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见吴国太
作者:虎啸山林多情剑      更新:2023-05-10 21:02      字数:2161
  今天,豫章城中格外热闹。不但所有的大街小巷,都站满了人,就连各个酒肆、茶馆之中,也都是人满为患。
  尤其是明月楼,上下三层,每一层都是高朋满座,就连以往来这里的常客,也不一定有位置。
  刘琮写的那一首诗,用上好的蜀锦书写,挂在正厅。而书写的人,正是顾雍。
  顾雍曾经是大儒蔡邕的学生,书法得蔡邕传承,不要说江东,就是放眼整个大汉,没有几个人与他在伯仲之间。
  再加上,顾家乃是江东大家,真正的书香门第。顾雍的诗文造诣也很高,人称“书诗双绝”。
  因此,顾雍在诗文方面,傲气十足,傲骨凛然。
  当刘琮说自己是天才时,顾雍心中是非常不屑的。他心中的天才,或许有,那就是老师蔡邕和师妹蔡琰。刘琮,根本不是。
  然而,刘琮的一首诗,却让他真正折服了。他也认识到刘琮说自己是天才,并非夸大其词。那首诗的境界,那首诗的水平,他永远都达不到,而且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己和他相比,犹如烛光对日月,溪流对大海,有天壤云泥之别。
  而让他还叹服的,是刘琮的字。气势磅礴,力透纸背。
  这一切让他心服口服,也让他对刘琮的态度完全改变,是无比尊重。
  因此,当明月楼的老板,让顾雍书写这首诗时,他欣然答应。
  “刘州牧果真是文曲星下凡,其诗文无人能比啊!”
  “能见到如此好诗,此生足矣!”
  “我真后悔没有参加那天的诗会。”
  “怎么?你还想和刘州牧比一下?”
  “哪里呀?我只是想见刘州牧亲自写诗!”
  “今天可以看到刘州牧了!”
  原来今天刘琮要去甘露寺见吴老夫人的消息,不知道被谁传了出去,许多文人士子都想一睹风采,全涌到了豫章城。
  “看,刘州牧过来了!”
  “真英雄也!”
  刘琮骑在白马上,一身锦衣,非常显眼。
  两边的黄忠和刘虎,全都顶盔贯甲,威风凛凛,后面跟着三百护卫。
  一行人在众人的眼光注视之下,一直来到了城南的甘露寺。吴老夫人是吴郡人氏,因为信佛,孙权在这里专门建了甘露寺。而吴郡的太守,在吴郡城中也建了一座甘露寺。
  来到甘露寺时,吕范、顾雍、步骘等人已经在门口迎接了。
  “刘州牧,老夫人正在里面,请——”
  “请——”
  来到会客厅,只见吴老夫人坐在正位上,旁边是乔国老。
  刘琮向吴老夫人和乔国老行了礼。
  吴老夫人上上下下将刘琮打量了一番,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显然是非常满意。
  “承光,快坐!”
  “谢老夫人!”刘琮跪坐在旁边。
  “恭喜国太,得一贤婿啊!”乔国老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吴国太看过刘琮之后,豫章城中又多了一层喜庆。
  大婚的日子很快便定下,江东的官员开始忙活了。
  不过刘丛此时却清闲了许多,每天除了拜访一些官员之外,便是游山玩水。
  刘虎,马忠等人苦劝刘琮不让出城,因为他们已经得知,周瑜收集了许多游侠,其目的非常明确,城外肯定不安全。
  但是刘琮不管这些,十几个游侠算什么?他身边有黄忠啊!更何况应对刺杀,他比谁都在行。江东的这些山山水水,在刘琮看来,将来都是自己的,怎么能不游玩一下呢?
  再者说,周瑜,就算想对自己不利,但他现在绝不会动手。
  许都,丞相府。
  贾诩匆匆忙忙来到了曹操的书房。
  “主公,鬼卒送来江东的情报!”贾诩拿出几份情报递给了曹操。
  曹操仔细地将所有的情报都看完,皱起了眉头。
  “文和,你觉得周瑜是想对刘琮动手?”
  “不错,当初刘琮巧取了荆州,让周瑜一直怀恨在心。此次刘琮来江东成亲,周瑜觉得是个机会。如果能够杀了刘琮,那么江东便可轻松的夺取荆州。”
  “那你认为会成功吗?”
  “这个,未可知也!”贾诩摇了摇头,“刘琮身边的黄忠,此人曾经战败过张飞,有万夫不挡之勇,绝非一些游侠能够对付的。更何况周瑜的决定孙权也不一定支持。但是以我对周瑜的了解,他一定还有后手。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因此,一切皆有可能。”
  “那我们能不能让鬼卒给他助一臂之力?”
  “主公,我怕那样会弄巧成拙,反倒助了刘琮!”
  “那我们现在出兵南阳,如何?”
  “时机还未到!”贾诩摇了摇头,“如今荆州秩序井然,南阳驻有重兵,庞统又是智谋之士,若是出兵,很难取胜。只有等到周瑜动了,荆州必然会受到影响,那是我们的机会,才会出现。”
  “好吧,那就再等一等!你密切关注周瑜和刘琮的动向!”
  “诺!”
  “同时,也要注意一下宫中的动静!”
  “诺!”
  贾诩离开不久,曹植来到了曹操的书房。
  “子建,是不是又做了新诗?”
  “父亲,孩儿倒是没有做新诗,不过却得到了一首诗,堪称亘古未有的好诗!”
  “哦?还有能让子健如此称道的诗?”曹操有些意外,在诗文方面,他觉得这个儿子太突出了,无人可比。
  “是荆州牧刘琮做的,整个南方都在传诵,父亲您看。”曹植拿出了诗稿,递了过去。
  “刘琮也能作诗?”曹操有些疑惑,接过诗稿,仔细观看。
  “好诗,果然是好诗啊!想不到,想不到啊!”曹操显得激动不已,“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曹操站了起来,眼睛望着窗外,思绪久久难平。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曹植也轻轻地吟诵,他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位少年,孤独、惆怅,但又洒脱、豁达。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曹操放下诗稿,但意犹未尽,“好诗啊!刘承光,若是盛世,我必与你饮酒论诗,做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