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作者:晨晓茉莉      更新:2023-04-06 14:02      字数:4681
  转而朝赶车的钱贵拱手道:“钱管家,好些日子没见了……”
  过了几日,刘玉真又见到了邹大奶奶,与之前的焦急不同今日的她笑容满面。一见面她就深深地向刘玉真行了个福礼,“此番真的多亏了陈太太,不然我家大爷恐怕还得在监牢里多待些时日。”
  “不必多礼。”刘玉真伸手将她扶起,“不过是举手之劳,即使我不去信你家大爷也是会平安归来的。”
  “人是平安,但要归来却不知要什么时候了,”邹大奶奶道:“夫君说这一回好些人都被抓了,有的还被严刑拷打,多亏了您的那封信不然他还得在监牢里待好长一段时日,能活着出来也得大病一场。”
  邹大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又推了两个匣子过来,“这是家里准备的一些谢礼,还请您和广宁侯夫人务必收下。”
  刘玉真看都没看地推了回去,“谢礼就不必了,表姐也不在乎这些,你还是拿回去吧。”
  邹大奶奶正要说什么,刘玉真道:“倒是我有一件事想请贵府帮忙。”
  “您请说,”邹大奶奶聚精会神地听着,“只要是能使上力的,断不会推辞。”
  刘玉真缓缓地说出了早就想好的话,“听闻贵府与南边的那些造船厂都有交情,也是巧了,我娘家二叔对这海贸一事颇为热衷,日思夜想着都想有自己的一艘船。”
  “然后出海满载而归。”
  “我和母亲倒不这样想,可惜这老天不作美,他和王家还是合伙造了一艘船。”
  “不过也不要紧,这船离真正能出海还有好一阵子呢,这过日子哪能一帆风顺的。”
  “你说是不是?”
  第155章
  “你这鸡蛋糕做得不错, 有你母亲的几分手艺了。”邹氏一边吃着刘玉真孝敬过来的松软的鸡蛋糕一边说道。
  “你刚刚说陈文博想要外放?也是时候了,在翰林院待了三年,趁着年轻也该到外头走走好生历练一番, 若过些年能升至一方主事, 对他的将来也是大有好处的。”
  说到此处,她略有些得意,“你二舅就好好的走着这样的路,虽然没有进过翰林院, 但也比那些傻愣愣地待在京城的强些。”
  这说的就是大舅舅曾大老爷了,他惦念着京城的繁华,并且田氏等人也不愿意,而且经过之前田氏那事之后他若是外放定是那穷乡僻壤之地,所以一直都不肯去。
  老太爷说了几次他都没有应,只说要在京城服侍父母。
  邹氏听着在私底下跟刘玉真感叹了好几回, 说他是打着将来侯爷女婿能搭把手扶持一番的主意,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见外祖母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 刘玉真继续道:“他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寻了在吏部任职的周大人,周大人提了一个江南某大县的县令, 还有各地的通判等, 他正犹豫着呢。”
  “江南啊, 鱼米之乡……”邹氏思索着, “那个地方若能做得好前程是不缺的, 只是多少人盯着呢, 恐怕不好拿下。”
  “至于通判也不错, 管地方水利、粮食、农事等, 还有监察地方之能, 也是个好差。”
  说完了这些,邹氏最后总结道:“只要选对了地方就好,对了,你二舅之前在江南那地界待过,回头你跟外孙女婿说一说。”
  “找个沐休的时候让他来问一问你二舅,看看哪儿好。”
  “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刘玉真笑道:“就是他今日不得闲,不然就跟我一块儿来了。”
  邹氏伸出手指,轻点她的眉心取笑道:“你呀,这颗心都想着他去了,真是胳膊肘往外拐!你娘……”顿了顿,她继续道:“你娘来信了吗?她在家里如何了?”
  刘玉真用手指揉了揉眉心,之前的开心顿时就消散了些许,“母亲好着呢,上个月来信与我说她让人把刘二老爷在府城的外室瞧瞧接了来,家里的老太太被气病了过去。”
  “二房也是鸡飞狗跳的,乱成一团没有一日安宁日子。”
  邹氏冷笑,“生了那么一个好儿子,她能有安宁日子也就奇怪了。”
  ……
  给外祖母请过安后,刘玉真回到了家里,他们一家六口如今还是住着之前的那座宅子,并没有更换。
  一来是这里距离曾家近,方便他们经常过去请安,二来便是陈世文的俸禄和职田收成都用来养家和在老家购买田地了,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钱再在京城买宅子。
  所以也就一直住在此处,依着他如今每年剩下的银钱算,起码还得三五年。
  而慧姐儿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及笄之后就得琢磨着挑选人家,定下婚事。这婚事一定,嫁妆就得筹备起来,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忙完了慧姐儿还有康哥儿,他这边不需要嫁妆可是需要聘礼,这同样也不是一笔小数。所以两个人算来算去,觉得还是不要买大宅了,就买些田地和铺子。
  平日里也有个进项。
  所以如今一家人都还是住在此处,慧姐儿和康哥儿一人一个院子,两个小的如今长大进学了,也各自住了一个院子。
  “大哥,大哥……”瑾哥儿奔奔跳跳地跟在康哥儿身后,缠着他,“大哥你还剩下多少月钱?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好有趣的船景儿,你就借我点让我去买了吧!”
  康哥儿不为所动,“二弟,这话你上个月已经说过了,如今这个月才多久,你的月钱就又用完了吗?”
  “你这样可不行!”神似陈世文的脸蛋板起,康哥儿道:“上个月便是破格了,这个月可不能再借你,不然被爹知道了可不得了。”
  “大哥——”瑾哥儿拉着他的袖子,拖长了音调喊道:“你就再借我一回吧,下月发了月钱我就还你,绝不诓人!”
  “不行!”康哥儿依旧是摇头,“娘说你喜欢那些山景儿不要紧,人要什么劳逸结合,要会学也要会玩,只是都不能过度。这意思就是说只能用你自己的月钱买,不许从家里支银子。”
  “你既然把月钱都花完了,那就不能买了,你要买就等到下个月吧。”
  “可是今日我瞧见的那是大船!”瑾哥儿瞪大眼睛,急切道:“大哥你之前跟我说过的,我们小的时候在南边见过的大宝船!”
  “就那么一艘,只有一艘,那么大,”瑾哥儿张开手,使劲地划了一个大圆,“全都是用木头做的,上头还有房子呢,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船景儿,稀奇得很。”
  “那货郎要三两银子,可是我的月钱只有一两又五百六十三文,不够。”
  瑾哥儿急得额头冒汗,“好大哥你就借我一借吧!我发誓,这个月只买这一个!”
  “大船啊,我们小时候的确是见过,从京城到清源县,再从清源县到京城都是坐船,上头也是有屋子的。”康哥儿想了想,“不过你和三弟那个时候还太小,恐怕记不清了。”
  “是不太记得了。”瑾哥儿诚恳地回答,这也不奇怪,当年他们两个跟着大人们回乡的时候才两三岁,那么小的孩子记不清船的样子也不稀奇。
  康哥儿因为年纪大些,所以记得比较清楚,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忘记。
  “大哥,大哥……”瑾哥儿看他有所松动,顿时又连声喊道:“你就帮帮弟弟吧,买回来后我们一块玩儿!”
  “而且爹也喜欢!我昨天在书房里看到他在看一副海图呢,再过不久就是爹的生辰了,我们买了可以送给他!”
  瑾哥儿拍着小胸脯,有些肉疼地保证,他很喜欢这些山景儿、湖景儿、桥景儿等等。最近一年的月钱大都花在了此处,有时候看到心怡的还得朝两个兄弟借银子,下月再还。
  今天说的这个大船就是他非常喜欢的,但是他的荷包里剩下的银子不够,所以这才回家找年纪大月钱是五两银子的大哥。
  至于跟大姐姐借银子?
  他从来没想过这个事情,爹说身为男子要保护好家里的女子,所以他们兄弟三个都是从外头带好吃的好玩的回来,不管是大哥买花、他买山景儿还是三弟买书,都不会向大姐姐开口。
  所以……
  “大哥,大哥,大哥哥——”
  康哥儿被他缠着头疼,最终还是答应下来,“我们说好了就这一回,你买了这艘大船这个月可不能再买别的了。”
  他从荷包里掏出三两银子递过去,“给,”伸出去的手在瑾哥儿来拿的时候又握成拳,康哥儿看着瑾哥儿强调道:“要等功课做完了才能玩,还有,今天的大字多写五张!”
  “至于爹的生辰礼,你可以送这个,但我已经想好要送什么,所以就不与你一道了。另外三弟也是如此,我前几日看他淘了一本前朝的旧书,所以今年我们就各送各的。”
  “好!”瑾哥儿拿走了银子,大声道:“我就送这个。”
  兄弟俩在院子里站着说了这一大通,屋子里的刘玉真早就发现了。虽然听不清他们在说些什么但瞧着没有大事,所以她也就不理会。
  如今看他们说完了便打发人去喊。
  “大爷、二爷,快快请进,”来寻人的丫鬟冬葵殷勤地笑着,走在前头给他们引路,“太太等着你们用膳呢,今儿有邹家刚送来的蟹,据说是从南边送来的,鲜得很。”
  康哥儿了然,“是邹叔回来了吗?上回听爹说他回去了,要到今年冬才会回京城来,如今可是到了?”
  冬葵有些为难,“大爷恕罪,这事婢子不知道呢,不过那来送蟹的嬷嬷递了张帖子,邀请老爷和太太去邹府赏菊,估摸着差不离了。”
  康哥儿点头,不再说话。
  瑾哥儿跟在他的后头往前走,有些好奇地问道:“大哥,你问这个做什么?”
  “我是想起邹家也有大船,”康哥儿解释道:“有机会带你去见见,比你见过的所有船都大。”
  瑾哥儿如今对这个感兴趣得很,连忙追问:“有多大?上面也有房子吗?能住多少人?那船是用什么做的?也是木头吗?”
  “你们哥俩在嘀嘀咕咕些什么呢?”刘玉真坐在饭桌上首,看着他们两个笑道:“还不快过来,这饭菜都要凉了。”
  “娘,大哥说邹家有大船,能装几百人的大船!”瑾哥儿跑过来兴奋地道:“他说要带我去见见呢,娘你见过吗?”
  瑜哥儿也好奇地看过来,“娘,真的有那么大的船吗?”
  刘玉真示意丫鬟上菜,“怎么没有见过,当年你爹特地带我们去见识了一番,你们两个若想见那下回我们回乡的时候也领你们去看看,广州府那有一座码头,里头来来往往的都是大船。”
  “那场面,壮观得很。”
  第156章
  “那我们什么时候回乡啊?娘, 我想去看大船!”瑾哥儿期待地问道。
  “这可就要问你爹了,等他今日下衙回来你便去问一问。”说到此事刘玉真略有感慨,“说起来我们也有四年没有回去了, 也不知家里如何,你们的曾祖父、祖父母们身子可还康健。”
  慧姐儿年纪最大,早已帮着管家所以她对老家的情况最为了解, 听到刘玉真这么说便道:“母亲您不必担心, 上月不是还接到一封信,说家里一切都好。”
  “曾祖父每餐能吃两碗饭, 祖父还能下田,祖母还坐车去看姑姑了呢, 就连大伯家的佑哥儿如今也进了学。”
  “我是担心他们报喜不报忧,”刘玉真郑重地解释, “这与亲近的人往来, 最怕的就是报喜不报忧,表面上大家欢欢喜喜的一切都好,但也可能突然间就告诉你大事不好了。”
  “所以啊,你们几个若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可别瞒着我和你们的爹。若是隐瞒不报让小的坏事变成了大的不好,那可不行,明白吗?”
  “母亲说得有理。”慧姐儿若有所思。
  康哥儿和瑾哥儿对视一眼,瑾哥儿猛眨眼睛哀求, 于是康哥儿无奈道:“娘, 我们知道了, 不会变得更不好的。”
  瑜哥儿也应了一声, 然后看看姐姐, 又看看哥哥们, “娘,我饿了!”
  刘玉真失笑,“我们的瑜哥儿饿了,那就上菜吧。冬葵,将那鲜鱼羹放在瑜哥儿面前,他喜欢吃鱼。”
  “谢谢娘!”瑜哥儿开心地笑着,然后舀了一大勺先给刘玉真添上,再给姐姐哥哥们一人一勺,认真道:“爹说吃鱼的人,更聪明!”
  刘玉真忍不住笑出声,“这话还是当年我说的呢,喜欢那就多吃一些,这鱼都去了刺,不用担心什么。”
  几个人边说着话边吃午膳,然后休息了一会儿三兄弟一起乘坐马车到学堂去。这马是家里这两年新添置的,一共有两匹,其中一匹拉着车,另外一匹则被陈世文骑着上衙。
  翰林院离家里骑马还有半个时辰的路,若是靠轿子那他得每天早起半个时辰,累人得很,所以考虑之下还是买了一匹马。
  至于另外一匹则是随着三兄弟一起进学,这来回便麻烦了许多。以前只有康哥儿一个人的时候陈世文或者钱贵都要去接,接到后喊个轿子回来,当然偶尔也会走一走路。
  但增加了两个小的后就麻烦了许多,于是便多置了一辆马车。如今这辆车早上送他们过去,然后中午再去接回来用膳,下午亦是如此。
  有了这辆马车,刘玉真或者慧姐儿出门的时候也便宜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