还得有人教书、有人管书。
  但千渠已无专人可用。孟河泽接管猎队和城防队,纪辰管所有阵法,徐看山和邱大成管钱粮商路、户籍房舍,周小芸和纪星管医馆和卫生、司农刘木匠带着材料在各村帮人搭棚,司工铁三牛忙于建大桥和水库……每人手中总有两三件事,抽不开身。
  一年前,宋潜机发下告示,招聘教书先生和书馆馆长,待遇从优。
  天下读书人、书画爱好者闻风而至。一半为千渠丰富的藏书,一半为亲眼看见宋潜机真迹。
  登闻大会后,书圣闭门绝客,不再提笔、不再品评后辈书画。“英雄帖”因此被称为“最后的好字”,近年无人超越。
  每天都有符修凑在天城广场上,仰望“亩产千斤”的牌匾,临空描画,揣摩运笔,双目失焦,似神魂出窍。
  宋潜机流传在千渠的真迹虽多,却无诗词,更无歌赋。
  大多是“土豆、圆白菜、麦苗、玉米”之流,兼有“紫藤、玉兰、杜鹃、凤仙花”等花名。
  其中有篇《劝学》,为劝不愿进学识字的边陲村落少年入学而写,大意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学堂再务农”,劝人先识数会算,认字明理,掌握基础农业知识。
  全篇寥寥百字,简单易懂,情理兼备。字形毫无花俏,笔力质朴扎实,结构大巧若拙。
  许多读书人临帖有感,奔赴千渠。
  文人一多,常开文会,斗书写诗,留下许多见证千渠发展的诗篇。诗赋广为流传,又吸引更多人来到千渠。
  孟河泽怕踩坏菜苗,小心地缩在垅上:“此人年方三十,虽修为普通,但博览群书,对各类典籍各家功法如数家珍,且脾气温和,对小弟子的提问很有耐心,擅长整理、打扫、收纳,经一年观察,同期的教书先生中,数他最适合当馆长。”
  宋潜机又舀了一瓢水:“那就选他。”
  他答得随意,孟河泽却犹豫:“我一提,师兄立刻答应,不太合适吧。说不定他有什么大问题,只是我没看出来……馆长一职干系重大,要不我们再等等,再考察一段时间?”
  “我去见见此人。”宋潜机笑了笑,“是否合适,由我自己决定,好吗?”
  他隐约猜到孟河泽顾虑什么。无非是三年前走后门招管家的事。
  “好、太好了!”孟河泽终于松了一口气,“咱们走!”
  “不急。”宋潜机说,“我先浇完这边,抬脚。”
  ……
  千渠书馆由司工铁三牛设计,三座馆相连,每馆三层,馆内三条路。
  一条盘旋而上的楼梯,一条平缓的斜坡、一座人力手摇升降机,方便各类人群。
  孟河泽引宋潜机上楼,在三层找到伏案写卷册,为书籍编条目的青年人。
  “这位是祝凭先生。”孟河泽道。
  青年穿着长衫,气质儒雅,不疾不徐地搁笔,从容站起身:“宋仙官,久仰。”
  “祝先生好,来了千渠还习惯吗?”宋潜机默念他名字,细看他面容,总觉得十分面熟,又印象模糊。
  三人寒暄片刻,祝凭猜到他们为何而来,明白这是一场面谈考试,自然有些紧张。
  孟河泽心想我紧张什么,带卫平走后门的事已经过去三年了。况且今天也不算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