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104节
作者:
明照万里 更新:2024-02-18 15:32 字数:4993
虽然远了一点,但是百里之内,刚好靠近一个海岸,如果能将此事托付给赵辰之,他们也能放心了。
主意既定,谢雪斋更不迟疑,即刻带着笔记和人证进宫,打算跟隆庆帝聊一聊改进制盐方法的事。
隆庆帝本来在休息,一听到跟盐有关的事情,就是睡下了也得起床啊,更何况还只是在休息?当场就召见了。
这事是师弟起的头,表功的机会当然要给他,谢雪斋退后一步,示意宋朗旭上前去陈情。
宋朗旭也不退让,把事情从头到尾,关键节点都说了出来,以印证他的话。这些事情都是有据可查的,详实确凿,所以隆庆帝不疑有他,只顾着抚掌大笑道:“国之大幸!竟然让两位爱卿机缘巧合,研究出这样的法子来!”
试问谁不吃盐?就算是王公贵族每日珍馐百味,也需要盐来点缀,盐是百味之首,甚至盐还被限制运送,不许运送给他国,可见它的重要性。
笑过之后,隆庆帝又转为郑重,“那两位爱卿的意思,是要先找个地方试一试方法是否可行咯?”
“自然,纸上得来终觉浅,能不能用还要看实际,只请皇上找到忠诚可靠之人,又有临近海边的地利,让他先试试,如若半年内施行无误,再通晓各地,以观后效。”
“那当然。”隆庆帝已经在心里飞快盘算,该找个什么样的人来做此事,他却先看着宋朗旭说道:“宋爱卿,你觉得用谁好呢?”
谢雪斋心头一紧,生怕师弟一张嘴就举荐人选,要知道这举荐也是有窍门的,可不能胡乱说。
“啊?”宋朗旭一愣,然后不好意思的回答:“臣连朝中有多少大人外放都不清楚,更不了解他们被外放到什么地方,哪里能推荐什么人选?只要皇上觉得他们中心可用,又有才干就行了。”
隆庆帝点头,也对,这事一定要找可靠的人,不成也不会传出去,成了更要保密免得被他国学了去,可又不能缺了才干,对这些事情一窍不通的也成不了事,还要靠近海边......这几个条件一通筛选下来,能选的人就真不多了。
见隆庆帝还在思考,也为了避嫌,二人对视一眼,留下记录笔记就告退了。
进展到这个地步,功劳少不了他们的,苦劳却不需要他们操心,只耐心等候即可。
谢雪斋也没有刻意去打听到底是谁接到了这个秘密任务,虽然他有心举荐赵辰之。
有时候,交情好是一回事,刻意在皇帝面前表达交情好,又是另外一回事,结党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他们两都恍若无事,照旧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跟工作。
只是天气渐热,骄阳似火,又到了热的人受不了的季节。热就算了,还要穿戴整齐,几层衣服捂上,汗水顺着胳膊往下淌,没一会儿就汗湿了。
宋朗旭正在书房里乘凉,时不时还要往地面撒些水,水蒸发带走热量,这才稍微凉快一点,又有井水里泡过的瓜果吃,暑气顿时散了一半。
“你倒是好享受!”敬恒一进门,就觉得室内舒服不少,半是抱怨半是亲近的说道。
“先生来了!”宋朗旭连忙放下手中东西,小嘴一抹假装没事,“难得先生回来一趟,可是有什么要事?”
“要事倒是没有,好事却有一桩,你干不干?”
“当然干,先生有命,莫敢不从?”
他答的爽快,敬恒心里也高兴,就把事情简单说了。
敬恒先生一直担任着浩然书院的山长之位,教出了无数的学生,但最近,书院的学生有些心思浮动,心不在焉。
敬恒就想着,大约是前路茫茫,他们失去了前进的目标,所以一时有些颓丧。有感于此,敬恒先生就想着给他们找个能看见的目标,比如宋朗旭这个同样好让书院出身的“优秀毕业生”。
宋朗旭听完还以为是什么大事,直接就答应了。别的关系先不论,当初还在求学时,敬恒也一样是他的先生。
只是单他一个未免不美,宋朗旭想了想,“要不要我寻两位同僚过来,也不必搞的太隆重,只当是一场诗会而已?”
“那当然好啊。”敬恒道,“多几个人也多点热闹,只是人选你自己斟酌。”
“嗯。”宋朗旭在心里盘算有哪几位同僚出身不高靠着勤学苦读一路考了上来,用他们来激励学生,最合适了。
他继续说道:“对于这些还在读书的学生们来说,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还早,目标太过远大,就跟天上飘着的风筝一样,太远了。反而是目之所及能够踏着阶梯上去的三层小楼,最适合作为他们的目标。”
像敬恒这样的大佬,对学生来说真的太远,根本不能理解有多牛逼,反而是宋朗旭这样的新锐进士,春风得意,才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敬恒还没升起的几丝小郁闷,就这么被抚平了,他带入自己,还真觉得有道理。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宋朗旭去找平时相熟的几位翰林,他们听过之后,倒是有心想去,问了时间不冲突,就答应下来。
自然有人听了几句,觉得他们傻乎乎的,没事儿去给自己找事干,跟学生们一起又没有什么好处。
姜保却只是看了那人一眼,郑重其事的说:“闻道有先后,这条路上,我们也不过是先走几步路,难道还要鄙夷后来者?谁知道后来者里,有没有“达者”?”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一句俗话说的那人面色讪讪,不好意思的走了。
事情定了下来,找好了休沐日,宋朗旭跟同僚二三人,一起去了浩然书院。
重临故地,自有一番感慨,看着以前熟悉的房屋,先生们,宋朗旭涌起几分感慨来,还有那些依旧在教书育人的先生们,看见他回来,还能叫出他的名字。
宋朗旭一一问候过,这才带着同僚进了课堂,结果室内空无一人,他正疑惑时,路过的李先生说道:“不是这儿,是以前的练武场!”
“等等,练武场那么宽敞.......?”宋朗旭满头问号,这该有多少人过来参加这个文会啊。
李先生笑的不行,“还当自己是从前那个小书生吗?一听说你要回来,整个书院都轰动了,都想来参加这个文会,我的门槛都踩低了两寸,全是走关系的。”
又不能拒绝,人又多,山长一狠心,干脆就把场地转移到练武场,这才能放下这么多人啊!
姜保咂舌,“这也太多了。”练武场唉,该有多大?
“大概是从前没有见过这样的架势,想来看一看吧?”亲生的先生,他还能怎么滴呢?当然是原谅他。
宋朗旭转移方向,朝着练武场走去,刚刚看到练武场的院墙,先被这架势唬了一跳。
各个眼珠子都带着绿光,如狼似虎的盯着他们这四个人,要不然碍于先生们也在,能直接扑过来把他们吞了。
宋朗旭额头留下冷汗,也太夸张了吧?
师长有命,莫敢不从,宋朗旭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打了招呼,然后就被问题淹没了。
*
书院学生们难得能得到跟翰林们接触的机会,心里积压已久的问题喷涌而出,畅所欲言,问题千奇百怪,问的人招架不来。
宋朗旭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好奇和思维,也不是人人都是老古董的,能答的他都会回答,不能答的也直言相告,或者让对方自行思考。
对方听后若有所思,思路开拓,高呼着悟了悟了,奔跑远去。
宋朗旭:???
看来真是读书压力太大,魔怔了。
不光是宋朗旭忙,其余三位同僚也被问的满头包,后来有样学样,也说可以慢慢思考,问题不是一天能够解答的,这才把人打发了去。
好容易这场文会结束了,宋朗旭把人领到饭堂去,苦笑着说:“三位都辛苦了,是我招待不周,没有提前布置好。”
姜保还没说什么,偏是平时最沉默寡言的肖修撰淡淡的说:“这也没什么,鼓励后辈而已。”他顿了顿又说:“换成是我,能够在书院里看到新晋的翰林,不管最后有没有问到问题,有没有解答疑惑,精神含义就足够了。
前方有一盏明灯,微微散发着光亮,不管灯有没有照亮道路,只要它还在,就够了。”
剩下二人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四人相视一笑,举起茶杯。
四人经历了相同的事件,彼此都感觉亲近了几分,就不免开始说起求学时候的经历。
肖修撰和另外一个王修撰的经历,就是所有科举人的缩影。家中世代贫寒,代代只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果不努力奋发,只能一代代的穷下去。所以在积攒到一定家业后,点灯熬油似的,咬着牙齿要供出一个读书人来。或是成功或是失败,终于遇到一个天赋还算不错的,这才有了今日的他们。
“你们辛苦了啊!”宋朗旭摇头感慨,“我的情况倒是跟你们也差不多,区别就是先祖辈有人熬出了头,至少还留下一点余荫,借着这点余荫,才一点点的爬了上去。”
他主动开自己的玩笑,“我小时候可是笨的要死,学算学都花了半个月,刚玩了一天,又忘了个精光!”
“那后来呢?”姜保兴致勃勃的追问,小时候笨,都能盖过他们勇夺第一,到底是天赋觉醒,还是勤能补拙?
“后来啊,家中遭逢大变,没有能够顶门立户的人,只觉得脑子一下子就清醒了,明白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就开始努力读书了。”宋朗旭对着同僚歉意的表情说,“别这样看我啊,这不是天降大任,苦其心志吗?”
宋朗旭说完了自家事,终于轮到姜保了,姜保的筷子一顿,还是说道:“我跟宋兄的情况类似,我母亲是继室,父亲过世后被赶了出来,独自讨生活。好在族中还有明事理的长辈,多加看顾,这才顺利成长。”
宋朗旭接了一句:“幼时瞧着天大的委屈,天大的困难,如今倒回去看,也不觉得苦了。”
他拍了拍姜保的肩头,“都过去了。”
是啊,他们不管如何,都熬出头了。
四人心生感慨,再次举起茶杯:“敬读书人!”
“敬不放弃的读书人!”
第一百三十四章
刚才提到这个话题, 宋朗旭本来就是有意打听姜保的家庭,果然跟他想的差不多,必然是不得重视, 才会身边只跟了一个稚嫩的小厮于鱼。但家中也必定有一定浮财, 才能供养着他专心读书, 不解俗务。
要是他肯听劝, 也能改正,倒也不失为一个良配......等等!什么思维又歪到这个地方了, 打住打住!
宋朗旭甩甩脑袋,把这种想法扔出自己的脑袋瓜,可不能想了, 越想越是会在意,还会产生一些暗示, 快点想点别的!
宋朗旭把目光转移到外头饭堂的人群里,视线一扫, 咦?怎么好像发现了一个熟面孔?他认认真真打量,发现的确是熟面孔。
柳治衡怎么在这儿?
宋朗旭转念一想,柳兄已经在两年前, 开始搬到京城求学了,但他的书院好像跟浩然书院, 没什么联系?他又是怎么进来的?
他跟三位同僚暂时辞别,轻轻绕到柳治衡背后,正要吓他一跳时, 坐在柳治衡对面的男子恰好抬起头来,不明所以的喊了一声, “柳兄你.......背后有人?”
柳治衡当场乐不可支,扑哧笑出声后才转头说:“我倒要看看是什么人?”说着转过来一看,
“朗旭?”
宋朗旭故作生气:“好啊,明明来了书院,竟然躲在后头不肯让我发现,是不是跟我生分了?”
柳治衡左瞧右看,这才低声解释着:“哪儿能啊!我这不是到了地方才晓得,你来了吗?”如果提前知晓,他也不会带着同窗过来了。
宋朗旭也没生气,心知中间有误会,刚才作弄下柳治衡,就转为认真,“好了好了,不闹你了,既然今天难得碰见了,下午请你吃茶。”
“那你的同僚那边......”
“没关系的,本来也约了上午,他们各自下午还有事,等会儿我把他们送回家也就完事了。”宋朗旭叮嘱了几句,“记得在后门那儿等我啊!”
柳治衡目送宋朗旭离开,坐在他对面的男子难掩惊讶:“柳兄,没想到你人脉如此宽广,连状元郎都认识!”
谁不知道当今状元郎啊,不仅文采斐然,还是个实干的,单看他经手过的事务,就明白他是个多么能干,巧干的人,甚至有人私下开了盘口,赌他会成为最年轻的内阁大臣。
不瞒人手,他也这么觉得,还悄悄跟了一两银子。
“是吗?我觉得还好,朗旭跟我家是世交,父辈有些交情,我们也彼此相熟。”柳治衡还真没想那么多,淡淡回答着。
他隐隐感觉到对方的异样热情,故意岔开话题,不准备继续聊这些,对方却兴致勃勃毫不见外,一直嘚吧嘚吧说个不停。
宋朗旭把三位同僚送走,又奉上笔墨纸砚准备的礼品后,这才转头去找柳治衡,准备了解他的近况,还需要点什么。
柳治衡好容易摆脱同窗的絮叨,二人找了个茶楼,就说起彼此的事来。
柳治衡之前已经中了举,虽然名次不高,但也到底是中了,为了力求稳妥他才打算积蓄力量冲击会试,也是为此才搬来京城。
中了举人终究还是不一样的,不用发愁生计问题,能够专心读书,也让柳伯母省了不少的心。
他如今的生活,平淡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