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购舰
作者:
准噶尔刀王 更新:2023-05-05 11:41 字数:2665
以陈绍宽海军上将为首的一支中国海军代表团从意大利抵达了阜姆。
在他以往的认识里,奥匈海军应该要比德国、美国和英国这样的一流海军强国要稍差一些,虽然他们现在是地中海的霸主,在欧战期间也打败过英国海军。但那只是在英国人没有倾尽全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毕竟欧战期间,德国海军牵制住了英国皇家海军大部分的精力。
实际上陈绍宽在欧战期间一直呆在英国,他的观点也正是英国海军大部分人的看法。但在了解了奥匈造船工业的现状后,他发现,实际上现在整个奥匈帝国的造船工业能力已经不亚于英国,他可以肯定,奥匈帝国海军已经跻身于世界一流海军的行列,其隐藏的实力足以与美、英、德这三大海军强国相抗衡。
海军对装备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陆军。陆军可以通过扩大兵员数量来减少装备上的差距,但海军装备上的差距在战场上根本无法弥补。北洋政府在欧战后由于“华工军团”的加入,一直维持着一支数量庞大的陆军,这虽然压制住了地方实力派的军事反叛,但由于几乎把所有的军费都用于维持这支总兵力近九十万人的中央陆军,花费巨大的海军发展一直受到严重的制约。
随着国内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北洋政府的财政状况逐年好转,直到“东北事变”之后,才意识到了自己海军发展的不足,给海军的拨款数额逐年增加,才使得中国海军有能力购买和建造了六艘排水量为6000吨的轻巡洋舰和十艘排水量近3000吨的远洋型驱逐舰。同时还开工建造了两艘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建造工艺并不是特别复杂,这与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战列舰有所不同,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制造150毫米口径以上的舰炮能力,但在飞机制造技术上与世界强国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但在投资巨大的造船领域,中国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整个奥匈一共有十八家造船厂能够建造军用舰船,其中能够建造万吨以上大型战舰的造船厂有六家,而且这六家造船厂都拥有五万吨级超级战舰的建造能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的里雅斯特的伊斯莱亚造船厂,厂区面积达到了两万多亩,船厂员工数量接近40000人,拥有四座可以承建五万吨级舰船的大型船坞。其次是的里雅斯特的皇家造船厂,拥有两座五万吨级的大型船坞,如果在战争时期,奥匈海军则可在同时开工建造十艘超级战舰。
这就是工业能力的巨大差距,一支强大的海军是买不来的,需要有整个国家庞大的工业能力在背后作支撑,奥匈皇帝曾有句著名的话来评论海上战争的结局:“军舰在海上就是用来击沉敌人或是被敌人击沉的,海战的结果实际上在船台上就决定了。如果他们每年只能击沉我们十艘主力舰,而我们能够建造十二艘的话,我们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
“海战的结果在船台上就决定了!”确实如此,现代海上战争的决定因素是工业和钢铁生产能力,如果不在海上打败日本,中国人就根本无法取得中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比如,日本海军已经开始秘密建造排水量超过了六万吨的“大和”级战列舰,其主炮口径达到了创纪录的460毫米,而且装甲厚度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海军中服役的,以及正在研制的战列舰。这同时引发了世界海军强国新一轮的战列舰建造竞赛,但中国海军却对此只能望洋兴叹,即使没有中日战争,中国海军想要建造这样的超级战舰,最少也需要再过十五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海军是个烧钱的军种,仅一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的造价就超过了2亿克朗,而在增加了预算之后,中国海军每年的经费也只有1亿多元,即使如此,还让陆军部的人诟病不已,因为这些钱足以装备十几个奥械的陆军师,但投给海军,却根本见不到多少作用。
在开战之初,拥有四艘战列舰,感觉还不错的中国海军就被日军在偷袭中打垮,战列舰根本就禁受不住飞机的轮番轰炸,稍微值得庆幸的是,是中国海军在造舰时根据奥匈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建造了两艘航空母舰。
中国海军在开战之初就几乎全军覆没,北方第一舰队的主力舰被迫逃到青岛,依托于德国人的庇护之下,而南方第二舰队对上海的增援也没起到效果,反而自己受到重创,目前主要舰船都在意大利进行重新改装,只在北部湾海域保存有一支巡洋舰队。
长江舰队在江阴和镇江的两次阻击战还是体现了海军的价值和作用,一艘驱逐舰的火力就足以压制日军一个重炮团,这为陆军的调整赢得了时间。特别是日军对当涂的进攻失败之后,长江战线双方暂时停止了进攻。日军沿长江的进攻需要等待海军疏通了江阴和镇江两道水下封锁线之后,军舰进入南京一线之后再发动进攻,而中方则在当涂和九江一线积极构筑防御要塞和炮台。
在陈绍宽的争取下,北洋政府终于同意把在欧洲筹措的近25亿马克经费一部分用于海军增购舰船,在与各方协商后,最终确定了购舰方案:花费4亿马克订购6艘航空母舰,其余的经费用于购买潜艇,护航军舰则由国内自主建造。海军部已经筹措到了资金在钦州湾的西部的企沙湾内正在修建一座大型的海军基地和造船厂。
在航空战舰的选择上,奥匈海军提出的是标准排水量41000吨,造价为1.2亿克朗的计划,这显然超出了中国海军目前能承受的范围,最终,中方选择了德国海军正在建造的“格拉芙.齐柏林”级航空母舰的建造方案。
在这个时代,由于德国的工业和军工能力并没有遭受战后严重的破坏,加之德国海军还拥有改装四艘“约克”级航空母舰的经验,“格拉芙.齐柏林”级航空母舰的性能比另一个时空中要优异得多。此级航空母舰虽然是德国所专门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但却吸取了各国航母建造时的一些技术优点:标准排水量为2.75万吨,采用了外延式飞行甲板和双层机库,英式风格的封闭舰艏式机库。为了增加机库的面积,取消了原先设计的150毫米舰炮,换装了四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平两用炮,同时强化了近距离防空火力,装备有8座四管37毫米高炮和12座双管20毫米机关炮,还装备有26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此型航空母舰继承了德国一惯的优秀战舰防御设计,装甲防护要比这个时代同等排量的航空母舰要高许多。舰载机数量为32架战斗机、28架俯冲轰炸机和12架鱼雷轰炸机,另外有6架备用战斗侦察机,总数为78架。
陈绍宽一行到德国船厂参观时,“格拉芙.齐柏林”号航空母舰的船体建造已经基本完成,动力系统的安装已经完工,14台海军专用锅炉的4台蒸汽轮机一共能输出20万马力的总功率,使得这艘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航空母舰能够达到33节的设计航速。在巡航状态下,这级航空母舰的续航力达到了9200海里,虽然航程略小于奥匈航空母舰,但它的装甲防护水平却要高于奥匈海军的“匈奴王”号。
由德方提供图纸,中方向德、奥、意三国各订购了两艘此级航空母舰。这也没有办法,中方从各国发行的债券只能向各国购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