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农家幺妹 第136节
作者:
金波滟滟 更新:2023-03-23 14:04 字数:4414
结在一起的粉条既带了面汤中的鲜味儿又有面的香气,吃起来又筋道,石头最喜欢吃,很快将盛到小碗里的粉条都吃了干净,于氏就将自己的挑出来给他,又说:“娘也学会了,明天还用粉条打了结给你们做好吃的。”
第二日果然用粉条打了结炖猪肉,肉是红烧的,味道十分浓郁,而粉条却是用最宽的粉,炖得与肉汤一样的颜色,吃起来香醇至极,绵软中又有些弹牙,不止孩子气的石头喜欢,大家就没有一个不爱的。
宁婉在粉条作坊里一连守了十几日,见刘老师傅做粉的经验果然十足,每日里作坊里有条不紊地做出上百斤的粉条,而宁大河也慢慢地能在刘老师傅的教导下做些更重要的事情了,才放下了心,重新随着爹去虎台县里了。
眼下她再去虎台县,除了卖粉条,还要看房舍。
粉条的生意倒还不错,正是望远楼掌柜帮宁家介绍的刘老师傅,自然是信得过刘师傅的本事的,第一个开始收宁家的各种粉条,而且他们不只要做成了的干粉,还会额外要一定的湿粉,也就是做出来但还没有冻过成形的粉条,因为这样的粉吃起来更加劲道,做菜十分相宜,只是不能久放。
除此之外,望远楼还会要一些特别的粉,比如用大米作的米粉,豌豆做的豆粉,甚至还有用高粱做的粉。宁婉也是第一次见到这许多奇怪的粉,大米做成的米粉雪白雪白的,有些像面条,但是又与面条不一样,听说在南方是款待贵客的食物;豌豆做的粉比绿豆粉还要白而透,但不如绿豆粉筋道;至于高粱做出来的粉口感虽然略差一些,但是颜色却是红色的,摆盘时十分漂亮……
除了望远楼,又有平日里时常供货的其它酒家,再加上宁家的两处铺子,做好的粉条每日便都送了出去,林林总总算起来也有不少的收益。
只是在虎台县里买铺子却一直不大顺利。县里的牙行收了定银倒是十分勤勉,每有出售的铺面都会带他们过去,但是宁婉看了一个月却半个也没看中。
这些年边塞宁静,辽东便越发兴盛起来,马驿这样的小镇尚且积累了几百户人家,街面一片繁华,虎台这样的县城就更热闹非凡。原来做生意不过都在东西南北两条主街上,现在不只两条主街上商户林立,就是隔了一排房舍的次街上亦有许多商家,至于散在县城内各处的小铺子,便更不知有多少了。
牙行毕掌柜带他们看的便都是次街上的,或者城内不起眼小街道上的铺子,对比自己在赵家时管过的大铺子,宁婉着实看不上,几次之后便说:“下次这些小铺子我们便不看了,就是次街上的不是靠近十字街鼓楼的大铺面,我们也不看了,最好是用心帮我们找找主街上的铺子。”
牙行的毕掌柜便苦笑着说:“宁姑娘啊!不是我不用心,如今主街上的铺子哪里有向外卖的?只要在这街上做生意,不论卖什么就没有不挣钱的!如今就是次街上的铺子都不好寻哪,宁姑娘还一定要鼓楼附近的,那里正与主街是一样的!”
宁梁在县城里走熟的,因此竟也替毕掌柜说话,“婉儿,如今好的铺子果然不好遇,我们要么再等下去,要么就先在次街上选一个铺子吧。”
宁婉怎么也不甘心德聚丰开在次街上呢?不论是从哪里来的人,到了虎台县最先看到的就是主街上的铺子,最相信的也是主街上的铺子,最愿意花钱的也是主街上的铺子。德聚丰开在次街上,只一开业就将自己列入二流铺面了。因此哪怕是门面很小,也还是要在主街上的好。
可是没有铺子,她又有什么办法?最后也只有勉强应了下来,“那也要找次街上宽敞、人流多的地方。”
这一天毕掌柜特别让伙计捎了信来,说有一个特别适合的铺子,让他们赶紧过去看,宁梁便急忙带着女儿赶了骡车过去。
毕掌柜一见他们过来,脸上便满是笑意,“如今正好有个十分难得的好铺面,我只怕别人订下,便赶紧去寻你们。”说着急忙带他们过去看,路上又悄悄告诉他们,“原本如此好的铺子并没有人肯卖,但是刚巧赵典史太太嫁女儿陪送的铺子不要了,却是因为他家女婿是安平卫的人,卖了钱到安平卫买新铺子做生意。听赵太太的意思已经在安平卫看好了新铺子,因此这个铺子要的价并不高,只要赶紧卖掉。”
宁婉心里一动,“赵典史太太卖的铺子?”
“对,就是我们县衙里的赵典史家的,”毕掌柜又絮絮地说:“他家典史这个职位传了好几代了,不只有声望,就是家财也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只有买铺子的,哪里有卖铺子的!还是因为刚刚说的,这铺子给女儿陪嫁了,女婿又在安平卫,赵太太才替她卖了的,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第143章 实情
宁婉听毕掌柜说了赵家卖铺子的原委,目瞪口呆。
不,不是这样的。赵太太给女儿陪嫁的铺子是街面上最好最大的铺子,每年净收一二百两的银子,就算是女儿嫁到了安平卫也不可能卖出去!
赵太太卖铺子的原因其实是赵家出了事——宁婉想起曾听赵太太讲她将赵家典史之职保住的种种不易,那时赵国藩初接典史时犯了错,将府库里的钱粮误发了出去,为了瞒住钱县令,她只能全数赔出,将家里余财全部用了。因怕想争典史的几家人发现,又不敢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对,面上还要更加大手大脚地花钱,背地里却找了借口说女儿要卖铺子,将家里最不显眼的铺子卖了出去才将事情圆了过去。
那时候赵太太愁得头发都白了,后来颇用了许多心思保养才好些。宁婉想到这里心思一转,那么前些时候赵太太给喜姐儿过生日时正是她最难的时候!
而大张旗鼓地给喜姐过生日正是赵太太为了掩饰家里的窘境而特别做给大家看的,大把大把地撒银子,办得十分热闹喜庆,就是宁婉与她做了许多年的婆媳竟也没有看出来!
宁婉又想到先前赵太太还顺便提到,就在赵家最难的时候徐老知府的太太找她要将瑞泓丰旁的脂粉铺子让给她,可是她手里没有钱,却又不能说实话,只得面上答应了,却又悄悄转卖给一个南边来的商人。后来赵家想再要这个铺子时,就是多加了银子但那位南边来的商人却说什么也不肯出让了……
这些早已经有些淡忘的事情一点点地重新回想起来,宁婉急忙向毕掌柜道:“家里突然有点急事,这铺子等会儿再看。”说着拉着爹就走了。
几步到了东大街上,宁婉直奔瑞泓丰,然后便进了一旁卖胭脂水粉的“俱舒泰”——这便应该是徐老知府夫人当年陪嫁的,现在要卖出去的那个铺子了!
宁婉看到俱舒泰关着大门,门上挂了一块“盘货”的牌子,却只当没有看到,推门闯了进去,先嗅到了许多香粉混在一处的浓郁味道,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喷嚏,然后就见铺子里一片混乱,白色的粉、红色的胭脂、青黑色的螺黛散了满墙满地满柜台;各种样式的花钿落得到处都是,又有摔碎的瓷盒、断裂的木梳、乱成一团的假发……最可怕的是柜台上有一把砍进了一半的斧子。
铺子里几个便都惊愕地抬头看着她,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便道:“小姑娘,我们铺子正在盘货,现在不开业,你要买脂粉到别家去看看吧。”
宁婉早已经明白,原来赵太太所说的果真一点也不错,而且实情可能比赵太太所知道的还要糟糕,徐老夫人也许并没有将实情全部告诉赵太太。毕竟哪一家不要脸面?徐老夫人还是想为儿子隐瞒。只是她也不过又瞒了几年,她的小儿子终究还是在夜里翻墙出去赌博而摔伤冻死在徐家墙外,当然那时徐老夫人已经离世了。
因此宁婉便将目光转向屋子里一位三十许的妇人,这人正是徐老夫人的小儿媳,当时自己去吊唁时见她带着儿女跪在地上,却一滴眼泪也没有。当时自己还觉得她的心未免太狠,现在看到这个场景,就懂得她心里恨不得丈夫早些死了的心了。
“你们这铺子是要卖的吧?我想买。”宁婉无法解释她怎么会来,为什么知道徐家要卖铺子,只得直接了当地问,然后又加了一句,“我可以出六百两银子买这间铺子!”
当年赵太太告诉她,徐老太太只要五百五十两,可是她手里怎么也拿不出,只得转手将这铺子卖给了南边的客商,后来铺子涨价了自不必说,最让她耿耿于怀的是这铺子再也买不出来了,不能与赵家后收的一家铺子连起来。
不想徐四夫人并不问宁婉为什么会来买铺子,却道:“你现在就能将六百两银子拿出来吗?”
宁婉和爹来看铺子,自然不会带六百两银子出门。他们今天出门时拿了一百两,觉得已经足够了。毕竟一般的铺子也不过二三百两,再者就算一眼看中了,在虎台县买房舍土地也要写了契书到官府县衙里登记,这其间便要耽搁上好几天,一百两付了定金再办些琐事只多不少。
但是眼下徐家最关键的就是急着用钱,看俱舒泰的样子,早被收赌债的逼上了门,一日不还,徐家便一日不得安宁。
宁婉就斩钉截铁地说:“我一个时辰之后就带六百两银子回来,你将房契备好,我们还在这里见面,请了中人写契,再到县衙里登记在册,诸事一毕,便付六百两现银。”
徐四夫人便点头到,“那好,我便在此处等你。”
宁婉便转身出门,见爹还在门前站着,原来他见是间卖女子脂粉的铺子,便不好进去,只在这里等,眼下便问:“你这是怎么了?匆匆忙的,连话也不说清楚?”
“爹,我们赶紧回家!”宁婉依旧顾不上解释,拉了爹便回了牙行门前,家里的马车拴在这里,解了马上了车便催,“快走,路上我们再说!”
宁梁赶着车出了城,宁婉便嫌慢,将爹换了下来,挥了鞭子催着骡子快走,又告诉爹,“铺子我已经看好了,就是刚刚我去的那家,但是要六百两银子。”
“六百两银子!”宁梁惊叫了一声,却又没有说出反对的话,价固然是高了,但是能买到也是十分奇怪的事了。迎着风又大声问:“婉儿,你怎么知道这家卖铺子?”
坐在疾驰的马车上,说话便只能大声喊,宁婉便也喊道:“说起来话长,等铺子买好了我再告诉爹!”
俩人便如此这般急忙赶着骡车到了家门口,下了车宁婉便回了房将柜子打开,取出钱匣子拿出一张二百两的银票,两张一百两的银票,并四个五十两的银锭,再将其余的小银锭收了回去,只向跟过来的娘说了一句,“今天晚上我和爹可能赶不回来了,你们别担心。”便将几道锁重新锁好了跑出门。
就在骡车要走的时候,于氏赶了上来,将帕子包着的几个馒头扔到了宁梁的怀里,“你们中午还没吃饭吧,拿两个馒头路上吃吧!”
宁梁接住了馒头,身子却随着车子启动了猛晃了一下,却向于氏说:“没事儿,明天我们就回来了,到时候铺子也买好了。”然后他就被车子拉着走远了。
宁婉赶着马车在道上疾驰着,初冬的太阳照在身上还有几分热度,但是飞奔的车子上却生成了一阵阵的凉风,从她的脸上、耳边掠过,吹乱了她的头发,也将她的心吹得就似跳跃起来——德聚丰就要有一个上好的铺面了!因此她非但一点也不觉得冷,反倒觉得热血沸腾。
宁梁见幺女额头上带着几颗汗珠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头发被吹得散出了些,随着风飘在她脑后,一张脸却笑得有如一朵花一般,手中的鞭子在空中一甩,发出清脆的响声,也跟着开心起来拿出一个馒头递给幺女,“吃一个吧!我先赶一会儿车。”
父女两人轮流赶着车,替换着吃了馒头,申时回了虎台县,刚好一个时辰。
宁婉再进到俱舒泰时,见铺子里已经重新变了样,带着斧子的柜台不见了,散在地上的东西都已经收拾干净,当然货架也空空荡荡,唯有铺子里残存的些许颜色和淡淡的香气说明刚刚她所见到的都是真的。但是宁婉就与刚刚进门时一样,仿佛她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向徐四夫人道:“我带了银子来,你的房契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