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节
作者:
香酥栗 更新:2023-04-02 21:34 字数:4200
像是中考一百练,高考一百练,他们都有现成的试卷,但是别人就未必了。真的有人想要加入这个市场,那个时候他们也抢占大部分市场了。宝珠这边捷报频频,她真是高兴的做梦都要笑醒。
他们印刷厂不断的加班,仍旧还不能弥补市场的需求,可见,现在的辅导书市场是多么的空白。
宝珠当初花钱如流水,现在也是挣钱如流水。
如果不是这个行业的人,真的很难想象这个流量有多大。同样是做生意,戚玉秀已经算是收入不错的,毕竟她都是在深圳进货,她不仅会拿服装,也会拿一些这边比较稀罕的东西回来的,低买高卖。收入算是做生意里十分不错的,可是就这样,她的收入和宝珠他们真是没有办法比。
教辅资料的市场,真的太大了。
其实戚玉秀做的也不错,她在首都开了一家买手店,现在还没有什么买手店的名头,但是戚玉秀听姜粤说过的。她倒是没想过此“买手店”和“彼买手店”完全不一样。
她就觉得自己去买东西拿回来卖,那自然就是买手。
所以开了一家“锦绣买手店”。
这家店在首都还是有点名气的,毕竟她都是去深圳拿货,那头儿又比他们这边时髦不少,也时常能搞到一些稀罕的东西,所以生意还是不错的。
宝珠宝乐忙着那头儿的事儿,而戚玉秀也忙自己的,关于儿女的生意,她是不掺和的。这当妈的也不懂,瞎掺和个啥,不如自己挣点钱。这样不是也挺好?
宝珠之前买地拿走了戚玉秀的钱,也都还给了戚玉秀,戚玉秀也没客气,都给收下了。
她也淡定:“我赚的钱还有家里的存款,我都分成三份,到时候平分给你们三个。”
说起三个,戚玉秀表情落寞了一下。
宝珠立刻知道妈妈是想哥哥了,宝山哥哥走了三年了,他们却一直没有什么联系。其实这事儿也不怨宝山,更是让戚玉秀他们没辙,毕竟宝山走的时候才七八年,虽然也有一些归国华侨的政策。但是还是不允许普通老百姓跟国外通信的。
正是因此,他们一直都没有联系。
宝珠甚至不知道,哥哥现在什么样了。
她其实也想过去问一问薛主任,但是这么多年都没有来往,去跟人家打听这个,总觉得不太好。而且关键是,薛主任未必知道情况的。
别看现在有政策华侨可以归国探亲,但是审查的特别的严格。
虽然政策也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宽松,但是宝山没有来信,也就说明没有那么容易。
这几年,宝珠这边如火如荼的发展,每天忙忙碌碌,为的也是当初和哥哥做出的约定。不管别人怎么说,宝珠都坚信哥哥会回来的。
其实她也知道的啊,很多人都在背地里议论,说是田宝山不会回来了。毕竟现在已经过了那个敌视国外的时期,能够出国是很让人羡慕的,而国外的月亮比较圆,也是这个时候的普遍说法。
人都走了,怎么会回来呢?
可是宝珠不这么觉得,她就是觉得,哥哥不会骗她的。
宝珠拉住了妈妈的胳膊,说:“妈,算一算,哥哥其实也在读大学,我相信,他毕业了会回来的。”
戚玉秀看着闺女,笑了出来:“我从来不会怀疑你哥哥。”
自己养大的孩子,戚玉秀还是很知道品行的,她说:“也不知道,宝山在那头儿难不难。”
宝珠:“就算是难,哥哥也会克服的。”
她掰着手指计算说:“您看,咱们这边形式已经很好了,我这把出版社还有印刷厂搞起来都很累,更不要说哥哥了。他在异国他乡。想必更不容易的。”
宝珠想到哥哥,多少有些唉声叹气,不过很快的倒是又打起精神,说:“妈,你过完年,你有什么打算?”
她是觉得,她妈妈这样单纯的来回倒腾服装不长远,倒不是不能挣钱,挣钱肯定是挣钱的,但是这种也就是几年吧,长远了看肯定不成。
戚玉秀:“明年我想深圳盘下一个档口,搞批发。”
宝珠:“啥?”
她看着她妈妈,有点吃惊。
戚玉秀倒是多了几分自信的笑容,她说:“我想过了,深圳发展这么迅速,我们没道理不抓住这个机会,总的来说,首都这边还是偏向于保守一点的,发展的也比较慢。但是深圳那边不同,毕竟是沿海城市,而且是特区,发展的那简直是日新月异,我以前总觉得咱们是有钱人,但是在那头儿跑多了才知道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钱人多了去了。我这个钱吧,开一个小厂子够,但是我对这些也不了解,要承担的心力就更多了,所以我想,在那边搞两个档口,现在全国各地的小贩都过去拿货,我们亏不了的。”
宝珠对服装行业不是很懂,不过她是相信妈妈的判断的,宝珠说:“既然您决定了,我是不拦着您的。”
“你们说什么呢?”
宝乐进门,看到他妈和他姐正在聊天,他没骨头一样往沙发上一趟,说:“累死我了。”
“印刷厂那边怎么样?”
宝乐:“没问题,我算了一下,腊月二十七还能出场一批货,我会安排送货。”
宝珠点头,说:“那就好。”
宝乐靠着沙发,说:“这一次印刷,我在后头加了注册商标号,就算有人也想用这些名头,也用不成。只要用了就是侵权。咱们既然有这些,就早早坐在前面,省的以后再补救。”
宝珠:“行。”
“对了,你们说什么呢?”
宝珠:“妈说要在深圳……”
宝乐听到最后,说:“我看行,现在深圳发展的好,咱们早下手好过晚下手。那您自己过去吗?”
他倒是很想也去那头儿看看,但是现在实在是走不开,他这边多忙一点,他姐姐就能轻松一点。所以这头儿宝乐也担了不少的事儿,且这人还没毕业呢。
他现在才大二上学期。
除了工作,还有学业呢。
可怜的他,为了保证补习学校的金牌名声,在累成狗的情况下还要死命学习,必须要拿到个前几的好名次才说得过去。以前宝乐觉得自己学习真是游刃有余,但是现在事事都凑在一起,他才发现自己还真是挺累的。根本分身乏术。
“我不是自己,李建棋打算跟我一起去。”
宝珠:“啥?”
她疑惑的说:“他今年不是也该分配了吗?”
她太忙,都好久没见李建棋还有招娣他们了。
不过他妈妈也住在的四合院那边,倒是跟他们熟悉的。
戚玉秀:“他拒绝了学校分配,想去深圳闯一闯。我觉得,他喜欢招娣的吧?”
宝珠瞪大眼:“啥?”
她坚定的摇头,说:“我不觉得。”
她看向了宝乐,宝乐也坚定的摇头,说:“我也觉得他不喜欢。”
戚玉秀惊讶:“他不喜欢的吗?我看他们总是一起的啊。”
宝珠:“在一起做生意又不是真的互相喜欢。”
宝乐点头:“要说招娣喜欢建棋哥我倒是信,说建棋哥喜欢招娣姐,我一点都不相信。看都看不出来的。”停顿一下,又说:“再说了,他们都是年轻人,一个学校又是住在一起,如果真的喜欢,这有什么不能说的?肯定早就在一起了,现在没有说开,就说明肯定是不喜欢。”
宝珠:“对啊对哒。”
姐弟两个对视一眼,一击掌。
这就是姐弟间的默契。
戚玉秀:“……”
所以,是她弄错了啊?
戚玉秀:“我还以为他们互相喜欢,李建棋这次拒绝了学校的分配,他之前找了我,想要跟我合伙儿一起干。”
宝珠迅速问:“那招娣姐姐呢?”
戚玉秀这一想,也恍然大悟,如果李建棋真的喜欢招娣,干啥要跟她合伙啊,跟招娣合伙儿不就行了?所以,果然是她弄错了,人家就是一起赚钱的伙伴,不是互相喜欢啊。
她说:“招娣过完年会领着想弟他们几个去深圳,我听她话里的意思,她以后留在那边,就不会回来了。”
宝珠和宝乐都不奇怪招娣的做法,想也知道招娣不可能再回老家了。
“李建棋这些年也攒了点钱,不过要说在深圳撑起一个摊子,倒还是根本不够,他的意思是,要么就跟着我干。要么就把钱拿出来,算他一份儿,有一成算一成,有两成算两成。我现在就犹豫,要不要带着他。”
戚玉秀其实是不想让自己的生意掺和外人的股份的,别以为她是个农村妇女就什么也不懂,她见识过的可比大城市里的人还多呢。正是因此,她想的也比较多。
戚玉秀:“我已经想过了,让他入股是不可能的。这个我就没想过。不过如果雇他,我又觉得他亏了,即便是我能给他的再多,也未必有他自己干赚的更多。我怕以后闹得不好,彼此难看。”
宝珠:“那您就拒绝。”
戚玉秀:“他说的很诚恳。”
宝珠噗嗤笑了出来,说:“妈,你好纠结啊。你不是一向做事儿果断吗?其实我觉得您是想多了,既然他自己提出来,自己心里就该有数儿的。您可能会拒绝他,可能会选择雇佣他,但是您肯定是按照自己最稳妥的方式来处理这件事儿。而不是为他利益最大化。这个都是必然的。他开口那天,心里就该有数儿了。”
戚玉秀:“我知道。”
“那就好啊,随心来吧。”
戚玉秀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儿,何必庸人自扰。她说:“你说的对。”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宝珠:“进来。”
过来的是温柔,温柔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加入宝珠他们这边,她开始的时候都是自己做生意,后来她丈夫过来了,把她的小买卖接过去了,就加入了宝珠这边。甚至毕业也留了下来。
“校长,有你的一个包裹,是从过来寄来的,你得下去直接签收一下。”
宝珠一愣,随即呼啦一下起来:“国外来的?”
他家能从过来来的,只有宝山一个了。
宝珠飞快的窜出去,咚咚咚的下楼。戚玉秀和宝乐也很快的跟上了。很显然啊,他们也想到了宝山。
宝山走了三年,他们都没有他的消息。
宝珠匆匆下楼,看到穿着邮局工作服的中年人站在楼下,宝珠立刻过去:“是有我的包裹吗?”
工作人员点头,将一个本子递给宝珠,说:“您是田宝珠本人吗?请在这里签名。除了包裹,还有一封信。”
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包裹都是开具邮局的单子,通知直接去邮局取的。但是从国外过来的都比较特殊,所以基本上都是的反复检查之后,才会直接送上门,并且确认本人签收的。
宝珠签好了名字,这才看向寄件人,从国外过来的包裹上面都是英文,不过已经有人在旁边做了中文的标注,而签到单的名字和地址也很明显――雷启韫。
“宝珠,是宝山吗?”戚玉秀紧张的问了起来。
宝珠点头,软乎的说:“是哥哥寄来的。”
他们跟邮局的人道了谢,这才抬着箱子上楼,宝山寄过来的箱子足有洗衣机的箱子那么大了,宝珠自己拿不动,跟宝乐两个人抬着,一起上了楼。
宝珠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拆开了信。
妈、宝珠、宝乐:
展信悦,很抱歉这么久才给你们写信,我想你们肯定生我的气了,宝珠骂我是白眼狼了吧?
宝珠嘟囔:“我才没骂,亏得我还帮你说好话,竟然还这么揣测我哦,真不是一个好东西。”
她噘噘嘴,不过很快的继续读了下去,继续念:我跟着爷爷到了英国之后,生活的很好。因为语言不是很通顺,我没有第一时间上大学,而是找了家庭教师学外语,以及一些其他的知识,还有一位本地的老先生给我讲了当地的风俗。虽然很忙碌,但是倒是也充实。只是夜深人静想到你们,有点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