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女忙种田 第101节
作者:
一碗姜汤 更新:2023-04-27 23:47 字数:2783
家里现成的腊肠还有许多,张二娘扯了七八根,放在背篓下头,板栗和核桃,张二娘也捡了些出来,给装进去。松蘑好吃,也能长放,张二娘也包了一个荷叶包,看着能做三五顿的,小心放在背篓的最上头。简单的三样东西,就把背篓装满了。
想了想还觉着不够,张二娘又从厨屋里拿出个小陶罐,这陶罐里头不是别的,装了小十斤盐巴。
这盐巴金贵的很,以前张二娘断然不会送这样的物事给她老娘,但现在家里已经熬上了盐,没有销路,自己吃不完,留着也是留着,还不如让老娘省下大把买盐的银子去。
陶罐不大,张二娘用布巾子包好之后,放进一个小背篓里给铁柱背上,也没有告知老太太里头是什么东西。
第112章:进山
张二娘把大背篓递给老太太,告诉她松蘑的烧法,又嘱咐老太太,今年秋天时去山上多摘些板栗核桃回家,到时候过来她这边,让海棠教他们炒板栗核桃,也算有了一项常稳的收益,免得日日年年过的苦哈哈的。
老太太点点头,再不多说什么,只重重握了握张二娘的手,牵着铁头,最后看了一眼闺女家,这才颤巍巍的回去了
张二娘流着眼泪,看着老娘瘦弱的身影亦步亦趋,慢慢消失在黄土路上,再忍不住哭出声来。
海棠睡醒之后上了堂屋,见张二娘红肿着眼睛依偎在大山身边,大山安抚着她,说些安慰的话。
海棠吓得不轻,以为出了天大的事情。
张二娘心里酸楚,拉着海棠又细细说了一遍老太太家的苦难日子,把海棠也听的直掉眼泪。
张二娘做主借了老太太七两半银子,大山没有二话,海棠更加不会说什么。这要是在以前,她还会有些意见,毕竟他们自己的日子过的也紧巴巴的不宽裕。但是这几个月,家里该有的都有了,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况且老太太也不是外人,舅舅们全家也都是能吃苦,能干活的。张二娘希望老太太好,她舒心高兴,那海棠自然也是高兴的。谁都有娘,谁不希望自己的娘好呢?自从来到这家里,体味到张二娘百般疼爱之后,海棠早已经把她认成自己亲娘了,她不愿意看到张二娘受委屈难过,自然也能体味到张二娘对待老太太的心思。
张二娘也很是欣慰,大山这个沉默寡言的丈夫,海棠这个才十一岁的闺女,全都站在她这边,她做什么他们也都默默支持她,这让她心里又舒心又感动。她这是有福气的人了,得了这么体贴的丈夫闺女,又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一家人的日子过的也是这般和顺,她上半辈子那般辛苦,如今看来也是值了
忙忙碌碌的五月眨眼就过去了,转眼间六月也过去了一半,清水村里处处葱郁,绿树成荫,蝉鸣鸟叫不停。
地里暂时没了多少事,大青山的兽崽子们养足了膘,有些按耐不住的,又开始下山祸害庄稼了。
前几日村西头李老太爷家的玉米地里就遇上了凶兽,好好的绿油地被祸害了大半亩,人高的玉米杆子都被啃食大半,没被啃得也被踩踏的东倒西歪。李老爷子心疼的直抽抽,拍打着裤腿在地里头哭嚎了半个多时辰才消停。
村里人能容忍瓢泼大雨,能容忍大雪封山,这些都是老天爷给的,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受着,断然不敢说个不是。
然而,这一次这大青山的畜生居然还敢折腾出幺蛾子,祸害庄稼,这让血性的汉子们如何受得住?
这几日,远松就开始组织人手,准备上山去大干一场。经过一个冬天和春天的休养,大青山也该见见血腥了,不时时给这些凶猛跑兽提提醒,谁是这一带的霸主,这些野崽子们总是忘形,尽干些出格的事来。
大山要进山,张二娘还是有些犹豫,去年大山摔断脚,休养了半年,这让她操碎了心,也花了半个家底,俗话说,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张二娘也是怕再出啥祸事了。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家里有了田地,肚子里又揣着一个,孩子他爹是不能出一点差池的。
然而这样大型的狩猎,也是为了防止野兽祸害庄稼,作为村里的壮劳力,大山是必须去的。
张二娘也知道这个理,嘟囔着抱怨一通,大山憨笑着一一应了,待她消气了,又拉了她低声好好安抚了一番,连连保证决不逞能,不当那出头的英雄,一定好好的去,好好的回,说的张二娘再无二话。
得了当家人的体贴安慰,张二娘也就无话可说,不甘不愿的答应了
很快出发的时日就到了,这一日天未亮,张二娘就掌着油灯出了屋子,经过海棠房前,听到屋里传来细细索索的声响,料到闺女也起床了,张二娘无奈摇摇头,这孩子,也不知道睡睡好觉,操心惦记家里的每一桩大事小事,都没个孩子样了。
张二娘去了厨屋,把桐油灯盏置于桌案,拿了瓦盆出来,舀水舀面,开始准备大山的干粮和一屋人的早饭。
海棠随后也过来了,和她娘一起忙活。
大山这一去,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玉米窝头不经放,但也要少带些,山上是不缺吃的,但哪里及得上现成的?
张二娘多和了些玉米面,特意为隔壁的柱子准备了一份。他家没个当家主妇,这出外的粮食肯定是没指望的。
玉米窝头上了蒸笼,很快就蒸好了,张二娘把冒着热气的蒸笼撤下来,揭开盖子敞着,快些放凉了也好打包带上。
屋外的鸡叫声越来越响亮,海棠看看天时,擦了擦湿手,琢磨着也该伺候家里的一窝崽子们了。
海棠拿了半瓢黍米,上前来,打开了鸡笼。
大大小小的鸡子们争先恐后出了窝,看清海棠手里的粮食后,绕着她咯咯叫,有些胆子大的公鸡,居然伸长脑袋,直接扎进瓢里啄食。
这些刺头海棠轮起瓢给了几只人高马大的公鸡,一鸡头一瓢。叫你们抢,以为自个身高腿长就有肉吃,想的倒美。
瞧见鸡子们老实了,海棠才小心把黍米撒开,很快院子里一地的鸡子们开始安静啄食。
海棠拍拍手指头,把粘在手缝间的几粒粮食甩出去,收了水瓢,进了堂屋,开始煮猪食。
这个时候,她爹李大山也出了东屋门,取出闲置了大半年的砍刀,来到院里,院子的西北角有块巨大的磨刀石,李大山蹲下身去,从陶缸里取些清水出来,淋在生锈的刀刃上,不一会儿,小院里就响起了“霍霍”的磨刀声。
一声连着一声,持续许久都不见停歇。
桩子也破天荒的起了个大早,这一日是李大山进山的日子,对他来说是神圣的,他怎能错过。院子里有现成的清水,装在陶盆里,是张二娘准备好给家里人洗漱用的。桩子舀水简单冲洗下手脸,端了个小凳子坐在大山身旁,默默看他爹磨刀。
第113章:祭祀
灶肚火旺,玉米面粥渐渐发散出浓香。
张二娘丢了围裙,高声吆喝着吃饭。大山闻声停了磨刀的活计,带着桩子往厨屋来。
早饭破天荒的非常丰盛,有肉有鱼,有粥有菜,还有天天都离不开的窝窝头。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了个饱。
饭毕,大山背好弓箭,腰间别上砍刀,领着一屋老小出门。
集合之地选在远松家门口的打谷场,一家四口赶到的时候,那儿已经聚集了不少人。
每回出行的仪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海棠看到那些早就备好的物事时,并没有太过于吃惊。
还是依着惯例,在远松家门前摆着常用的那张四方桌案,一个暗黑色小小的香炉放在桌案之上,香炉旁边还有一些零碎的长香,火折子,以及纸钱等物。
人群里细声碎语,熟悉的村里人打着招呼,说些闲碎话。
一会儿工夫过去,全村人陆陆续续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