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十一章 封疆大吏(1)
作者:断刃天涯      更新:2023-03-22 20:45      字数:1809
  “不是吧,明天过年啊,你要带人去打扬州?让兄弟们过个年再去打嘛。”许名极度的不理解杨一的决定,拼命的劝杨一放弃。
  “不,我要打下扬州过年。”
  “为什么要选今天?”
  “因为我有大炮了。”杨一指了指聂士成从船上拆下来的几十门炮。
  “算了,不管你了。”许名放弃了劝杨一打消念头的意思。
  杨一带着部队出现在扬州城外的时候,扬州城门一如往常的平静,只是城门口没有了把门的官兵,也没有把门的太平军。太平军早在几天前就撤回了江南。扬州不攻而破,杨一很后悔,不是为自己没打上仗后悔,而是后悔自己带着大炮走的太慢,进到扬州天都黑了,耽误了吃年夜。早知道就不用自己亲自来的,留在泰州过年多好。
  1854年的春节杨一过的实在不怎么样,不过心情还不错,扬州不战而获,对只能和士兵们一起吃大锅年夜饭的杨一来说也是一种安慰。不过话说回来,和兄弟们一起过年也不失为是一种不错的经历。
  1854年对太平天国来说还算一个好年头,被困天津的北伐军也突围成功,南下后顺利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江西湖北的西征也多次打败向荣的江南大营,太平天国以南京为中心,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此时的太平天国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随着太平天国的兴盛、发展与壮大,清王朝统治陷入危机。作为其主要统治支柱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在强大的太平军面前,显得腐朽不堪,“文武以避贼为固然,士卒以逃死为长策。”面对这一现实,清朝最高经济者不得不将挽救危机的希望寄托在曾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地方团练武装身上。咸丰二年七月,太平军进攻长沙,咸丰帝特命陈孚恩帮办江西团练防堵事宜;十二月,太平军进攻武昌前夕,复命湖南在籍侍郎曾国藩帮同办理湖南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咸丰三年正月、二月间,又于南北十省中先后任命四十多位在籍大官僚为督办团练大臣。咸丰四年正月初一日,曾国藩从湘乡赶到长沙,开始筹练湘军。他深悉绿营中普遍存在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兵、将腐朽,不堪一击的种种弊端,故所练湘军依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戚家军”为模式,以家族、乡土、师生关系为纽带,网罗了一批文人士子作为将领。所有勇壮皆由各营营官自行招募,只服从营官一人,各营编列番号,互不统属,直接受曾国藩指挥。其陆师每营五百人,下分四哨,第哨八队,火器刀矛各半;水师每营四百余人,配有快蟹、长龙、舢板等船二十一艘,后增至勇壮五百余人,船三十艘。整个湘军从上至下彩层层相依、各对其上级负责的办法,由曾国藩指定统领,统领自选营官,营官自哨官,哨官自选什长,从而开创近代军阀制度“兵为将有”之先河,成为清代兵制一大变革。曾国藩以封建纲常伦理思想武装湘军,各级军官主要从文士中选拔,以儒教治军,同时还特别重视新式火器的运用,从外洋购置大批枪炮,用以装备湘军。因此,这只新组建的军队战斗力较已往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强出甚多。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湘军初步建成,计陆师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夫役、工匠等后备人员共一万七千余人(后逐渐扩大到十三万余人)。出征前,曾国藩发表《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崇奉洋教、杀人放火、荼毒生灵、毁坏纲常名教。湘军的成立,标志着太平军最大的对手的诞生。
  历史和杨一开了个玩笑,有的时候轨迹正常,但有的时候又无端的脱离原有路线,也许是杨一的出现干扰了历史的频率吧。只是不知道,杨一的出现会不会干扰曾国藩成为历史上那个晚清的“中兴名臣”。
  为表彰杨一的功绩,咸丰皇帝下旨升杨一为江苏巡抚,许名也混了个江苏按察使的差事,刘铭传、聂士成也提了个守备。过完年后,在庐州做的不开心的韦晓声也展转来到苏州,以杨一为中心的集团初具雏形。
  二月,杨一向咸丰皇帝上奏,鉴于江南局势动荡,杨一提出了要稳定江南,先稳定民心的措施。为解决稳定民心的问题,杨一提出以扬州、苏州、上海、泰州四地为试点,朝廷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控制地租和利息的多少,希望一此来减轻百姓的负担,给江苏省一个休养生息的环境。
  杨一的奏章遭到了大多官员的反对,但咸丰还是采纳了杨一的办法,决定先在江苏试试看效果怎么样?此举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各地的士绅纷纷上门拜访,试图让杨一取消这个命令。
  在一片吵闹声中,杨一开始了他对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改革。
  起点中文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