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翻身记 第31节
作者:
西兰花炒蛋 更新:2023-12-31 18:54 字数:4363
程珍雪笑道:“幸好是衣锦还乡,要是在城里混得不好,灰溜溜回家,还不知道村里的人怎么看呢。”
程宝菱道:“村里的人怎么看无所谓,就是不知道那边怎么看?”
她没有说“那边”是“哪边”,但大家心知肚明。
大姐给几个妹妹打预防针,“明天按照惯例,我们要去二叔家吃年夜饭,我们好好吃饭就行,别的少说些。尤其是你啊,楠楠,别冲动,我们给爸爸面子。”
程楠嚷道:“干嘛不说宝菱啊?”
程珍雪笑着接口,“当然是因为小妹乖巧啊。”
程楠大呼冤枉,“小妹就是个焉儿坏的,那主意才多呢。”
程宝菱瞪着大眼睛,一副你胡说,我不是,我可是最乖巧纯良的模样。
第39章
四姐妹讨论明天去二叔家团年的事情, 程安国、何佩瑜夫妇也在说这事。何佩瑜现在对程老头、程老太及程二叔一家子人彻底冷心,有的不过是比纸还薄的面子情。
入乡随俗,在清水镇这个地方, 人情风俗免不了, 是以,她给丈夫这个面子,团年那天去程二叔家吃团年饭,大年初一让孩子们去拜个年,再多就没有了。
她从皮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丈夫, 程安国接过来,手心一捏, 他心里清楚这是每年给父母的养老钱。
乡里人家, 一般是家里的小儿子分家拿大头,是以父母的养老归他们管, 白事则由兄弟几个一同负责。若是父母年纪大了,兄弟们家里有钱,有些人家就会每年给老人一笔钱,权当是零花钱。
程宝菱家贫寒, 孩子又多, 加上程老头夫妇年纪不算太大,身子也好,原本不用给什么养老钱。但程老太与同村的婆子闲聊,得知人家儿子每年给养老钱后,逼着大儿子也要每年给养老钱。
不给就闹啊, 程安国毕竟是个老师, 无奈之下,夫妇俩只能从牙缝里省下一笔钱给老人。
以往每到年关, 何佩瑜愁钱愁得要白头,今年总算可以宽裕些了,她把信封给程安国就出去了。
次日就是除夕,吃过中饭,二婶就牵着宝妮来家里,笑盈盈地请大伯一家晚上去家里吃团年饭。
何佩瑜一边给宝妮拿糖果吃,一边笑着点头。
辞旧迎新,清水镇的风俗,除夕这天就要穿上新衣裳。程家六口人均是焕然一新,妈妈脸上还化了一点淡妆,眉毛是前世学过一点美妆技术的程宝菱替她画的,再扑点粉,涂个暖色调的口红,看着又精神又大气。
宝妮见到何佩瑜的第一句话就说:“大伯母,你真好看,跟秀姐站在一起就像是姐妹俩。” 众人一看,还真是!
两人身量胖瘦差不多,何佩瑜穿驼色羊绒大衣,程珍秀穿米色大衣,从侧影看,不像母女,确实像姐妹。 何佩瑜摸摸宝妮的脸颊,笑眯眯道:“我们宝妮真会说话。”
二婶童娟的一双厉眼刷刷刷扫视了屋里一遍,大嫂家没添置大家电,不过她现在城里安了家,说不定好东西都置办到城里家里。
想到这里她就笑道:“我们这里□□俗,搬了新家要摆暖房酒,大哥,大嫂,你们什么时候摆个暖房酒,请我们去城里坐坐?”
何佩瑜不紧不慢地接招,“没搬家,那边就是个小门面,窄得很,这里才是我们的家,不然我们回来过年做什么。”
童娟哈哈笑了两声,“城里不比乡下好吗,大嫂去年是发财了。”
何佩瑜淡淡道:“辛苦谋生罢了,要是进城就能发财,那还不人人都发财了!”
童娟:“大嫂就是爱开玩笑,这羊绒大衣不便宜吧?”
何佩瑜道:“还好,在城里一年到头辛苦,总要捯饬几件好衣裳回家过年。”
以上就是程宝菱耳中的妈妈跟二婶的尬聊。
既然谈到了新衣裳,她觉得自己得开口说句话,反而她家里最小的孩子,童言无忌嘛。
程宝菱状若天真般地说:“我妈妈穿新大衣,二婶也穿的新衣裳。”
神助攻宝妮同学接了一句话,“我觉得大伯母的新大衣好看,我们镇上都没卖的,我还是在电视机里看到过。”
程宝菱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新大衣好看,我妈妈也好看。”
宝妮特别赞同,“对啊,大伯母穿好看。”
童娟扯扯自己身上铁锈红的新棉袄,脸上的笑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输人不输阵,从城里回来的人总是有那么一点自傲,童娟特意穿上新买的衣裳才过来大嫂家。
先前还没觉得自家新棉袄比羊绒大衣差多少,现在被两个孩子这么一说,越发觉得自己的棉袄又土又笨拙,再看看大嫂,轻薄的大衣,黑色的围巾,离子烫卷发,看着又洋气又年轻。
对比着自家,童娟觉得她与大嫂就像保姆与雇主,而她自己就是那个保姆。
待不下去了,没法待了,童娟干笑一声,“大嫂记得过去吃饭,我就先回去了。” 她拉宝妮一起回去,宝妮嘟嚷:“我想在这里多玩一会儿。”
童娟:“玩什么玩,寒假作业做完了吗?”
“哪有大过年的说作业的事……”宝妮看她妈的脸色,明智地闭上了嘴。
童娟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脱掉了她那件铁锈红的新棉袄。
程安民不解其意,“好好的,怎么不穿了?”
童娟瞪了一眼丈夫,“好,哪里好了,别人家有羊绒大衣穿,我穿这件棉袄就像是人家的保姆!你要是不去炸什么金花,我两件羊绒大衣都穿得起!”
程安民自知理亏,不停地安慰妻子,宝妮懒得管她妈,早溜到房间看电视去了。
……
没儿子,村里的人瞧不起你,认为你是绝户,各种事情
上有意无意地轻怠你。
但是!
有钱就能弥补这一缺陷,钱能让人产生一种高贵感,一种距离感。
现在,程家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程家的四个孩子在城里读书,何佩瑜在城里买房做生意,程安国是有正式编制的老师,外人眼里的程家,格外的与众不同起来,算是村里数得上的人家,唯一还差点的就是少个儿子,只是再也没人当着程安国夫妻面提儿子的事情。
程宝菱深深地觉得,自己家先前哪里是缺儿子啊,分明是缺钱。
程老头、程老太的态度转变也是显著。以往地里有什么活,程老头两口子随口就喊了长子去帮忙,如今么,长子是单位上的人,正式吃上皇粮,是有一定地位的知识分子,再动不动就喊他去地里帮忙已经不合适了。
一家人去了二叔家,程老头和蔼地招呼长子,“安国,来,跟我下几盘象棋。”
二叔凑过去看他们下象棋,程家唯一的长子嫡孙程志远问程老太要了钱去买鞭炮。
这一家子男人全然没个自觉,优哉游哉等着吃团圆饭,默认厨房的活儿就是属于女人们。
女人们一年到头,该下地的时候下地,生儿育女,家务也没少做,何以这些个男人们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安安心心等着吃饭?
幸亏自家爸爸不是这样的人。可就是这样的爸爸,也得听老头的话,程安国几次想去厨房帮忙,程老头按住他,“男人窝在厨房里能有什么出息?让你媳妇去忙。”
长子这一两年出息了,程老头也自豪自己培养出了一个吃上国家饭的儿子。
可这个儿子唯有两点不好,第一,被媳妇拿捏,夫纲不那么正,第二,缺个儿子。
每年过年,程老头都会跟长子提生儿子的事情,今天嘛,本打算老话常提,但在他看到大儿媳妇的那刻起,生儿子的话就默默地咽了下去。
在外面做生意打拼,独当一面的女人自有一股凛冽的气势,这种气势绝非以前在家的小媳妇所能比的,程老头难得面对着大儿媳妇犯怵了。
是以,他只敢含糊地说这么一句“让你媳妇去忙”。
程安民笑嘻嘻地说:“爸说得对,厨房里有女人忙就行了,我们男人去添什么乱!”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如此,程宝菱听着家里男性长辈这些话,觉得喂猪糠给他们吃都糟蹋了!
女人们无知无觉在厨房忙活,好在年菜都已经备好,这顿团年饭做起来倒也容易,以蒸碗为主,再炒两个菜,煮一碗汤就行。
蒸碗有蒸肉片、蒸丸子、蒸排骨、蒸牛肉、蒸鸡肉、蒸腊肉等等,炒菜通常是蒜肉茼蒿、红烧鱼,汤一般以甜汤为主。
今年老程家的五棵草终于有座位了。
程宝菱简直恨死只能坐八个人的八仙桌了。她与妈妈逛家具城的时候,找到了一种大圆桌。这种圆桌其实只有一个桌面,来客人的时候直接铺在八仙桌上,就可以当一张大圆桌使用,一个桌子坐十二个人都没问题。
何佩瑜当即买下来,送回了老家。现在吃团年饭,正好派上用场。
程宝菱感叹了一声:“总算有座位了,坐下吃饭的感觉真好啊。”
宝妮接着说:“就是啊,每年都没我们的座位,还喊我们吃饭,算什么团年饭啊。”
童娟瞪了女儿一眼,“以前不是没有这样的大桌面嘛!”
大人们都有一套粉饰太平的饭桌礼仪,大家伙儿吃饭你敬我敬你,其乐融融的样子,真看不出两家人前年差点绝交。
程宝菱发现二婶换下了身上的新棉袄,宝妮悄悄跟她说:“我妈嫌穿它像人家里的保姆。”
程宝菱忍不住偷笑,宝妮苦着脸说:“你还笑哪,都怪大伯母那件羊绒大衣,哎,我妈说要把那件棉袄留给我穿。”
“你这小身板穿不了哇,让给奶奶穿。”程宝菱安慰她。
“花了快一百块钱买的呢,妈说等我不穿了再给奶奶穿。”
奶奶,程宝菱是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今天的程老太实在太安静了。
第40章
总而言之, 这一顿团年饭吃得还算和谐。
二婶会做人,眼瞅着大伯家越来越好,心里没有嫉妒是不可能的, 但嫉妒之外, 还有另一种想法,两家人是至亲,大伯家要是真能在城里落下脚,还能不拉扯兄弟一家人吗?
毕竟,大伯只生了四个女儿, 最大的珍秀都快到嫁人的年纪了,两口子四十多岁了, 也不能指望再生个儿子出来传宗接代, 程家的根也只能是自家的儿子。 程安民跟她想法差不多,两人尽力捧着程安国何佩瑜夫妇。
程宝菱冷眼瞧着这一切, 爸爸现在是半醉状态,兴致勃勃与二叔、程老头喝酒侃大山,妈妈脸上带着微笑,对于二婶的奉承一直是淡淡的样子。
程老太安静地吃饭, 再没说些诸如女孩子不该上桌子吃饭、不能盯着肉吃像谗鬼投胎一样等等这样的不合时宜的话。
只是她的眼神时不时地从妈妈与自家姐妹几个人身上扫过, 程宝菱虽不怕她,但有人时不时盯着你看,心里总有些毛毛的感觉。
程老太心里烧得慌,何佩瑜、珍秀、珍雪三人都穿转羊绒大衣,齐刷刷的三件羊绒大衣!
就连程楠与宝菱两个小毛孩子, 也一人穿了一件羽绒服!
先前听童娟说起是一回事, 现在自己亲眼看到又是一回事。
羊绒大衣贵得很,听说至少要三百块钱才能买一件, 羽绒服同样不便宜,光是这几件过年的新衣裳就要花一两千块钱。
太浪费了,小孩子家家在长身体,今年买的新衣裳明年就穿不下了,挣了点钱就大手大脚,这是过日子的样子嘛。
家里四个女儿,大的置办一身新衣裳也就算了,小的捡姐姐们的旧就成。
程老太摇摇头,她就是看不上这个大儿媳妇,太不会过日子了。
对比这大儿媳妇一家人的光鲜,程老太摸摸自己身上的二儿媳妇淘汰下来旧棉袄,既心酸又恼怒。
谁不想过年捯饬件新衣裳穿,可二儿媳妇偏偏拿了件旧棉袄给过来,当着一家人的面,说是她穿着小了,只穿了一年,□□成新,正合适给妈穿,省的再去买。
程老太收下衣裳,就不好意思再去买了新衣,不然就该被别人笑话老来俏,不害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