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 第125节
作者:小鱼叉      更新:2023-04-28 06:04      字数:4703
  “是啊,是啊。”
  李铮面上露出一个笑容,还没等他开口,旁边的吴照蒙就挤了过来。
  “李教授现在实验遇到了瓶颈期,正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可能没有空去燕大。不过我们华清也很欢迎你们过来探讨学术问题嘛,需要办公室的话,空办公室还有,一句话的事!”吴照蒙大声说道。
  他顿了顿,看了眼燕大教授们不甚好的脸色,又加了句,“我代表华清欢迎兄弟学校来交流学术问题啊,哈哈哈。”
  燕大教授们……
  李铮……
  教室里的人陆陆续续走光了,李铮太阳穴一跳一跳的,他已经连续熬夜两个晚上了,若说ch5溶液新应用是前人的智慧,那么器官的无限时储存则需要他们从零开始做了。
  二十一世纪,人类器官储存技术虽然发展起来了,但却也仅限于实验室,换句话说,就算在李铮上辈子,器官无限时储存也还是实验室技术,根本没有普世化。
  兜里的bb机发出声响,他一边回讯息一边向教室门口走去。
  “李教授。”耳边传来一个声音。
  李铮抬头,只见一个穿着珠白色女士西装的一位中年妇女站在他面前,这个女子衣着很讲究,胸前还佩戴一枚精致的胸针,她的头发高高盘起,耳朵上架着一副粗黑框眼镜。
  “您是?”李铮似乎在刚刚的课堂上见过这个她,那时候这个女人是和一位和他年纪差不多的中年男人坐在一起的。
  “我是孟海军,燕大医学系的副教授。”这位有着男性名字的孟教授上前两步,“李教授,我这次来是想请求您一件事。”
  李铮挑了挑眉,示意其继续讲下去。
  “我知道您在香江的实验室在研究器官再生技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知道现在这项技术还在完善阶段,且并没有进入临床,但是我希望您能帮帮我,帮帮我的女儿。”孟海军上前抓住了李铮的手臂。
  “我的女儿她只有二十二岁,正是年华最好的时候,但……但是……”她哽咽地几乎说不出话来。
  “海军!”这时候,一个中年男子匆匆走过来,他正是刚在课堂上坐在孟海军身边的男人,与男人同来的还有刚刚和李铮说过话的燕大朱教授与陈安帮。
  “李教授。”
  “李铮。”
  两人同时开口道,朱教授和陈安帮皆是一脸不好意思的神色,想来是被人拉过来说情的。
  “您好,李教授,我是王家荫,华国银行的行长。”男人开口自我介绍道:“我知道我们的请求非常突兀,但是请您务必要帮我们这一次。只要您肯出手,我必然会有所回报的,比如您实验室的贷款……”
  “等等。”李铮打断了男人的话,他似笑非笑地看了孟海军和王家荫一眼,“两位好像误会了什么,我的实验室从来不缺科研经费,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
  王家荫的脸一下子涨红起来,孟海军看都不看丈夫一眼,继续恳求道:“李教授,求求您,孩子她还小。”
  她咬了咬牙,顾不上现在还有其他人在场,开口道:“她已经自杀两次了,手腕上两条深深的疤痕,我每次看到都恨不得那时候出事的是我,求求您,真的求求您了。”
  孟海军完全不顾丈夫不知道是羞恼还是愤怒的表情,把家丑完全爆了出来。
  李铮愣了一下,他向来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看着能做自己长辈的孟海军低声恳求着,他的面色也平缓了不少。
  “乐乐自杀过!你们怎么……”朱教授面色大变,惊呼出声来。
  “李教授啊……”他忍不住开口恳求道,“我知道这会使你为难,但若是你能帮,就帮帮吧。”
  李铮目光扫过周围,眼神与走廊尽头几个好奇的学生相接,几个学生连忙拉着同伴往外走。
  “朱教授、陈教授还有两位,我们去我实验室谈一谈吧。”李铮开口道。
  孟海军连忙点头,王家荫面上也露出一丝喜色,“好好好,李教授,车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这就过去。”
  准备得倒是周全,李铮看了王家荫一眼,不坐白不坐,虽然第九实验室离华清不远,但骑自行车的话,还要骑二十分钟呢。
  “教授。”
  “教授,您回来了。”
  李铮踏进实验室,孙斌等人纷纷跟他打招呼,看到李铮身后跟着的人,他们也不奇怪,他们的教授向来交游广阔。
  李铮选了一间会客室请众人进去。
  “随便坐,要喝茶吗?”虽然知道他们可能没有心思喝茶,但是礼貌性地问一问还是有必要的。
  果然,四人一致摇头。
  李铮点头坐下,“孟教授,详细和我说说吧。但是我并不保证,我能帮上忙。”
  “您行的,您一定行的!”孟海军从随身包里掏出来一个直径约为六厘米的玻璃器皿,玻璃器皿里面充满了透明粘稠状的液体,而液体中央赫然有一只耳朵!
  没错,一只耳朵!这只耳朵看起来保存非常完好,甚至它伤口处的血丝还未完全凝固。
  “福尔马林?”当众人被孟海军拿出来的东西吓了一跳时,李铮的关注点显然有点偏了。
  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有些不礼貌,他干咳两声,“孟教授,这是?”
  “这是我的女儿乐乐的耳朵,有人为了威胁我丈夫,把我女儿的耳朵割下来送到家里。后来乐乐虽然被救出来了,却永远缺了一个耳朵。”孟海军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不那么颤抖。
  “乐乐她很优秀,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她很开朗很活泼,但是自从那件事后,她……她不肯说话,不肯出房门一步,还时不时伤害自己,她的手臂上,大腿上都是自残的刀痕,我这个做妈妈的,心里真的很难受。”
  王家荫的神情也变得悲伤起来,“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完全没有了刚才等价交换的那种商人模样。
  朱教授叹了口气,“小王啊,这也不能怪你,你明知道他们的资料弄虚作假,想要骗取国有资产,你这是舍了小家为大家了。”
  李铮闻言沉默了一会,很明显了,孟海军和王家荫希望通过李铮实验室的器官再生技术,重塑他们女儿的耳朵,随后通过手术移植回其耳部。
  这倒不是没有可操作性。
  但是器官再生技术还在初始发展阶段,根本没有临床资格,若是出了事,不但李铮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世人对器官再生技术也会产生怀疑。
  这种初生的技术最是脆弱,外界一点点的压力就能使其夭折在实验室里。
  他真的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李铮抿住了嘴巴,左手不同转动着右手腕上的手表,陈安帮知道,这是李铮思考是的习惯。
  陈安帮虽然被王教授硬拖了过来,但是却始终没有开口说一句话,他知道李铮的顾虑,虽然那孩子很可怜,但是体外再生器官技术是未来医疗行业的方向与标杆,一个孩子和医疗的未来,孰轻孰重,陈安帮自己也说不好。
  “求求您了。我愿意签订临床协议书,保密协议书,乐乐的事接受器官再生的事,除了在场众人,不会有其他人知道。我们也保证不管出了什么事,绝对不会追究李铮实验室和您本人的责任。”
  第163章
  “李铮, 你答应了?”刘思朝嘴抿得紧紧的,满脸的不赞同。
  “我只是答应考虑一下。”李铮右手拿着那个玻璃器皿, 这是他让朱教授留在这儿的,“用液氮把里面的耳朵冷冻起来, 注意转移过程中不要让耳朵接触空气。”
  “孙斌、孟杰, 你们俩测试一下耳朵里的细胞活性, 以及组织液成分, 尽快给我结果。”
  李铮一边说着,一边将东西递给两人,“转移完成后,用试管取10毫升液体过来。”
  刘思朝丈二摸不着头脑, 不是说器官再生技术临床的事嘛,怎么一下子又扑到实验上面了。
  出于研究人员特有的敏锐性, 刘思朝眼睛眯了眯, 将注意力集中在孟杰手上的玻璃器皿上。
  约莫二十分钟,耳朵细胞活性检测结果和组织液成分化验结果都出来了,李铮一行行数据看下去,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 “老刘, 你说福尔马林的效果有这么好吗?”
  刘思朝接过李铮递过来的化验单,翻了两页, 似乎想到了什么,面上露出一丝狂喜的神色,“低温防腐配方?!”
  李铮轻吁一口气, “差远了,不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他用力地拍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分析液体成分,我有预感,这次一定能成功。”
  刘思朝耸耸肩膀,这话李铮在这次实验中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不过也正是因此,刘思朝觉得自己和李铮的距离仿佛拉近了不少,毕竟一个完美的天才和一个也会犯错误的天才,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拿别人的手短,你打算怎么报答人家?”刘思朝还是担心李铮一个冲动就答应王家荫他们,毕竟李铮又不是没有前科。
  “放心,我有分寸。”全球有近五六十亿人口,短手短脚的以万数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很可怜,如果每个人都破例,那要规则何用。
  不过既然求到了他头上,而且正如刘思朝说的,拿人家的手短,李铮倒不会漠视不管。
  朱教授慈母心肠,将女儿的耳朵保存地很好,耳软骨几乎没有变形,只要剔除腐肉,用新材料代替皮肤,构造出一只人耳并不是困难的事。
  这种新材料虽然还没有在市面上出现,但他却恰恰知道哪里能找到。
  只不过这种仿真耳朵移植上去需要三年更换一次,或许几个三年后,器官再生技术就已经成熟了。
  朱教授在听到李铮的答复后,沉默了许久,“谢谢您了,李教授。”
  “仿真耳朵不用担心细胞排异,安全性反而要高了不少。耳朵的重建大概需要三个月,三个月后,带你女儿来做手术吧。”李铮说道。
  *
  1986年对李铮来说,是极富有意义性的一年,他的研究成果遍地开花,李铮这个名字开始和那些老牌的生物学家一起,出现在国际生物期刊的各个角落里。
  在多国政府的联合推动下,多克病毒疫苗在86年年初正式上市,李铮出席了药物上市发布会,并和多曼总统一起定下了这款药物的名字“赛弗”,英文意思为“拯救者”。
  在会上,李铮实验室宣布与开普敦大学生物系组成多克病毒联合研究室,专注研究多克病毒潜伏期的治疗方式。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多克病毒会完全退出人类疾病的历史,人类终将战胜疾病!”李铮和开普敦大学诺克费教授一同站在台上的照片被媒体拍下来,被称二十世纪人类对疾病的宣战。
  同时期,体外再生器官技术国际研究中心宣布“第一只人鼻鼠的生存时间由一个星期,延长至六个月,这意味着克服器官移植排异取得了重大进步。”
  “现在研究中心正积极攻克由人软骨替代牛软骨的命题,且有了一定的眉目,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体体外器官再生将在我们眼前变为现实。”马文敏意气风发地说道。
  还有各种会议、活动的邀请函纷至沓来,几乎塞满了第九实验室的信箱。
  戴维还给李铮带来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消息,他入选了诺贝尔奖的候选名单,没错,他上辈子求而不得的诺奖,这辈子居然好似伸手就能碰触到。
  “当然,只是候选名单而已,因为你的年龄,那群老古板不可能把这个奖项颁给你。哪怕你确实为非洲局部和平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戴维在电话那头说道。
  唔,对,他入选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候选名单,而非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多谢了,还特地通知我这个消息。”
  “候选名单从来都是保密的,不过五月份以后那些博彩公司会陆续透消息出来,我想这个消息对你在华国会有帮助。”
  是啊,诺奖的候选人,哪怕没得奖,在华国都是了不得的事。
  不过,李铮现在还真是没有心思去关注这些。
  因为他刚刚拿到了新一期的科学。
  刘思朝等人奇怪地看了一眼,已经定定站在原地很久的李铮。
  “李教授他怎么了?”卢学科小心翼翼地问道。
  刘思朝瞥了他一眼,你问我我问谁啊。
  “咳咳,李铮啊,按照你的要求,以1号成分为主的128种低温防腐配方已经出来了,我们抽测了一种,其对心脏冷冻后减缓消耗确实有效,但还不能做到无限时储存。这128种只是可能性最大的,这是个大工程,凭我们实验室几个人恐怕需要不少时间。”
  李铮摩挲着《科学》的扉页,“那就外包出去。签正规的外包合同,可以给二作的位置。”实验外包,是近年才兴起的一种方式,将大型实验里需要重复测试的机械部分外包给其他实验室,以解放劳动力加快推进实验进程。
  这是一种双赢的方式,毕竟不是所有实验室都能产生有效益的实验成果。这种外包形式的产生,不仅给了小实验室参与大项目的机会,还给了他们维持生存的可能。对大实验室来讲,一点佣金,就能解放劳动力,大大缩短研究周期,那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