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12节
作者:
木子金三 更新:2023-03-23 09:24 字数:3740
张氏跟他说起上午的事,本来上午她在做生意,但是秦怀铭他娘方氏派人跑来找她,说县里来牛贩子了,正好有三头驴,让她拿上钱赶紧去,晚了就没了。
张氏二话不说把铺子托给烧饼大娘照看,拿上钱就走了。
他们坐的秦家的牛车紧赶慢赶,然而他们到的时候,小驴也只剩一头了。
张氏心头一咯噔,提着裙摆冲了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确定这小驴是健康的,价都没讲直接掏钱。
牛贩子都愣了一下,随后脸上露出笑,耿直的买主谁不喜欢。不过这还没完,两人还要去官府一趟,立份契约。牛贩子必须保证他们售卖的牲口都没有问题,否则必须全额退钱。
这是为了保护买主,时下一头牛的价格在15两银子,根据地方繁华程度不同,价格会有上升和下降。驴比不上牛能拉重物,耕地。但一头驴的价钱也不低,张氏买的这头小驴就花了十两银子,如果她讲价的话,或许九两半钱也能拿下来。
但是经过上次被人截胡的事,张氏都有了阴影,唯恐之前的经历再上演。
反正有了驴,她每天做的豆腐就更多了,随着气候炎热,好多人没胃口,都愿意买块豆腐回去蘸酱吃。
在官府过了明路,立了契约,买卖双方都安心。毕竟这些牲口对普通人来说价格高昂,农户往往要攒上好几年钱,期间还必须老天保佑,风调雨顺才行。
这次成功买到驴,张氏高兴不已,拉着儿子说了好一会儿话,才不好意思停下,让儿子去学习。
晚上吃饭的时候,秦遇对他娘道:“这次族伯母帮咱们家这么大个忙,回头得好好谢谢他们。”
“嗯嗯。”
他们特意选了学生休假的日子,秦遇和他娘提上谢礼一起去了秦怀铭家。方氏听说了他们的来意,连连笑着摆手:“我可不敢居功,这事我也只是个传话儿的。”
张氏和儿子对视一眼,不解地望向方氏。
方氏就把事情原委说了,是赵家的人一大早过来告诉他们县城来牛贩子的事。再经由他们的口告诉张氏。
时间卡得这么准,让人忍不住怀疑赵家是不是一直派人在县城守着。
秦遇闻言若有所思,他们待了小半个时辰,把谢礼留下,然后离开了秦家。
回去的路上,张氏看着儿子,打趣道:“这次娘沾了你的光了。”
秦遇无奈:“娘……”
张氏见好就收,开始说正事:“道谢的事,娘不方便出面,还得你去。”
就像赵家给他们递消息,要特意经过方氏的手,张氏一个寡妇没有要紧事也不好登赵家的门。
秦遇点点头:“我知道。”
假期只有一天,况且他们才从秦家出来,再去赵家不合适,只能暂时作罢。
不过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想想怎么给赵家回礼。
普通的东西对方看不上也不需要,可是贵了,他们也负担不起。
秦遇捏了捏鼻梁,暂时没个头绪。
不过家里的事,他可以提些建议。
“豆干?”
秦遇:“对,就是豆干。”
秦遇讲解豆干的做法,其实前面都跟做豆腐的步骤差不多,只不过豆干要分成小块,成型之后,还要用卤水再卤一遍。但是味道很不错,相信会有人愿意购买,凉拌或者炒菜都可以。
他原本还想说,煮豆浆的时候还可以做腐竹,但是后来试了一回,发现他从一开始就错了。
做腐竹的豆浆跟售卖的豆浆不一样,是经过特殊处理的。而且做完腐竹剩下的豆浆不能喝。
如果做豆腐泡,需要用到大量的油不说,还得多干活。秦遇就有点不乐意了,他怂恿他娘买驴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他娘轻松点儿吗。如果做豆腐泡,这不是跟他想的背道而驰。
他把其他选项否定后,发现制作豆干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刚好他也知道卤料的配比,是他无意从短视频看来的。
张氏听得眼睛放光,她长期做豆腐,一听就知道可行性很高。母子俩当天就去买了卤料做实验。
次日当味道鲜美的棕红色豆干做出来时,张氏尝了一口,激动得抱住儿子,“你怎么会这个的?我的遇儿,乖儿!”
她心扑通扑通跳的很快,她可以想象,做了豆干以后能卖不少钱。有了钱,遇儿就不用那么辛苦去抄书了,她也可以给儿子买好一点的笔墨。
秦遇拍了拍她的背,分享她的喜悦。
最后秦遇也没说他从哪里知道这个方子,张氏也当做忘了。
家里的事情顺遂,但给赵家送谢礼的事卡住了。于是下午散学后,秦遇叫住了赵锦堂。
秦怀铭左右看看,识趣地单独离开。
赵锦堂通过了升班考试,现在跟秦遇一样,也读乙班。秦遇现在还记得赵锦堂升来乙班时,刘文杬的脸都绿了,他忍笑忍得肚子疼,该!
两人在街上走着,秦遇跟他闲聊,从赵锦堂口中得知,赵锦州开始启蒙了。
他有些惊讶:“这么早?”
赵锦堂吸了吸鼻子:“我爹说锦州有天分。我咋没看出来呢。”
秦遇心里一动,有了主意。
“秦遇,今天夫子讲的内容我有些没听懂。”
秦遇挑眉:“去我家?”
赵锦堂就等他这句话,一口应下,拉着秦遇的胳膊走得飞快。
他也不嫌秦遇家小,同样的文章,秦遇讲一遍,他就理解得更容易些。而且张婶婶做的豆干真的好香。
第15章 登门赵家道谢
书店掌柜看到秦遇来了,习惯道:“小后生又来抄书啊?”
秦遇摇摇头:“今日不抄书了,我来买一刀纸。”
前朝时一刀纸为70张,后来变成50张。但成朝建立后,统一规定一刀纸100张。
秦遇选了店里纸张最好的一种,足花了一两银子。掌柜都惊了,他嘴唇微动,想劝说一下,但随后又想起秦遇年龄虽小,可一直以来都稳重明理,不是随便乱花钱的人。
秦遇付了钱,把纸张妥帖放进书箱,不好意思道:“这是用来做谢礼的。”
掌柜生出一种果然如此的情绪,看着秦遇背着书箱远去。
秦遇花了十来日的时间,才誊抄好三字经,其中还标注了自己的理解,唯恐误人子弟,他还把草稿给夫子看过,确定没有问题,是以才花了这许久。
休假那日,他特意换上崭新的长衫,戴上纶巾,背上书箱,手上提着家里新出的豆干,半途又买了精致点心,行去了赵家。
他提前跟赵锦堂通过气,他还未走到赵家门口,侯着的赵锦堂就对他挥手,把他迎了进去。
赵锦堂的双亲都在家,秦遇礼数周全,把礼物给了仆人,落座后铺垫一番才说出此次的来意。
他从书箱拿出自己抄的三字经,微微垂首,温声道:“赵伯父,我听锦堂说,锦州如今开蒙了,我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但对三字经的基础理解勉强得到夫子认可,这是我手抄的,还望您们别嫌弃。”
赵父笑呵呵接过来,纸张触手细腻,颜色洁白,黑色的正楷字工整而有序的落于其上,看得人赏心悦目。间或还有注解,通俗易懂,让人恍然大悟。
他心里满意自不多说,小心把书本合上,交于老仆收着,连连夸奖秦遇有心。到底是生意场上打滚的人,赵父夸起人来,既含蓄又猛烈,秦遇都招架不住了,耳根微红着摆手说不敢当。
赵锦堂还在旁边附和,恨不得把秦遇夸上天。
这个时候厅堂外传来幼儿的叫声,果然没一会儿,一个白嫩嫩的肉团子出现在秦遇的视线中。
赵锦堂垮了脸:“你过来干嘛?”
赵锦州都不搭理他,目标明确,直奔秦遇而来。小短腿捣腾的飞快,伸出小手一把抱住秦遇的腿,仰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秦遇心里一软,弯腰把他抱了起来。他其实也庆幸赵锦州的突然到来,打断了刚才令人羞耻的气氛。
赵父捋了捋胡子,让他们去花园里转转,末了,不经意提一句让秦遇留下一起用午饭。
秦遇笑着应是,然后跟赵锦堂一起离开。
他们到了花园里,赵锦堂就嚷嚷着叫赵锦州下来自己走路。
“你看看你胖的,浑身都是肉,秦遇抱不住你。”
赵锦州搂着秦遇的脖子,笑盈盈道:“哥哥厉害,抱得住。”
“嘿!你怎么说不听。”赵锦堂动手就要来扯他,让秦遇避开了。
“别闹,等会儿他会哭。”秦遇一直都觉得小孩子很难搞,他不会哄孩子,既然现在相安无事,就不要制造矛盾。
赵锦州仰着小下巴,得意的哼哼,又立起小身子,吧唧一口糊在秦遇脸上。
赵锦堂:好气啊╰_╯秦遇见他脸色不对,转移话题:“夫子布置的功课你做完了没有?”
赵锦堂脸色一滞,支支吾吾道:“做了…一……一半吧。”
秦遇:“剩下一半是什么,背诵?”
赵锦堂点头。
秦遇笑了笑:“我们一起吧。”
不等赵锦堂反应,他就起了头:“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注1】
这部分是新学的,赵锦堂对此不太熟悉,有秦遇引导着,也背的磕磕巴巴。好不容易背完,他耷拉着眉毛:“好难啊。”
秦遇没打击他,而是道:“你只是不懂其意,死记硬背自然难,我给你顺一遍意思,你好生理解。”
“嗯嗯。”赵锦堂殷切的望着他。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这两句就是说柏木小船在河中荡漾。髧彼两髦,这里指少年郎。而实维我仪,你要注意这里的【仪】指的是伴侣……”【注2】
秦遇缓缓说着,将诗句中一些有异议的字拎出来着重强调的解释,然后再顺整段的意思。
而且他怕讲多了,赵锦堂嚼不烂,停下问他:“我说的,你懂了吗?”
赵锦堂兴奋道:“懂了。”
秦遇也笑:“那我们重新背刚才那一段。”
“好。”赵锦堂清了清嗓子,开始背:“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
秦遇在旁边听着,他感觉脸有点痒,一低头对上赵锦州圆溜溜的眼睛。他下意识笑了笑,然后换了一只手承受主力抱他。
太阳慢慢爬上了正空,仆人唤他们去吃午饭。赵锦堂这才发现秦遇抱了赵锦州一上午。
他有点懊恼:“秦遇,你把锦州给我吧。”
秦遇那个小身板,抱着锦州那个小胖子,累了也不吭声。哎呀,脸皮薄就是吃亏。
这次赵锦州乖乖被哥哥抱走了,午饭后,秦遇从赵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