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毛遂自荐
作者:
小铃铛 更新:2023-03-31 02:42 字数:2071
“莫公子在科举考试中写的那篇赋,哀家也有幸拜读了一番,不得不说,公子才情实在了得,出口成章,学识渊博,像您这般博学洽闻,才华横溢之士,宛如太白再生。”
余小鲤平日里忙得很,先前根本就不认识莫流,又怎么可能看过他誊写的赋,如今要这般说,无非只是表示认同他的才情,欣赏他的文笔,免得他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大燕怨声载道的。
“太后娘娘谬赞,在下实在不敢与李太白一争高下。”
见她拿自己比作李太白,莫流心里甚是激动,觉得终于有人读懂他了,也知晓了他的才华,可是与此同时,他也惶恐难安。
毕竟李太白是何等人物,莫流自认为自己比不过他,可若要说与大燕的那些凡夫俗子相比,他还是略胜一筹的,现在无法入仕,不能大施拳脚,心中自然悲愤,好在有余小鲤开解,心中倒是舒坦一些。
“莫公子休要再客气。”既然要拍马屁,自然应该拍的响亮一些,在他松口之前,余小鲤可不会轻易放弃,“李太白已经是已故之人,才华贡献只减不增,但莫公子不同,您是正当壮年,以后的路还长着呢,相信凭借您的智谋,若干年后,必定与李太白平分秋色,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太后娘娘谬赞,在下实不敢当。”
看见她越夸越玄乎,莫流更加承受不起,连忙跪在地上,生怕她越说越离谱,折煞了他。
他只希望余小鲤认可他,可没说让她把自己比李太白,他可如何消受得起?
“哎,莫公子莫要再自谦,哀家可是不诓骗你。”余小鲤说,“如莫公子这般见多识广之人,相信对于治国,也定有自己的高见,您说对吗!”
旁人说他厉害,可她没有见过,不能认同,也无法去衡量他的能力,今此一问,全做试探,看看坊间是否有在夸大其词,还是他的确有本事。
“刘安曾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莫公子摇头晃脑的说道,“依在下之浅见,治国方式层出不穷,琳琅满目,个个有其深意,可若论其根本,当以黎民百姓为先,只有百姓获利,生活安康,国家才可海晏河清,定国兴邦,所以万事皆以百姓为重,是在下的治国之策。”
“莫公子言之有理啊。”余小鲤听完后,满心满眼都是对莫流的崇拜,“你说的话,正是哀家心中所想,倘若大燕人人都能有此高论,何愁国不强大。”
她也不是单纯的想拍马屁,至少刚才的那番话,句句出自真心,要论治国之道,莫流说的的确不错,毕竟能够有他这种思想,在大燕可找不出三个人。
“大燕能人志士繁多,相信有他们在,大燕必定繁荣昌盛,日渐壮大。”莫流低头,沉稳冷静的说。
“最近毓王的事,不知莫公子你可有耳闻?”
但试探的也试探了,现在也该直入主题。
“在下听说一二,只是了解的不完全。”
莫流毕竟不是朝廷的人,怎么可能知晓事情来龙去脉,但这件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即便消息再不灵通,可在说书先生那里,也听了个大概。
余小鲤试探性的问,“不知对待这件事情,莫公子可有何高见!”
官不是那么好做的,倘若不能分清黑白,辩明是非,知晓大义,那么与官也是无缘,用这件事试探他的心性,看他是否会去颠倒黑白,是否识大体懂大义,想必最是合适不过。
“在下认为,毓王殿下常年留在边疆,与朝廷中的人素无瓜葛,想必除了先帝以外,他不会再与任何人联系,更不可能认识赵钱。”莫流昂首挺胸,大胆直言。
“何况他与赵钱虽然分属同僚,可是要做的事却是毫不相关,他是武将,指责所在便是保家卫国,定国安邦,他与赵钱同流合污,实在毫无意义,
此事属实有些古怪,在下认为,毓王是无辜的,此事只是栽赃嫁祸,倘若没有真凭实据,不能定下毓王的罪,否则会令边关将士寒心。”
“那你觉得,此事何解?”
余小鲤嘴角的笑越发的放肆,看着莫流的眼神中,充满敬佩还有欣赏。
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大流,有自己的意见还有想法,实属难得,此事若交给他,她很放心。
看来系统的确是帮了她一个大忙,莫流无疑是目前为止最合适的人选了,他能见解独到,不畏强权,倘若机智一些,一定可以解决此事。
“回禀太后娘娘的话,在下认为,那封书信很有古怪,并不像是出自毓王之手,但是现在无凭无据,说来不会有人相信,只有抓住那名模仿毓王笔迹的人,再让他写字与毓王对照一番,届时事情就会真相大白,方能破案,毓王自然不用含冤受死。”
早在事情发生之时,莫流就已有了此等想法,但是那时他人微言轻,说的话无人信,只能憋在心里,如今余小鲤既然问了他,他自然要如实回答,希望他的意见能够得到采纳,也不枉费苦思冥想一番。
“莫公子说的言之有理,哀家很是认同。”
“太后娘娘若是放心在下,此事可以交给在下处理,并且在下可以保证,一定会替毓王洗刷冤屈,让他清白做人,只是希望事成之后,太后娘娘能够赏给在下一个官做,也不枉费在下辛苦一场。”莫流一面作揖,一面自告奋勇的说。
他很同情毓王,也知晓他是无辜的,希望可以替他正名,无形之中,算是做了一回好事,可他与晏瑾毓毕竟互不相识,没理由不贪图回报的帮助他,更何况他只想讨个官做,能有机会大施拳脚。
余小鲤若是答应了他,他自然会竭尽全力的救出晏瑾毓,到时她既可以见到晏瑾毓,又能得到一位爱民如此的好官,岂不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