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新年赵国的第一次廷议(今天就一更
作者:熙檬父      更新:2023-04-18 14:22      字数:4206
  邯郸城。
  又一次的廷议刚刚召开,所有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肥义摸着已经完全变白的胡须,笑道:“在几年前大王刚刚提出一统天下论之时,老臣的心中其实是颇为不以为然的,如今方才知道确实是老臣老糊涂了,跟不上时代了。依照大赵这个势头,怕是只需要再过几年时间就能够实现天下一统喽!老臣是真的没有想到啊,这有生之年竟然能够看到天下尽归大赵所有!”
  肥义的话顿时得到了在场众人的赞同。
  司寇周袑感慨道:“是啊是啊,数年前大赵还仅仅是七大战国之中排名二、三名的国家,彼时齐国如日中天,秦国独霸西域,东西两边都是强敌,我等身为大赵臣子哪个不是战战兢兢?没想到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大赵竟然就成长到了这个地步,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别的不说,单单是我司寇官署这几年新增的官员就已经是以前的两倍还多,没办法,实在是事情太多啊。”
  中尉赵文笑道:“我看啊,你们就是因为现在国土阔了,事务多了,所以来抱怨来了,顺便再让大王给你们提一提明年的预算。”
  众人齐声大笑。
  周袑笑着瞪了赵文一眼,道:“你赵中尉倒是厉害,提预算的时候声音就属你最大了吧?”
  赵文哈哈一笑,耸了耸肩膀,一副你尽管说我不还嘴的态度。
  作为国君的赵何坐在上首,微笑着看着下首的众位大臣们插科打诨相互调侃。
  这是元旦之后的第一次廷议,就好像是后世春节假后的第一天上班一样,肯定是要说说笑笑,没有那么严肃的。
  热闹了好一会之后,肥义咳嗽一声,道:“好了,诸位开始说正事吧。”
  作为三朝老臣,又是多年的执政的相邦,肥义的话自然是非常管用的,因此大家立刻收敛起了笑容,纷纷坐等肥义提出议题。
  至于赵何这边虽然是大王,但毕竟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征战在外,所以并没有来充当这个主持者的角色。
  肥义道:“今日主要商议的是两件事情。首先是大赵的商人和商业问题,其次则是即将到来的邯郸会盟问题。在老夫看来,商人商业问题更为紧要,最好先议一议吧。”
  肥义话音落下,在场的其他赵国大臣不免露出惊讶的表情,有人忍不住问道:“商业事务何德何能,竟能比四国会盟更为紧要?”
  肥义嘿了一声,道:“尔等是不知道啊,如今大赵的商业可不是当年那般情况喽!”
  肥义捋着胡须,开始侃侃而谈。
  在接连不断的胜利之后,这里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原乃至整个华夏最热闹、最繁华的城市。
  无数的士子齐聚于此,希望能够得到赵国国君的赏识,能够在赵国获得出仕的机会。
  无数的商人聚集在此,希望能够挖掘出更大的商机,同时也想要借助赵国的强大来保证自己商道上的安全。
  在赵国之中经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上党郡的人参、临淄的丝绸、邯郸的舞女和铁器、北地诸郡的战马和牛羊等等都是广受欢迎的货物,而且还可以雇佣来自燕赵之地的游侠作为护卫。
  更重要的是在赵国之间经商不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国境,不需要被一遍又一遍的征收商税,让商人们所能够得到的利益远胜以往。
  不仅如此,赵何还破天荒的设立了一个在邯郸之中专门处理商业事务的商部。
  这个商部在三年前成立,一开始的时候挂靠在相邦官署,只是一个看上去并不算起眼的部门。
  但随着时间的过去和工作量的加大,最主要的还有就是赵国商业规模的扩大,让商部如今已经成为了相邦官邸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部门,它的负责人也从一开始的一名小吏到如今由肥义心腹、相邦官署长史亲自出任,越发的显得重要起来。
  赵何相信只要赵国的商业能够继续繁荣的发展下去,那么迟早这个商部会彻底的独立出来,它的首脑也会成为赵国核心重臣之中的一员。
  当然,历代封建王朝的国君们重农抑商自然不是没有理由的,历朝历代更不是没有有识之士,为什么一直以来重农抑商都会成为华夏历代王朝的国策呢?其实就在于一个历史上绕不开的话题——商业是要和农业争夺人口的。
  比如一位商人开一家店,那么他就需要雇佣几个伙计,雇佣一个账房,雇佣一个掌柜。他要去进货的话还要雇佣一个车夫,然后如果货很值钱不放心,那还得雇佣几个保镖。
  这粗略一算,起码十个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就没了,而这还只是邯郸市集之中最小、最普通的一家小店而已,邯郸之中这样的店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这还只是小店罢了,再算上那些大一些的店铺乃至于工坊,吞噬劳动力的规模效应就更加的惊人了。
  一旦人口因此而大量的集中到城市之中,那么农田就没有人耕种了,农田没有人耕种就代表着会饿肚子。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显然是国君们不喜欢看到的情形,因此对于商业和商人进行打压,防止过多的劳动力从农业进入到商业之中就成为了必然。
  商业对于赵国的改变还不止这些方面。
  肥义说道这里,看了一眼旁边的司寇周袑,道:“周司寇,你那边进来接到的商业案件是不是明显增多?”
  周袑略微一沉吟,道:“确实如此,逐年递增。”
  肥义又看了一眼中尉赵文,道:“赵中尉,你那边关于官商勾结的检举和处置的人员是不是也逐年增多?”
  赵文略一沉吟,也点头表示认同。
  肥义又一一询问了下去,果然在其他几名重臣的相关管辖领域,和商业有关的事务同样也是在不停的增长之中。
  肥义一摊手,道:“诸位都看到了吧?商业和商人对于大赵的影响其实已经是很大的了,若是不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将其处理好的话,那么将来很有可能会出乱子的。”
  对于肥义的警告,在场一些赵国重臣的脸上明显有些不以为然,然而坐在上首王位的赵何却是心中一动。
  商人们继续发展下去会成为什么?赵何当然是知道的,那就是——资本家。
  在后世,资本家对于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影响那可是人所共知的。
  即便如今的这个年代还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但这的确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不得不说,肥义作为多年的赵国执政,经验确实丰富,能够察觉到这个其他人都没有察觉到的问题。
  其实像赵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国家之前也不是没有,秦国和楚国也可以算的上。
  但问题在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极度提倡小农地主经济、仇视和打压商业的,而楚国虽然并不仇视商业但境内贵族们的腐败和盘剥无比的严重,都让各自境内的商业举步维艰。
  赵国是唯一的例外,这例外当然来自于赵何作为穿越者的知识让他了解到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同样因为赵国治国的法家思想是以慎到的“势”理论作为基础蓝本,和秦国商鞅的“法”虽然是同为法家,但就好像是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一般有着巨大的差别。
  如果现在也来一个统计gdp的话,赵国无疑能够轻而易举的吊打其他所有任何国家。
  赵何想了想,道:“这样吧,商部这边的事情肥相你先多费一点心,等到蔺相如回来之后,让蔺相如去解决这个事情。”
  赵何话音落下之后,众多大臣的脸色同时产生了变化。
  单单是这么一句话里,赵何就至少透露出了两个信息。
  首先,大王对于商部很重视,异乎寻常的重视,否则的话也不会让肥义进行关注,然后再让蔺相如去主持。
  其次,大王看起来似乎已经将蔺相如当成了肥义的接班人。
  这两个信息之中的无论哪一个都绝对是能够影响到赵国国策乃至于将来大陆局势的,即便是对于在场的赵国诸多重臣来说,也同样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利益。
  大殿之中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安静之中。
  赵何轻出了一口气,笑道:“好了,接下来还是说说会盟的事情吧。”
  作为穿越者的最大好处,就是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商业和农业之间的对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生产力的不足导致了相互之间对人口的争抢。
  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种对立和冲突,其实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提高粮食产量,具体的事例就是像后世的杂交水稻。当粮食的产量提高到只需要少量人口就能够种植出足够所有人食用的粮食之时,那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第二种是继续提高商业的生产力,当生产力提高到高度自动化、机械化,甚至是从生产到运送到销售统统都能让机械来代替人工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同样解决了。
  以赵国现在的水平而言,显然无法做到这两种“治本”答案之中的任何一种。
  好在赵何虽然不能治本,但是治标还是能做到的。
  怎么做?
  答案很简单,战争!
  战争能够为赵国源源不断的带来新的、廉价无比的劳动力,能够带来更多的土地,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大的市场和商品倾销地。
  所以,无论是商业还是农业,都能够从战争之中收益。
  只要赵国还能够在战争之中不断的获胜,只要赵国的领土和人口还在不断的扩张,这个问题就会一直被压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中,就不会尖锐到即将爆发出来的地步,赵何也就不用像历史上的那些国君那样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而忽略另外一个。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暗合了军功爵制度的特点——扩张,再扩张!
  当然会有付出和牺牲,但那些付出和牺牲的人永远都不会是赵国的子民,而是那些被赵国击败并且征服的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
  这公平吗?
  当然不公平。
  但是,人都是有立场的。
  赵何作为赵国的君主,想的当然是赵国的利益,谋求的当然是赵国人民的福祉。
  如果赵何因为别国的利益而损害了赵国和赵国人民的利益,那他才是真的脑子被踢过了。
  这就是所谓的“立场决定思维”,或者更直白一些的说,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
  在赵何一锤定音之后,在场的诸多赵国大臣也不再纠结,而是开始讨论起了下一个问题,那就是马上就要举行的赵、魏、韩、楚四国盟会。
  不,其实不是四国。
  赵何咳嗽一声,道:“这一次,有人向寡人提了一个建议,希望大赵能够让薛公田文也同样参与到这一次的会议之中,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在从大梁城之中逃出之后,田文被魏王除去了相邦的职位,并且公开进行通缉。
  除此之外,魏王还从河东郡抽调芒卯所部回师,让芒卯率部进攻田文的封地,想要消灭田文。
  田文也同样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举动,那就是宣布自己的封地脱离魏国,自立为薛国,同时派出使者向周天子请求册封。
  对于薛国的成立,像秦国是完全没有心思理会,而韩国和楚国则是保持了微妙的沉默。
  唯一一个第一时间承认了薛国的则是就在薛国边上,唇亡齿寒的鲁国。
  在鲁国的帮助下,薛国虽然被芒卯打下了不少城邑,但核心地区依旧是掌控在田文的手中。
  由于冬天已至,所以战争不可避免的也就停滞下来,而田文在听说了邯郸会盟的消息之后也是立刻就亲自前来。
  只要赵国能够站在薛国这一边的话,魏国显然就完全不足为虑了。
  在听完了赵何的话之后,赵国众臣纷纷陷入思考之中。
  薛国和魏国,看上去显然是完全处于对立的态势。
  那么,赵国究竟要支持哪一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