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才是穿越主角 第275节
作者:沉爱      更新:2023-11-09 14:28      字数:5022
  第319章 (黄金台)
  听了拒绝的话, 吴老县令先是一喜随后便涌上了浓厚的悲伤,他将自己女儿扶起来,带到身边:“借您吉言, 假若世子能收留我们,就已经很好了。”
  他也知道幽州在和太原那边在打仗, 幽州产粮区比江淮少, 今年连江淮都旱了, 幽州这边也过的估计也不太富裕, 吴老县令不安的想着, 他带的这些人就是一大累赘。
  “吴县令在苍梧州那里好好的做着县令,为何会突然带着流民到幽州?”廉世清道。
  吴老县令皱巴巴的脸上更添了几分苦涩,他道:“苍梧今年干旱,原本也不至于出现饥荒, 可太守侄子贪婪无度, 竟引泉水入河槽, 每家每户想要浇灌禾苗, 需得交钱,可百姓哪还有多余的银钱,饿死了很多人。”
  “惨不忍睹。”吴老县令用破衣袖擦着眼泪:“老朽气不过,干脆带着那些愿意跟我走的流民离开了苍梧。”
  廉世清听完以后,道:“您老带着一大帮流民,也知道现在没有哪个州郡会接手, 于是想起大将军铸黄金台以求天下才, 便带着他们到幽州了。”
  吴老县令被廉郡守说的无地自容, 人家周幽州求的是才, 而不是一帮子面黄肌瘦, 嗷嗷待哺的流民。
  “恳请郡守指条明路, 我该如何呢?”吴老县令长揖道,对传闻中的大贪官有些改观,他自从到了太炀郡的郡守府,廉大人一直以礼待人,还开仓救济了外面的灾民,对比吴县令先前对廉大人的揣测,更显得他偏见颇深,不由羞惭。
  廉世清叹口气道:“我不过一小小郡守,所治辖区也在幽州境内,头顶的长官一堆,不敢说指教,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少主的意思。”
  至于少主接不接收他们,那就是少主的事了。
  “事情经过我会修书一封,告知少主。”廉世清道,现在大将军在江淮,幽州一切事物由少主和节度副使周宣以及掌书记赵青山等人负责,他老神在在,言语中一点也没有偏袒吴县令那方的意思,让吴老县令有点失望,等走出郡守府之后,吴老县令又唾弃了自己刚才的想法,廉郡守能够给他们一点饭吃,已经是惊喜了,人要学会知足。
  等吴老县令他们走后。
  廉世清神色微凝。
  吴县令这批流民一进入幽州辖内,所经过的各个州郡几乎都保持着一种诡异的缄默,不约而同,任由这些人流向阆歌。
  吴老县令打的旗号非常好用,在廉世清看来,吴老县令是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对着黄金台毛遂自荐。
  而这座黄金台的真正主人,暂时不在家。
  少主代为掌管。
  也就是说,吴老县令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他的投靠人实际是周幽州,在某种层面上讲,吴老县令是不是人才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他丢官弃印的那一刻,他在世上眼中就是周幽州的人。
  廉世清放松身体坐在椅子上,幽州打下的这么多地盘,任上官员绝大多数是周幽州的人,而少主的人,或者说是势力集中在阆歌主城一带。
  认真来说,他廉世清也是周幽州的人,现在他们这些老部下不动声色,大多数人都在观察着少主要怎么做。
  在这场沉默的考察里,少主会怎么做?一边是紧张起来的粮食,一边是饥苦流民,大将军在江淮,大战在即,后方绝不能有一点点手误,更何况还是缺粮这种大事,另一方是手无寸铁的流民百姓。
  廉世清转动手上的玉扳指,其实若能撑过去,吴老县令带来的投靠将会变成一个民心所归的巨大优势,可这一切的前提是能撑过去。
  没有足够的粮食,后方战事一但失误,谁来承受大将军的雷霆之怒,以及失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少主他会怎么抉择?
  就在吴老县令的忐忑中,他们到达了阆歌,流民仍然被安置在城外,吴县令第一次踏足阆歌,心头甚是惶恐,因为他本身就不是大才人物,从未年少成名,也未大器晚成,他就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他无异于是在进行一场欺骗。
  黄金台的闪耀灼痛了吴老县令的眼。
  黄金台果真如传说中的一样,奢侈华丽至极,金箔贴柱,琉璃作瓦,高楼重阙,屋瓦连绵,巨大的匾额上提着周幽州亲笔题写的黄金台三个大字,抬头仰望时,能让每一个心有抱负的才子们油然生出一股豪迈振奋之情,左右两边则是狂傲的对联。
  非将不出黄金台。
  非相不入青玉案。
  在这个世道,求的无非就是出将入相,青史留名。
  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矗立在府前的巨大石碑上所题写的圣人之言,吴县令不知道其他人看见那幅石碑是如何,他只知道他看见的那一刻,干枯的心河汩涌出他不曾有过的剧烈嘶鸣。
  吴娘子搀扶住父亲摇晃的身体,亲眼所见这种震撼,她也是刚刚回过神来,她看向黄金台的高高重楼,听说里面收藏的书包罗万象。
  吴老县令站好后,正想让女儿拿着他的帖子去拜见黄金台的主事人,没想到下一刻,大门立刻就被打开了。
  一个英武不凡的郎君走的太急,腰间的玉佩和腰刀刀柄撞到了一起,响起了碎玉声,他似乎很急着来见他,连左右鞋履都穿反了。
  “敢问阁下可是吴老先生?”周慎之紧紧握住老县令的手,一脸激动和热忱。
  吴老县令犹豫点头:“我是,您是…”
  周慎之道:“我是幽州少主。”
  吴老县令心一慌,立刻就要行礼,被年轻人的一双大手牢牢架住了。
  周慎之肃穆道:“吴老先生不畏强权,为民请命,不惜千里迢迢的来到阆歌,是我幽州之幸。”
  “先生请上座!”周慎之侧身邀请道。
  吴老县令老泪纵横,感动无比,对着幽州少主长揖道:“某身无长处,位卑粗鄙,今生灵涂炭,携民来投,闻周幽州有人主之相,望不吝阶前三尺地,愿以残躯以报知遇之恩。”
  周慎之扶住吴老县令的胳膊,让他起身,道:“吴老先生不用多礼,您带来的人我会好好安置下来。”
  吴老县令再次拜道:“多谢少郎君,郎君仁爱无双,老朽代那些饥民谢过郎君的大恩大德。”
  周慎之将人送进了黄金台,又好生招待了一番,期间吴老县令对周幽州以及幽州少主感激涕零,数度哽咽不能言语,伏拜其仁德。
  宴会中,一名青衣书吏用刻刀在竹简上刻下这一幕,谢德庸牙疼一般,在那人身边低声道:“现在记事书写已有笔墨纸砚,第五郎君为何要使用这种方法?”
  第五长风抬头微笑道:“如此大事,自然要郑重以待,史家史书刻下的第一笔就在竹简上,后人以笔作刀,口舌悬于青天,我辈亦当效仿之。”
  谢德庸借着偷瞄的机会已经看清楚了第五书吏先前写的是什么了,写的是他好友周慎之听闻吴老县令来,倒履相迎,以及老县令说的话也都刻上去了,其中人主之相在简书上刻的尤为深些。
  第五长风收好竹简,屋内宴会已经结束了。
  谢德庸看了一眼最近半年和好友慎之走的很近的年轻人,发现他自然的上前,给慎之脱去左右不合脚的长靴。
  周慎之坐在主位上,他喝了点酒,摆手道:“不用,不用,长风的手是用来写字的,这点小事,我自己来就好。”
  第五长风候立在少主身侧,闻言怔了一下,而后笑道:“少主采纳了臣的建议才致长靴不合,臣下之过自当由臣来改正。”
  周慎之穿好长靴,左右穿好之后再无挤压之感,他道:“没有外人在,长风你就不用臣来臣去了。”
  谢德庸从鼻孔冷哼了一声,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但听到好友说没有外人,心里不顺总算抚平了些,他的眉间染上忧色,又转瞬即逝,洛阳和长安的事他也听闻了些,但越是如此,他越不能做出软弱之态。
  “以后府内禁饮酒,民间也不可再酿酒。”周慎之倒了两杯酒:“军营那我也发出通告禁酒一事,宇文将军传令三军,今天是最后一次黄金台酒宴,你们不多喝喝,以后有很长时间没得喝了。”
  说罢,给了第五长风和谢德庸一人一杯。
  二人接过。
  三人同饮。
  谢德庸喝完后,提及只有他们知道的事,道:“你去年酿的葡萄酒也不能喝吗?”
  周慎之瞥了他一眼:“你想讨打,是不是?”
  谢德庸笑道:“放心,我不会偷酒喝的。”
  周慎之沉默一会,道:“你们觉得我这次做对了吗?”
  谢德庸想了想,道:“我觉得是对的。”
  “这是少主您自己的选择,臣下只会支持您。”第五长风接着道:“幽州上下禁酒禁奢宴,您以身作则,每日粗茶淡饭,勒紧自己的口粮,救助灾民,这是仁义之举。”
  周慎之看着第五长风:“若我选另一条路呢?”
  “危势之下,保全己方为先,也无过错。”第五长风道。
  合着正反话都被这人说了,谢德庸对着第五长风无语。
  周慎之没有开怀之意,那些流民战力低下,只会消耗自己这方的存粮,他大可只收留下吴老县令一些人,展示自己对父亲的人的优待,可不知为何,周慎之想起阿妹曾经对他说的寥寥数语,百姓安居乐业,无饿殍之忧,他今日能看着那些人饿死,难道以后就能转变性情变得大庇苦难。
  “父亲会满意吗?”周慎之喃喃道,他这样做,会不会良善无度了些,在父亲眼中,或是不顾全大局,为人优柔软弱,不像他。
  这个问题,却没有人敢回答他。
  第320章 (帝落)
  宝亲王初到江淮, 民间就有了轩然大波。
  风浪源头就是早已死去的先帝,他再次被人频频提及,与外敌突厥的恩怨哪怕过了十几年也不能完全消弭, 那些曾经遭受过战乱之痛的一代人还未死去,那些慷慨激昂的悲歌诗文还在口口传送, 话题自然就是先帝与宝亲王暗中偷送弓弩资敌叛国!人证物证俱在。
  这个话题无论哪个字眼都是惊世骇俗, 引得人心动荡, 一时间竟有不少人跑到宝亲王途经的车架前, 欲问个究竟。
  被人看见的便是充当人证的暨兴人士王安, 他双脚带着锁链,站在囚车里,手铐枷锁,披头散发, 他的身旁则是举着他通敌罪证的木牌, 包括一张张和回燚的通信文件以及流落到塞外的弓弩, 证据确凿下, 王安被群情激愤的民众砸了烂菜叶子,口水满身,有激愤者更是拿起路边石子就砸了过去,王安被砸了个满脸是血,惨叫连连,彻底的身败名裂。
  而宝亲王垂垂老矣的坐在华贵的四面无遮挡的步辇里, 他望着王安的惨样, 恐惧的用袖子遮面, 随着进入江淮腹部, 民众疯狂咒骂的失控冲击越来越多, 这一路行来, 好似在万人面前受刑。
  而他也落不到好,越来越多的人问他,资敌叛国的事是不是他和先帝做的,宝亲王起初张不开口,他隐隐知道这次周幽州请他来江淮这边是要干什么了。
  周幽州潜伏这么久,就是为了这一刻,让他亲自来挖大楚的根基。
  大楚风雨飘摇之际,让他亲□□出如此丑闻,一国之君居然资敌叛国,这天下还有比这更可笑更荒唐更令人心寒的事情吗?!天家失颜,民心丧尽,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变成给大楚送葬的坟墓。
  宝亲王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痛不欲生。
  易凡骑在马上,冷眼看着王安和宝亲王等人,大将军仁善,把宝亲王一家老小全部接来了江淮,现在宝亲王的家眷正全部发抖的躲在最后面的一辆大马车里,不敢出来见人。
  官道上,质问声越来越大。
  人们拥挤在一起,大声问着宝亲王是否和先帝叛国!宝亲王恨这步辇没有纱幔垂挡,无法当做听不见那些愤怒的质问声,也当做看不见那些择人欲噬的眼神。
  易凡带人慢慢走着,到了江淮后他就不急了。
  挤的满满当当的官道旁,大热的天,在这如浪的声讨中,一个沧桑的声音闯了进来,只见一个头发梳的整整齐齐,略有花白,穿着补丁官服的老人奋力推开黑压压的人群,大声怒吼道:“老夫不信,现在反贼当道,岂能偏听偏信反贼一方,证据呢,我要证据,不是王安的证据!”
  他声嘶力竭,伸出手来大声挥舞着:“而是朝廷勾结塞外的证据!我不信朝廷能做出这样的事!我不信!”
  他的周围人看见他是官,推搡动作小了些,但仍然是义愤填膺的咒骂着,怎么能够不恨,当初突厥南下,肆意劫掠□□,稍一反抗便是灭村屠城,百里无人烟,巷陌鸡犬不相闻,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现在突然听见给朝廷喊冤的,不少人怒从心起。
  老官员被人打了一拳,混乱中,也没看清是谁打的,人太多了,他站在幽州兵组成的防线,不像平民对这些带刀甲士的畏惧,愈发嘶叫:“我要证据!”
  “这是反贼对大楚的阴谋,大家不要信!不要信!”他徒劳挥舞着双手,他是大楚的官,一定是反贼的阴谋。
  易凡微微抬手,防线空了一块,老官员踉跄的跌进圈内,他环顾四周,追上步辇,奋力扒拉在步辇扶手处,他的眼睛瞪的极大,眼睛瞪出血丝,嘶厉的声音像乌鸦嚎叫,一时压过了道旁所有嘈乱的声音:“王安一介商人,鬼迷心窍和外敌做买卖,他该死,可你宝亲王是皇室宗亲,如今联合反贼污蔑先帝,意欲断送大楚江山,尔良心可安?”
  说道最后,厉声喝问。
  易凡骑马至宝亲王另一边的步辇处。
  宝亲王脸上都是冷汗,他干瘪的只剩皮的手搭在步辇扶手处,如触电一般缩了回来,华丽的蜀锦绚丽下,他的身躯萎缩可怜的像一块即将死亡的朽木,这样一个老人,用乞求的目光看向易凡。
  易凡只是道:“既然有人质疑,亲王应拿出证据来证明幽州并没有冤枉你和先帝,以免有的人还不死心。”
  宝亲王浑身颤抖,被逼到绝路的他刚想发怒,骤然听见了最后马车里小重孙哭泣的声音,婴孩哇哇大哭,刺着他的耳膜,让他一腔孤勇泄了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