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节 四田众不齐心
作者:
夜之狐 更新:2023-03-06 14:35 字数:2155
第四零三节四田众不齐心
枪响了。
这是倭国自产的火枪,名为铁炮。
这一刀,刀身上传来的感觉让真田很兴奋。
“难怪,明人没有大量列装铁炮,他们的甲可以防住铁炮的攻击,他们的武者可以劈开弹丸。”
“家主,殿下身边的一等武士,可以刀劈落叶,横劈。”
另一位上前:“家主,织田家从初始就没有求购铁炮,而是请求购买上等战刀用钢二百石。”
“那位价格呢?”
“听闻是二千名奴隶,普通作工的奴隶。”
“错,不是奴隶,殿下是不买奴隶的。殿下要的是役工,只是签定合约作工十年的役工。而且这些役工每人,每年殿下还给织田家二千石的基础加俸。明石!”又有一人出来反驳了。
真田家主追问:“基础加俸?”
“是,这是杂工加俸,如果有手艺的工匠,会有额外的增加。”
织田家并没有把这些细节告诉给真田、武田两家,只有柴田家知道这件事情。
“哼!”真田家主冷哼一声,把刀插回腰带上,示意自己手下精英武士自己练习,而他则去了武田家在鹿儿岛的庄园。
“武田君!”
“真田君来是为了织田家的事情吧!”
真田家主点点头,坐在武田家主的面前:“武田家没有半点消息吗?”
“彩子还在争取当中,眼下已知的是织田家那件生意我们也可以作,范围就在出云。但……”武田家主说到这里停下了,示意身边的人出去。
屋内只有两位家主之后,武田家主这才说道:“眼下,我们与织田家联手压住了神乐家的力量,可我们与织田不算一条心,所以这其中有一个平衡。”
“武田君高明!”
“三国之势,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不愿意和织田家作同样的生意。我争的是酒。”
武田家主亲自从柜子里拿出几只酒瓶来,分别给真田家倒上。
“这是桂香酒、菊酒、以及最珍贵的名酒竹叶清,这竹叶清我认为就是将军府都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好酒。”
倭岛清酒,真正成熟的发展期是在江户稳定期了,也就是说距离眼下这个年代,还在四十年后呢。所以眼下倭岛的清酒在技术上,以及口感等等,还不入流。
这三种酒,对于刘澈手下的酿酒师来说,不算是什么有难度的东西。
“好酒!”真田家主一脸的陶醉。
武田家主这才拿出最后三瓶:“这一瓶,是殿下专门为我倭岛生产的,原本仅是给神乐家的御赐。名为……菊正宗!”
“这一瓶,名为大关。因为工艺复杂,用来赏赐给最勇猛的力士。”
大关一词来自相扑,冠军名为大关,而历史上也真正有这个酒,不过却是在二战时代才有的。
“最后一瓶,白鹿。这一种虽然相对前两种差一些,但却是专供我四田众的,为了纪念我四田从在鹿儿岛重新崛起。”
都是十五六度的酒,可真正懂酒的人却能够品出其中的不同来。
真田家主一言不发,默默的品着酒。
最终,把竹叶青与菊正宗放在首位。
“真田君与我的选择是一样的,竹叶青口感之中有竹之清香,淡淡的清甜味。是贵妇最极品的好酒,而男人也未必不喜欢。菊正宗,是真正的我们倭人的上上等好酒。”
“神乐家,会放弃吗?”真田家主问道。
菊正宗按此时的说法,是神乐家的御赐酒,专供神乐家。
武田家主也没有足够的信心,但他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够说服刘军,毕竟那是殿下的兄长,只是酒嘛。武田家也愿意补偿一些给神乐家。
真实的情况呢。
神乐家只是挂了个名,神乐家才不在乎一种酒呢,但态度却是要的。
武田彩可以说尽其所能的巴结着刘军,连武田家曾经得到天皇御用的一套瓷器都拿来送给刘军了。
终于,刘军松口了。
“只要神乐家同意,那么酒在倭岛的销售权,就是武田与真田两家的。”
神乐千鹤、神乐千刃。武田、真田家主,以及两家四位家老,开始了足有三天的谈判的过程,武田与真田家付出的转让五千役工给神乐家,这就等于把五千石俸禄给了神乐家。
虽然四家,每家都有着十二万石的俸禄,但按倭岛的标准算,也就是四万石,但十二万石,还是听起来不错的。
神乐家是白得的,自然很高兴。
武田与真田两家也很高兴,五千石付出,他们还可以再挣回来,甚至五万石。
第一批纱纺出来之后,刘澈离开了倭岛。
在回航的路上,刘澈来到了济州岛,这里已经是他的地盘了。
这个时代的济州岛上,原住民约有三四万人,九成都是女人,高丽人只有不到一成,而且这一成内,还有一些流落到这里的倭人。
女酋长刘澈没有见,也没打算见,只是三四万人的岛罢了,而且还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安抚就足够了。
在最高的一处山顶上,刘澈看着正在架起的基站,问了一句:“有测试过信号吗?”
“有,信号很稳定,眼下我们还需要一个……”
没等刘军说完,刘澈就说道:“莲花山那里,你看着安排吧,当地人可能会认为你们是入侵者,这个也是你的事。石恒岛,必须是我们的,那里驻军会辛苦些,补贴从优!”
刘军点点头:“还有一件事情,我的人汇报,刘强这次很老实。”
“老实,怎么一个老实法?”刘澈笑问。
“就是,他没有越线,虽然有倭女勾引,但他克制住了。”
刘澈放声大笑,刘强这次真的是被吓住了,不过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还年少嘛。
终于,刘澈回到盖州了。
山田光子是于文秀亲自安排的,住进了一处依山傍水的别院,那里原本就是刘澈的宅子,但因为办公需要,所以刘澈大部分时间还是住在盖州城内。
听到刘澈回来,辽东各大员都从各地往盖州赶,他们需要有一个会议。
第一天的会议结束之后,一封奏本往京城送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