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节互相试探
作者:
宝哥 更新:2023-04-17 12:16 字数:2011
“全国范围内继续增兵,这是不可能的了,现在我们在上海地区已经是集中了百万军队,其中中央军的比例占到40%左右,其他地方军队的比例,占到60%左右,这已经是集中了我们华夏最精锐的一批军队了,你看看现在内陆地区,除了你们保安团的军队以外,其他各派系的军队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在淞沪地区,可以说是差点让我们华夏流干了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是在这个地区付出了将近20万人的代价,如果是继续在这一地区增兵的话,一旦上海受不住,南京周围将无险可守,我们的首都也将陷落,就算是按照国防部作战厅的推测,我们舍弃了江南地区,那么我们继续向武汉地区撤退,到时候我哪来的兵力继续防守武汉呢?”蒋委员长声音很低,自抗战以来,委员长的姿态都是非常的乐观的。
这个时候毛远山才知道委员长担心的是什么,这也难怪了,身为一国领袖考虑的不可能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败,在他的眼里,就算是这场战役失败了,也必须要留够足够的兵力,这个国家不能因为一场战役就流干净所有的鲜血,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国家统帅,他必须还得在抵抗日本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前行,现在整个国家的精锐都在这个地区,一旦失败,引起的连环效应不是人能承受得了的,就现在来看,党国中央军的精锐,基本上都损失在这里了。
“校长,我们如果在这里不准备投入我们的全力的话,我何必带着20万大军南下在这里跟日本人决战,这可以让日本人知道我们华夏的抵抗实力,哪怕是最后我们失败了,也要让他们明白,三个月之内灭亡我们华夏,只是一句狂妄的话就是了。”其实毛远山想说的是,你也可以带着你的军队到内陆去,哥们自己打这场淞沪战役也是可以的,但如果他那么说的话,会让委员长产生怀疑的,难道毛远山真的是想要染指江南地区吗?其实毛远山的真正目的,是要在这里不断的增兵,让日本鬼子在这里跟华夏来一场决战,原来的时候委员长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久战不下,他的想法改变了而已。
这次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日本鬼子能在这个地方继续增兵的话,就可以一举干掉日本人,让他们知道在华夏大地上,只要是有保安团的存在,就没有他们日本人的出头之地,那么日本就会在华夏撤军,就好像华北派遣军一样,到那个时候,他们国内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而日本是一个铤而走险的国家,既然在华夏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那么就会在世界其他的地方燃起战火,目前为止,苏联的确是没有什么机会的,那就只能是南下东南亚地区了。
如果委员长这个时候萌生退意,准备要让中央军和地方军阀撤退的话,对于毛远山来说,真的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并不是应付不了,只是会有些手忙脚乱就是了,虽然毛远山也看不上中央军和各地军阀军队的战斗力,但是不得不说,这一段时间,也是他们抵挡住了20万日军的进攻,也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所以有他们的存在,也让日本鬼子心存顾虑很多的。
“不管怎么说,你可以带着主力部队南下,就足以证明你是十分重视这个国家的,我会把前线的一切都交给你,我给你一个半月的时间,如果你能在一个半月内击败日本华中派遣军,我就可以考虑继续在这里增兵,跟日本人来一场决战,如果一个半月之内没有任何起色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安排以后的事情了,我们不能在这一个战役上让整个国家流干净血,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是整个国家的罪人,我们不可以任性,考虑的要长远一些才可以呀,我们跟日本人的战争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结束的。”委员长的这番话就跟历史上十分相似了,可在毛远山看来,这就有些保守了,既然哥们儿已经穿越到这个时代了,还带着这么一个牛逼的系统,当然得把整个历史稍微的修改一下了。
不能让日本人祸害我们的内陆地区,现在华夏的小农经济还没有被打破,一旦日本鬼子入侵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会出现衰退的,这发展经济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因为日本鬼子的入侵而让经济计划改变了?
不过委员长说的把整个前线交给毛远山,毛远山,也就是随便听听就是了,当然不可能真的相信的,纵观委员长的一生,这就是抓军权的一生,不管他说相信任何人,也不要相信他的这句话,因为军权始终都会抓在委员长的身上,在以后的一些战役当中就明白了,一旦前线指挥部不听委员长的号,令委员长就会越过前线指挥部,直接给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甚至是更低一级别的人想的直接命令。
“卑职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效国家。”事到如今,毛远山也没有办法说什么了,本来想着敞开心扉,好好的跟委员长谈谈的,现在看来,只是一场试探就是了,委员长试探自己有没有野心染指江南地区,自己试探一下委员长到底有多大的抵抗之心,看来还是自己太年轻了,因为前几天委员长下令全面搜救飞行员,是委员长跟自己示好的一个表现,现在看来,想要得到委员长的信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现在这个情况来看,远远没有那么容易,还是回去好好准备自己的军队吧,相信任何人,也不如相信自己,只有自己的军队才听自己的命令,至于其他的这些人,还是不要打人家的主意了,必须要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