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继承博物馆 第9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3-03-03 22:41      字数:3632
  苏轼转头看着吴普,哪怕穿着宽松的t恤短裤,他身上还是有着掩不住的文青气质,从眼神到语气都透着一股子藏不住的忧国忧民的味道。
  那个时代的文人从开始读书起,就听夫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给他们讲起朝中诸贤的出众表现。
  讲谁谁谁是少年天才十几岁便入朝为官,讲谁谁谁出身贫寒却有了大成就。
  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们读书习文就是为了出将入相,为了“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何况苏轼还是那种典型的“管你是谁不服就刚”的横脾气。
  苏轼第一次下基层当干部的时候,遇上个和他不太对付的上司,直接就当起了刺头。
  具体体现到有一回上司修了个观景用的高台,招呼大伙一起过去乐呵乐呵。
  得知苏轼文采过人,上司特意让苏轼写篇文章纪念一下,准备刻成碑流传到后世。
  苏轼心想,好啊,是你要我动手的,那我就不客气了!
  于是苏轼大笔一挥写了篇《凌虚台记》,大意如下:“秦汉隋唐那些比你这个牛逼一百倍的建筑,过个几百年还不是全都塌得彻彻底底,你修的这个凌虚台估计也撑不了多久。所以说,人活在这世上还是要多干实事少搞面子工程。”
  苏轼上司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是这位上司最后还是把这篇《凌虚台记》刻到了石碑上。
  苏轼一路走过来,遇到的大多是这种即使意见不同、三观不合,却都能称之为坦荡君子的上司或同僚,以至于他被诬陷下狱时心情是惶恐和惊慌的。
  他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困境。
  可现在有机会询问吴普这个“后辈”关于过去的事,他最想问的还是自己坚持的事是否正确。
  吴普对上苏轼略带紧张的双眼,顿了顿,才说道:“要不了几年,司马光就会从洛阳起复,到那时旧党会直接废除所有新法,赶走新党起用旧党。”
  “废除所有新法?”苏轼一下子激动起来,觉得这个结果让他难以接受,“新法虽然有诸多弊端,但也并非全都是恶法,百姓才刚适应过来,又把全部新法都废除,最后遭罪的还不是地方上的百姓?”
  吴普点头。
  所以后来折腾来折腾去,靖康之耻就来了。
  靖康之耻那段耻辱,也就发生在苏轼撒手人寰的十几年后,苏轼甚至活到了宋徽宗那个时期,离得可以说是非常近了。
  要是他寿数再长些,说不准都能看到二帝被俘了。
  至于后来朝他舍弃中原、苟安江南,那就更不用说了,随便读几首南宋词都能读出锥心刺骨的“北望中原”四个大字。
  吴普见苏轼情绪激动,决定给他讲讲后续让他冷静冷静。
  吴普从新旧党争讲到靖康之耻,从靖康之耻讲到王师北上,从王师北上讲到十二道金牌和“莫须有”的罪名。
  于是苏轼……
  苏轼彻底安静了。
  吴普见苏轼木头一样站在廊下,有些不忍心地说:“天色不早了,你好好睡一觉吧。”
  苏轼抱着被褥入内,先把褥子铺好,又把被子放下,将柔软舒适的枕头摆好。
  他已经睡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牢房,本来终于可以睡到床应该很高兴才是,偏偏吴普那些话却在他脑海里翻来覆去地打转。
  没想到他们儿孙这一代人直接丢了中原,丢了骨气,丢了那么多他们理应珍而重之的东西。
  他们把朝廷迁到了杭州那边。
  苏轼在杭州当过好几年官,很清楚那是个多好的地方。
  那边山好水好美人也多,是个温柔乡富贵堆,难怪很多人一头扎进去就出不来。
  苏轼枯坐半宿,才终于抵不过席卷而来的困倦,埋进柔软的枕头里沉沉睡去。
  吴普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苏轼那边没动静,也没在意,溜达去厨房准备做个手抓饼应付一顿。
  他舌头虽然刁,吃东西却不算挑剔,很多时候都是管饱就成,所以从不嫌弃手抓饼这种半成品食物。
  苏轼是被手抓饼的香味吸引着醒过来的,他鼻子先动了动,接着睁开了眼睛。
  苏轼原以为自己这会儿应该食不下咽才是,没想到肚子很诚实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他趿拉着拖鞋去洗漱,扎起长发闻香觅食去。
  吴普见苏轼顶着对黑眼圈过来,知道肯定是自己昨天讲的靖康之耻让苏轼辗转难眠。
  “手抓饼,吃吗?”吴普煎手抓饼没用土灶,直接用的煤气灶配不粘锅。
  苏轼点头。
  吴普边把面饼下锅边询问苏轼的意见:“我一会准备开直播,你愿意入镜吗?”
  他给苏轼讲了讲直播的意思,就是他们在镜头前做自己的事,全国各地的人都能通过直播间观看。
  苏轼还是头一回听说这种新鲜事物。
  他旺盛的好奇心很快打败了昨晚的沮丧,跃跃欲试地说道:“可以吗?这么多人看到我,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吴普说道:“不会,我就说你是我请来的临时演员,现在很多这种拍法,你就算穿上龙袍也没有人觉得你真是皇帝。”
  他有系统在手,每个召唤来的人都有配套的身份证明,一般来说是不会有问题的。
  就算是他爸这样的老刑警亲自来查,他也……他也可以悄悄把苏轼塞回牢里去!
  人都不在了,想套话都没处套,万无一失!
  苏轼想多了解了解这边的情况,答应下来:“可以,那我要做什么?”
  吴普说:“就和昨天一样,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要是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和观众互动。”他边给手抓饼翻面边和苏轼商量,“我们可以把主题定为‘苏轼现代游’,你直接演你自己就好,不用怕说漏嘴,一切都是剧本!”
  苏轼表示没意见。
  吴普笑眯眯地把无人机开了进来,顺便把直播间标题改了,开始新一天的直播。
  今天没有推广,又才七点多,直播间里观众并不多,只有几十个早起的人看到标题的“苏轼”两个字后点进来瞅两眼。
  等瞧见吴普把新鲜出锅的手抓饼分装起来,一派自然地给旁边的苏轼塞了一个,有人忍不住发起了弹幕:“今天直播开得真早,我是进来看标题的,这个长发中年文青就是苏东坡吗?”
  有人起了头,其他人也开始在评论区讨论起来——
  “这头发看起来又长又多,是发套还是真的啊?”
  “造型看起来真不走心,怎么说也不能穿t恤短裤吧!”
  “只有我注意到这个厨房好大吗?旁边还有土灶,少说也整了十几二十个锅口!”
  “厨房大有什么用,馆长只给人做手抓饼吃,太抠了太抠了,给我们苏大吃货吃点好的吧!!”
  苏轼不知道自己在后世还有吃货这种人设,也没感觉吴普准备的早餐有什么不好,他本来就是什么都想尝尝看的性格,吃着感觉这手抓饼还挺香。
  培根煎得香喷喷,鸡扒肉质细嫩,沙拉酱和甜辣酱更是他从没尝过的味道。
  反正苏轼每吃一口都挺有新鲜感。
  两个人把手抓饼解决完,吴普才抽空看了眼直播间的情况,看到有人让介绍介绍苏轼的情况。
  他让无人机转向苏轼,问苏轼愿不愿意自我介绍一下。
  苏轼好奇地打量着飞近的无人机,在心里琢磨着这能飞的铁疙瘩是不是墨家的机关术。
  得知有千年后的后辈想要和他交流交流,苏轼自然大大方方地开口介绍起自己的情况,无非就是姓名、籍贯以及近况。
  苏轼说的是北宋官话,一般人可能得对应着字幕才能听得明白。
  吴普在旁边兼职当字幕翻译,直接把苏轼的话在直播间里翻译出来。
  吴普之所以能和苏轼交流得这么顺畅,自然不是因为他是个精通各朝各代官话的语言天才。
  纯粹是因为苏轼是他召唤来的。
  估计就算他召唤出的是头恐龙,他也能听懂恐龙在讲啥。
  可惜这是人文博物馆,不是自然博物馆,恐龙肯定是召唤不出来的了!
  吴普这边翻译得轻松自如,直播间里的观众却有些懵逼——
  不是,这个演员讲的是哪个地方的方言吗?为什么她们听不太懂他在讲什么?
  只是一个粉丝数没破万的小直播间而已,请的演员不至于能流畅还原北宋官话吧?!
  第10章
  苏轼给观众打了个招呼,就问吴普无人机是什么玩意。
  吴普给他讲解了一下原理,苏轼听不太懂,但大受震撼。
  得知从过去的油灯蜡烛到现在家家户户普及电灯电器其实只花了不到一百年,苏轼更是久久不能言语。
  要知道从他们自认为的鼎盛时期到靖康之难,也只过了不到一百年而已。
  短短百年过去,世界居然能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是身在其中的人很难想象也很难理解的。
  两个人边走在空荡荡的园圃里边聊着近现代历史,一个用的是现代口音,一个用的是北宋官话。
  有系统这个外挂作为沟通的桥梁,吴普和苏轼聊起来没什么障碍,观众们听起来却十分奇妙——
  “馆长是不是忘记了什么?”
  “翻译呢,翻译呢,馆长别只顾着聊天啊!!”
  “好奇怪啊,我听着听着,连蒙带猜地也能听懂了。”
  “我觉得刚才那句话的口音和我们这边的方言有点像。”
  “我也觉得有点像我的家乡话!”
  “我不一样,我从小只会说普通话,但听着听着也顺耳起来了!”
  “语言本来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我们的文化又没断绝过,语言当然也是一脉相承的啊。就算南方北方西边东边有区别,慢慢讲慢慢听,总能听出许多同根同源的东西。”
  “那是,我的一个湘省同学讲起话来跟连珠炮似的,贼快,我听得一脸懵逼。可她要是慢慢和我讲,就算是讲湘省话我也听得明白。”
  “等会,这只是演员啊,大家不要入戏太深,弄得真的是在搞古今对话一样。”
  “演员不演员的不重要,馆长的讲解真是深入浅出,我听完都感觉心里有了个近代史纲!”
  随着太阳高高升起,上班族鱼贯出门,开始进入漫长而乏味的地铁公交通勤时段。
  他们带着耳机,或听歌或看短视频打发时间,有人收到直播间开播的消息后就点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