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皇后 第105节
作者:越人歌      更新:2023-03-23 12:07      字数:5049
  从一开始玉瑶公主得的就是心病,这事儿瞒着外头的人,可永安宫里许多人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日子以来玉瑶公主明明是在日渐好转,却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变得不可理喻了。
  是这些日子受了什么惊吓?还是因为别的什么缘故?
  方尚宫仔细回想,出宫前玉瑶公主还是好好的,在金风园的时候也是一切如常,笑容还比过去要多了。但就是这一次再回宫之后,她就变得有些阴晴不定了。
  是那天去清宁殿的缘故?旁人都说年幼的小孩子要避着些这种场合,怕是才没了的人附近不干净。
  她这么一出神,就漏听了谢宁接下去的一句话,回过神来急忙问:“主子适才说了什么?”
  谢宁轻声说:“今天傍晚时分,明寿公主已经赐死了。”
  屋里头这一刻很安静,三个孩子都被皇上带去永安宫小花园了,谢宁没有过去,今天骑马她两条腿酸的厉害,这会儿一步也不想动弹。夜风吹透碧纱窗,没来由的让人感到身上一阵凉意。
  方尚宫也怔住了,过了片刻才说:“她是多行不义才有此结局,主子犯不着为这样的人徒生烦恼。”
  “我也不是为了她难受。不过她已经从宗室玉牒上被除了名,不可能再归葬入皇陵。安亭侯府同她也撇清了干系,她也不可能入张家宗祠。”
  这是比死还可怕的一件事,无处归葬,没有香火供奉,成了孤魂野鬼。
  谢宁沉默了一会儿,打起精神说:“应汿再过几日就要去南苑书房念书了,不知道都得预备些什么东西?我以前见表哥他们去学堂时,书箱、笔墨袋子都要备一套,新袍子也要做两件,就是不知道宫里头读书都要用些什么东西?”
  方尚宫也用轻松的口气回答:“奴婢也不太懂这些,回头倒要跟白公公请教一二。皇上当年去念书的时候他应该已经跟着伺候了,要预备什么东西保不齐他还记得一清二楚呢。”
  “这么多年的事情了,他还能记着?”
  方尚宫笑着说:“您只管放心吧,白公公那个人旁的事就算记不得,跟皇上有关的事情他一准儿记得。”
  说话功夫皇上已经领着孩子们回来了,怀里抱一个二皇子,背上还背着已经打起瞌睡的玉瑶公主,大皇子身为兄长,不能象弟弟妹妹们那样撒娇,又也想和皇上多亲近,就牵着皇上的一截袖子,这一大三小拖拖拉拉进了屋,谢宁看着吓了一跳,赶紧上前去把二皇子接过来抱着,皇上这才腾出手把玉瑶公主也从放下来交给了宫人抱走。
  “您怎么自己这么背着抱着?哪里顾得过来?”
  “他们这才有多重,难道朕还扛不动他们?”
  “没人说您扛不动。”谢宁抱着沉甸甸的胖儿子,忍着笑说:“可是您把奴婢们的活儿都抢着做了,她们心里该琢磨您是不是要裁减人手了呢,该有多惶恐啊。”
  说到人手,她又想起来了:“应汿要去读书,伴读也应该有两个吧?就算书英算一个,那还差着一个呢。皇上当年伴读是怎么挑的?”
  “朕当年是太后给指了两个人,都是太后娘家的子侄。”皇上说起这事来神情平和从容,显然已经不把当初被太后操纵摆布的事情放在心上了。
  按说给皇上做过伴读,那前程一准儿错不了。但谢宁一直没有听人提起过这两位曾经的伴读人选,大概他们是真的不合皇上心意。
  谢宁问:“那皇上心里现在有中意的人选吗?”
  “朕也想过,和应汿年纪差不多的未必有他懂事,朕想给他再找两个年长些稳重些的。”
  “那也得和应汿投缘才好啊。”
  “这个容易,后日朕把人召进宫来,让应汿看一看,让他自己挑个合眼缘的。”
  谢宁也希望应汿能有两个贴心的同伴陪着,虽然皇上已经给他安排了四个小太监平时陪伴他,但这和伴读可不是一回事。能有年纪差不多的伙伴陪着,应汿说不定能变得更开朗活泼些。
  当然皇上说的也没有错,年长些稳重些的也有他们的好处,毕竟应汿身子不好,真要在他身边放一个不知轻重的愣头青,谢宁自己也不放心哪。
  这个到时候让他自己挑吧。也许他会选一个和自己性情相投的,也可能会挑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却又能够互补的伴读。
  谢宁把二皇子交给乳母抱着,招手让大皇子走过来。
  “应汿去过南苑的书房没有?”
  大皇子摇了摇头,眼睛中全是希冀的光彩,亮晶晶的盯着谢宁看。
  “那改天也带你去看一看,南苑的书房特别大,除了讲学听课的地方,还有演武场、藏书楼,你去了保准也喜欢。”
  大皇子果然一脸神往,看样子恨不得明天就开始上书房念书去。可是没一会儿他又露出了忐忑的神色:“谢娘娘,我之前根底差,那些同窗们都比我念的早,肯定也用功,我去了要是功课跟不上怎么办?”
  他性子要强谢宁是知道的,前些日子他和乔书英见面时的情形谢宁还记得呢,现在有这样的担心一点儿都不奇怪。
  “这个你不用担心,书房的师傅们自然知道你是刚去的,学东西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纵然一时比不上同窗,慢慢用功总能赶上的。”
  ~~~~~~~~~
  今天写的还是不太顺,那只好明天补了。不敢再晚睡了,今天一天都昏沉沉的,熬夜果然是健康大敌,大家也要尽量养成早睡的习惯啊。
  ☆、一百六十四 差事
  渭王看着那两个内宫监的太监熟练的验过了呼吸和脉博,确定明寿公主已经死透了,一人取出了块粗麻绢布抖开,另一人熟练的扯住另一头,往明寿公主的尸身上一盖,熟练的一抖再一掀,两头一系,就裹的严严实实了,再加裹一层之后,两人一人抬一头很轻松就抬出去了。
  小叶笑眯眯的朝渭王说:“王爷,小的伺候您老出去,这地儿可够黑的。”
  渭王现在一看到他笑就觉得心里发毛,这些阉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渭王府也是有太监的,但是渭王从来不爱让太监贴身伺候自己。
  他倒是嘴硬,一甩手就往外走,可外头确实挺黑,上石阶的时候渭王差点儿绊着,还是小叶眼疾手快的扶了他一把,要不然渭王这老脸就丢的更大了。
  既然承了人家这援手的人情,渭王也不好意思冲他拉个脸,等出了门,看到外头的天光,渭王长出了口气,顺口问:“她这后事如何处置,皇上想必也有交待吧?”
  “皇上自然是交待过了。”小叶客客气气问:“皇上那儿白公公已经去回禀了,时候不早了,小的叫人伺候您出宫回府?”
  “不用不用,我就打德化门走,几步路的事儿。”
  “那您慢走,小的还得去再办个差事。”
  渭王嗯了一声,倒背着手出了院门。
  他的架子也就摆了这么几步路,一出了门就忍不住加快了脚步,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天知道那个太监还要办什么差事?多半还是去杀人。
  小叶站在原处笑着目送他走了,等看不见人了,笑容顿时象被抹掉了一样撤的干干净净。
  “孬货。”
  别看渭王现在管着宗正寺的事儿,与普通的闲散皇亲宗室不同,可小叶还真看不上他。
  吵着嚷着要诛杀明寿公主的人是他们,临了要动真格的了,他又怂成那个样。刚才明寿公主毒发的时候他恨不得抬手把耳朵堵上。
  小叶也出了院门,一旁有个年纪与白洪齐差不多的中年太监过来,恭恭敬敬的说:“叶公公。”把手里那个长盒两手捧了递给他。
  小叶先是伸手要接,忽然想起来什么,手在裤子上使劲儿蹭了两下,还觉得不保险,又抄起汗巾来擦了擦,这才把那个盒子接了过去。
  他小心翼翼的捧着盒子,穿过一道宫门,又进了一个院子。
  不象戏里头唱的,皇帝动不动就把犯了大罪的人“打入天牢”,“推出午门”这样处置。宫中自有关押这些人的地方,只是它们都不叫天牢。小叶现在进的院子,隔着一堵高而严实的宫墙,就是宫中一处浣衣的所在,只是很久没有用了,是空置的。这里地方荒僻,人迹罕至,哪怕有人在这里放爆竹都不惧会被人听见。
  这间院门口站着太监默不作声的将门朝里推开,小叶向屋里那人温和有礼的问候了一声。
  那人转过头来,倒也不是旁人,正是前驸马张俟衡。
  明寿公主谋反,驸马并未参与谋逆,还给皇上递送了一份十分重要的名单。所以皇上处置了涉事的一干人等,赦免了张俟衡。
  他当然也不是驸马了,以后也没有可能再留在京中甚至出仕为官。但据小叶看,就算皇上打算给个恩赏赐他个官做,这位前驸马也没有那个心。
  从明寿公主事发到现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张俟衡整个人已经瘦的脱了形,衣裳空荡荡的挂在身上,仿佛风再大些就把人给吹跑了。那双眼睛里头毫无光亮,整个人看起来除了多一口气,简直象小叶今天经手的那些死人一样。
  “张公子都收拾好了吧?那咱们这就走吧?”
  张俟衡点了点头,他也没有什么要收拾的行李,就空着两手出来。倒是小叶吩咐人事先已经收拾了一个包袱,里面是两身儿换洗衣裳,一双鞋,一些钱,当然钱不算多,可是当盘缠足够了。
  他不能出宫,只送到宫门处,外头有侍卫接手。
  这会儿小叶才把那个木盒递给了他:“这是我们贵妃娘娘嘱付交托给您的。”
  张俟衡终于露出了一丝不同于先前那样漠然的神情,目光落在那个盒子上:“这是什么?”
  “娘娘说,这原是您的东西,理应物归原主。”小叶把木盒递了过去。对这位被明寿公主活活祸害了的安亭侯家的二公子,小叶倒也很同情他。虽然现在明寿公主不在了,但他这辈子也已经给毁尽了,别说什么志向、什么抱负,就算是想再好好的娶妻过日子都不能够。安亭侯老家在漳州,回到老家去等同于流放圈禁了。
  时候不早,小叶这趟差事到这里就算是办完了。
  张俟衡上了一辆青布蓬车,一前一后四个人将押送他前往漳州。
  这应该是他最后一次看到京城的落日了。
  张俟衡打开了那个木盒,取出了盒中的画轴缓缓展开。
  晴日,碧水,还有画中一个又一个展露出来的仕女。
  张仕衡的手在颤抖。
  借着车厢外透进来的微光,他看见了那个穿着淡黄裙衫坐在席间的那个人。
  就象他们头一次见面的时候她穿的那个颜色。
  那天也是一个晴朗的天气,她那身衣裳在阳光下就象枝头盛开的花朵。
  那年的花永远没有凋谢,永远盛开在他的心中。
  # # # #
  皇上行动很快,隔了一天就传话出去,给大皇子再择选一位伴读。按惯例,伴读们出身都不会太低,若非勋贵,起码也得是父祖任正三品官以上的门第才有资格入选。这其中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是庶子不可能入选,旁支的希望也很小。
  皇上没打算选年纪小的,他的打算一开始就是比大皇子大个三到五岁,细心稳重识大体的少年人最好。
  原来是有两个名额,但其中一个已经被明微公主捷足先登,预定给了乔书英,那么仅剩下一个入选名额,可是想要入选的人却足足有近三十个。
  这其中不管想向皇上求求情拉近关系,给自家子孙行个方便的。
  京里没人不知道大皇子体质孱弱,但是皇上对长子的看重并不因为他的体弱而有所偏颇,这仍然是一条快速便捷的通天之路。退一步说,这些想抱大皇子大腿的人家之中,其实不少都是因为明寿公主一案而心惊胆战,迫切的想向皇上表忠心的,能入选大皇子的伴读,那自然说明皇上已经对自家不再忌惮了。
  哪怕不能入选,也得来表现一二啊。
  所以这张由白公公整理的名单上头,甚至还有一位公子爷已经二十出头了。这要是孩子生得早,孩子都该开蒙读书了,还来做什么伴读?明摆着就是来混个眼熟的。
  这样的人自然在白公公那儿就要筛掉一批,到了皇上那儿又筛掉了一批,最后还有六个人。
  皇上打算让大皇子自己来挑。一个乔书英,既是表兄弟,又算是大皇子为数不多的熟人,所以当仁不让的占了一位。其他六个人里头只有一个能被选中了。
  皇上在大朝会之后把人召到了长宁殿,然后又让人到永安宫传话,让谢宁带大皇子一同过去。
  谢宁也确实想跟着看看。虽然说是大皇子自己选,可是皇上也好,谢宁也好,肯定都会替他把一把关,绝不能让人品德行他有瑕疵的人成了伴读,把自家孩子带坏了怎么办?
  当然谢宁和玉瑶公主是在帘子后头待着的。
  皇上见到她把玉瑶公主也带来了,有几分意外。
  谢宁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神情。要不是二皇子正好睡着了,她更脱不开身,只怕这会儿得把最小的那一个也一起抱来,可玉瑶公主是无论如何也甩不脱了,只好一起带到长宁殿来。
  长宁殿的名字,大皇子和玉瑶公主几乎每天都会听人提起,但是他们两人都是头一回过来。辉煌威严的前殿那是除了大朝会之外皇上会召见朝臣和议政的所在,连谢宁都没有来过,她只到过后殿、书斋和皇上的寝殿。
  隔着一道碧纱垂帘,谢宁和玉瑶公主打量着外头站着的几个半大孩子。
  他们个头高低不等,最矮的一个也比大皇子要高出一头。虽然有年龄 的关系,但是大皇子身子不好,本来生的就比同龄人要瘦小得多。前天给大皇子他们量尺寸做秋衣的时候,方尚宫还兴冲冲的说,大皇子长高了一点点呢。
  虽然谢宁一点儿也没看出来他长高,而方尚宫的欣喜在对比之下也显得那么让人心酸。
  最高的那一个倒不是年纪最大的一个,都快赶上一个成年人的身量了,听说他们家人个头都高,勋贵们的祖上都是行伍出身,改朝换代的天下是打出来的,到现在这一家的子弟也都显得比旁人要魁梧,听皇上问了他几句话,果然从小就习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