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56节
作者:迴梦逐光      更新:2023-12-01 15:26      字数:3903
  赵光义因为太原城迟迟攻不下,觉得丢面子,又忌惮太原城的地形优势,怕再有人占领太原城割据政权, 毕竟太原城在古代有“龙城”之称。
  不少帝王都是靠着太原起家,比较知名的就有唐高祖李渊晋阳(太原别称)起兵,五代十国先后有三个政权是在太原城建立政权。
  于是在得到太原城后,赵光义下令火烧太原城,毁掉太原城表里山河的优势。不过后世人认为赵光义火烧太原城更像是泄愤, 因为当时并没有迁走城中百姓, 被烧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赵光义连阻拦他的太原城都要毁掉,却留下了守城将领刘继业, 足以说明刘继业此人多有才。
  后来赵光义让刘继业改回原来的姓氏杨, 中间的继也去掉, 所以刘继业变成了杨业。】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眼前一黑,差点就要昏过去, 还好身后的小太监机灵扶了一把。
  “赵光义!”他咬牙切齿喊着赵光义的名字, 面容狰狞, 让人毫不怀疑如果赵光义在跟前的话,可能会被掐死。
  你是脑袋被驴踢了吗?本来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还烧毁太原城,不知道太原城是一道天然防线吗?太原城距离雁门关只有几十里, 一旦雁门关被攻破,就轮到太原城了。
  本来太原城是一座易守难攻,坚不可摧的城池,你把它毁了,还怎么易守难攻?
  古来多少豪杰靠太原起家,难道他们不知道太原既是自己的龙兴之地,也是他人的龙兴之地吗?他们怎么没毁掉太原城?就你聪明?
  五十岁的赵匡胤被气得哐哐锤桌。
  晋王府
  赵光义看到突然闯进来的禁军,心头猛地一跳,但嘴上仍怒斥:“大胆,竟敢擅闯王府,该当何罪。”
  “奉官家口谕,请晋王即刻入宫觐见。”
  赵光义抬头看了眼天幕,双手紧握成拳,差一点,只差几个月,他就能走向原来的道路,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为何要冒出来坏他好事?
  为首的禁军统领见赵光义不动,又高声重复了一遍:“请晋王即刻入宫。”
  赵光义不悦地看了眼禁军统领,心里不由起疑心,来的为何不是禁军副统领或者大太监王继恩,莫非二哥知道那是他的人了?
  要是这样,进宫可就不妙了。
  “容本王换身衣服。”
  “晋王殿下,官家口谕是让您立刻、马上入宫。”
  说罢,手一挥身后的禁军将赵光义团团围住。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气得破口大骂,晋阳是他的老家啊!
  “毁城泄愤,实非君王之相;毁城不迁走百姓,无君王之德,朕羞与为伍。”
  长孙皇后忙安抚道,“陛下消消气,您都气成这样,太上皇还不知气成什么样呢。”那可是李渊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这么多儿子他都没舍得把晋阳给谁当封地。
  要不是天幕出现,李渊不得不改立太子,用晋阳安抚前太子李建成,晋阳说不定还攥在李渊手里呢。
  **
  此时还在北汉刘继元手下的刘继业瞪圆眼睛,听到雁门关守将叫杨业并且是北汉降将后,他心中隐隐猜到了可能在说他。
  没想到还真是!
  突然被告知三年后北汉亡国,自己也变成降将,刘继业心中颇为复杂。
  却不想更复杂的还在后面:
  【杨业归宋前的战绩史书没怎么记载,归宋后第一次扬名是满城之战大胜后的雁门关之战。
  辽军满城战败后,辽景宗不甘心,再次发动了报复大宋的战争。这次他不打东边,他去打西边。
  辽国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冲着雁门关而去,杨业率精骑迂回至关北,与宋军主力南北夹击,杀辽将萧咄李,俘都指挥使李重诲,大获全胜。
  此战后,杨业被称为杨无敌,辽军看到写着“杨”字的旗帜就掉头跑。
  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流传千年,杨门虎将中是杨业和七个儿子上战场,最终只有一个儿子活着回来,杨业本人也战死沙场。
  杨门女将是杨业死后,他妻子佘太君继承先夫遗志,率领杨府遗孀披甲上阵,驱逐辽军……
  无论是杨门虎将还是杨门女将,里面的大反派都是潘仁美。潘仁美被塑造成一个和秦桧差不多的角色,国难当头,却公报私仇,处处陷害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致使杨业战死沙场。
  后又处处打压杨门女将,卖国求荣,是个作恶多端的大奸臣。但这都是演义,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他也不是太师,而是北宋开国名将。
  杨业的死他要负一部分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历史上杨业是死在雍熙北伐的陈家谷之战,雍熙北伐就是那场赵光义想趁着辽国孤儿寡母,出兵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战役。
  在此之前北宋和辽国打仗还是胜多败少,这场战争后就是败多胜少了。这场战争中,北宋二十万大军一路溃败,折损了十万禁军。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北宋的精兵都集中于皇帝掌管的禁军,地方上如果想补充兵力得向上申请,由禁军拨人。
  所以,雍熙北伐折损的十万禁军可以说伤及了北宋的根本。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赵光义身上,一听说辽景宗死了,继位的皇帝才十二岁,由三十多岁的萧太后掌权,就急哄哄开团。
  开团就开团吧,团长也没选好,败了之后又想挽尊把已经打下来的云、应、寰、朔四州的百姓迁走,好让自己看起来虽败犹荣一点。
  结果一败再败,连杨业都折在这场战争里。
  杨业是怎么死的呢,被监军王侁扣了一顶不出战是想叛变造反的帽子,当时的情形确实不适合出战,杨业作为副将已经把战争局势分析透彻了。
  但王侁不听,执意让杨业出战,不出战就是叛变造反,当时的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也持赞成票。
  杨业没有办法,只能出战,并且与主帅潘美约定好在陈家谷口接应他。可结果却是杨业在陈家口与辽军激战,从中午等到傍晚都没有等到援军。
  激战中,杨业身上受了数十处伤,士卒已经消耗殆尽了,杨业还亲手杀了几十,乃至几百的辽兵。
  最后战败被俘,伤重而亡。
  援军为什么迟迟不到呢?
  因为王侁这个人心胸狭隘,奸诈无比,想与杨业争功劳,做主带兵离开陈家谷口。当时宋朝重文抑武的政策,监军的权利是比主帅大的,潘美阻止不了只能默认。
  所以杨业之死,主要责任不在潘美,潘美算是次要责任,该担主要责任的是监军王侁。
  事后,赵光义将潘美连降三级,王侁除名发配金州,刘文裕除名发配登州。但没过多久,潘美升了回去,王侁、刘文裕也被赦免复用。
  只有杨业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也是因为这样,后世人才如此为杨业如此鸣不平,有了我们现在家喻户晓的杨家将。】
  刘继业望着天幕一动不动,良久长叹了一声。战死沙场是武将的归宿,但却是这样的战死,终究是……意难平。
  况且连他都战死了,跟随的亲信士兵怕是无一生还吧。
  宋太.祖时期
  同是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听到这感触颇深,监军害人啊!可若是没有监军,若是前方将领叛变又当如何?
  经历过五代十国藩镇割据,觉得武将权利过大不安分的赵匡胤建国后直接抄唐朝作业——用监军。
  可是监军若是像王侁这样,真不如不要,简直误国。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受不住了掏出袖口里的保心丸吃了一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宋朝皇帝没有风度才给监军这么大权利!”
  “再说了,不是御史监军吗?宋朝的御史这么不堪吗?”上回那本书说得对,官员德行很重要,像宋朝王侁这种德行的官员,简直误国误民。
  此时的李世民还不知道隋末开创的御史监军,到他曾孙时就变成了太监监军,造成的危害可不比王侁小。
  汉武帝时期
  深受匈奴困扰的刘彻自动将游牧民族契丹代入匈奴,将杨业代入攻打匈奴的一员猛将,听到猛将因奸臣陷害而死,刘彻怒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知道吗?设什么监军?
  还给监军这么大权利,你怎么不让监军带兵打仗呢?
  这么能打的将军,不要可以给他。
  想到天幕之前说杨业最好的年纪都在抗击北宋,而武将最好的年纪是二十岁到四十五岁之间,也就是说杨业归宋的时候至少四十了,
  归宋第一战打得这么漂亮,怪不得气量狭小的宋皇帝会留下他,是个名将。
  可惜遇错了主。
  要是生在他大汉哪会有这样的事。
  【历史上的杨业是个悲剧,但在这本小说中杨业寿终正寝,退休后安享晚年。没错杨业就是女主收服的第一个名将。
  是怎么收服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赵光义的卑劣了。赵蓁瑜和杨业联手打下五州之地,让朝廷速速派兵支援。
  赵光义好面子,而且他毕生追求就是超越赵匡胤,结果打下燕云十六州三分之一的是赵匡胤的女儿,他却高梁河战败,仓皇逃命,这不是说他不如赵匡胤,甚至连赵匡胤的女儿都不如吗?
  赵光义以赵蓁瑜私自出宫,擅闯边境为由,派禁军去边关将赵蓁瑜捉回来听候发落。绝口不提派兵增援五州之事。
  在他看来五州守不住才是好事,这样时间长了就没有人记得赵蓁瑜打下五州的事。燕云十六州他会凭他自己的本事夺回来,不需要旁人多管闲事,尤其这个旁人还是赵匡胤的女儿。
  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守城意味着没有任何补给,赵蓁瑜能凭着手上的火器震慑出围城的辽军,却无法阻止他们驻扎在远处等着城中断粮。
  赵蓁瑜在守城期间坚持和士兵吃一样的饭菜,知道粮食不够还会配置生长液加速蔬菜的长成,她向城中百姓征粮,以公主的身份承诺等朝廷援军一到,就会十倍偿还他们。
  公主的身份加上神奇的营养液,城中富户和百姓借出自己的口粮。
  这一通下来,一开始为了大饼才跟随赵蓁瑜的将士以及后来被骗的杨业等人都被折服了。
  在古代,有士为知己死,也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
  第55章 五十五章 女人也能当皇帝
  唐太宗时期
  原本在好奇生长液是什么东西的李世民听到这句话眼睛亮了,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好诗!”
  李世民赞不绝口,吩咐宫人, “来人, 取笔墨来。”
  他要亲自将这句诗抄下来。
  飞白体一气呵成,李世民写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观音婢,刚才天幕说生长液,这似乎是个好东西。能加速蔬菜的长成, 必然也能加速粮食的长成。”
  “这本书, 朕一定要抢下。”
  大秦
  秦始皇听到“生长液”三个字,眸光骤然一亮,能加速蔬菜长成,不知道对人有没有用……
  要是有用, 秦始皇想到那个画面,激动得在庭院中走了两圈, 买,一定要买下!
  汉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