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208节
作者:
霜白月明 更新:2024-03-29 15:56 字数:4397
妇人脸上更加愁苦了,但是没有法子,只能拿着方子转去找药童抓药。
李小寒扫了一眼,以往认识的宁大夫等人都不在,想来如今这些大夫都忙得紧,反倒是后院掀起帘子出来的一个年轻药童看见李小寒,不敢置信的微微睁大了眼。
“李……李姑娘?”
“小石大夫,是你啊。”李小寒笑道,当年她第一次上仁和堂卖三七,就是小石大夫经手的咧。
听见李小寒认出自己,小石师傅大喜。
人与人之间的际遇实在难以预料,小石师傅从没想象过当初背着背篓来仁和堂卖药材的李姑娘会这样成为传闻中的人物,而自己依然还是仁和堂里面处理药材的一名药童。
而李姑娘,还记得自己。
小石师傅笑开眼,热情迎上前去前道,“李姑娘,你是要抓药吗?是给什么人用呢?”
“小石师傅,我不用抓药,我来送药的。”李小寒笑着说道,示意李贤东送上带过来的大蒜素。
仁和堂一向跟平山村有合作的,只是这一场突如起来的战事扰乱了许多的计划。
“啊,是大蒜素。太好了,来得太及时了。”小石师傅惊喜的低喊了起来,这药现在实在是太紧缺了,“来,来,快进来。”
几人进了里面,小石师傅赶紧的把掌柜叫进来,双方清点了数量,十分熟练的结清了货款。
“李姑娘,这大蒜素,可还能提高产量。”末了,掌柜脸上愁苦开口恳求道。
“掌柜,按咱们的交情,我也不瞒你,现在我们也只有这么多。最重要的,是缺原料。若是你有办法找到原料,送到咱们这里来,我立刻安排人手给你处理。”
大蒜素的提纯,是需要大量的大蒜原材料和酒精提纯的,但是齐城定城先后两场战争,定城附近大部分的大蒜早被官府征收了。
而平山村的原酒也已经耗尽,如今没人舍得再用粮食酿酒。
“是呀,都缺。”掌柜感叹道。
他在府城里,又是药堂掌柜,知道的比一般人多多了,自然明白李小寒说的是真的。
两人相视苦笑,李小寒安慰道,“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会慢慢好起来的。若是我们有了办法,一定优先安排给仁和堂。”
掌柜也尽力提起精神来,“那就麻烦李姑娘了。”
谈话间,已经有大夫要求开出大蒜素,还有其他人找掌柜,看他们忙的团团转,李小寒连忙告辞出来。
出了仁和堂大门,油然而生一种茫然之感,整个定城就像重伤过后,如今还没有喘过气来。
知道这点,她们却无法做什么去改变,让人心里沉甸甸的难受。
李小寒也不想去找张辅,不知道负责后勤的张辅该忙成什么样呢。自己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那就不要去打扰他了。
“爹,我们去谷门巷子里看看吧。”谷门巷子里他们家不知道好不好,去看看她们也安心。
一行人转头去了谷门巷子,巷子离城门远,倒没有被拆了。
就是,被盗了。
小贼估计是翻墙进来的,只偷了厨房里的粮,正房厢房的东西都没有丢。
认真检查了一番,确认只被偷了点粮食。
这个世道,要查当时那个情况估计难以查出来,即使查出来了追究起来也心梗。
李贤东换了锁头,把门锁好了,一行人准备回家。
来得时候满怀希望,以为城里比村里要好,结果城里也没好多少,呆在这里不如回家休整田地。
一行人悄悄的回家去,路上忽地有人大喊,“有商队来了,有商队来了。可以白蜡换粮食,大家快去啊!”
“在哪里?”
“西市。西市。”
“哪里来的商队?”
“不知道啊。管他哪里来的,有粮就行。”
街道两旁紧闭的房门被匆匆打开,大家奔走相告,很快的有人挑着白蜡出来了——城里人也是有田地的,今年的收蜡是没有商队来,后来李小寒提议官府统一收购,但价格相对自由交易便低了一些,有余钱的人家便想留着观望观望,结果观望至今。
也有人家是拿的自用的白蜡,当时价格低,许多人家便囤了些,这个东西时常要用的,逢年过节更少不了,价格合适早些时候囤了好好保存又不会坏。
如今全都没啥大用,不如拿来换了粮,毕竟不点蜡可以,不吃粮可不行。
还有些人家怀里攥着钱拿着粮袋便出门了,说不准可以拿钱买呢。官府的粮铺子限购,还是再囤一点让人心安。
“走,我们也去西市看看吧。”李小寒说道。反正他们时间还来得及,难得听到这个好消息。
一行人去到西市,许多住得近的人已经到了。人潮乱糟糟的,许多人围在一处闹哄哄的。
李小寒眉头先皱起来了。
“你们这些齐城人是不是欺负我们。明明刚刚还是六两蜡换一斤精细粮,两斤粗粮。现在你告诉我,要八两蜡才行。你当场加价,再没有你们这样做买卖的!”
“爱买不买,不买走开。”
“不是,你这是什么态度!信不信我们揍你。”
“谁揍谁!来啊。怕的人是怂逼。我告诉你,不是你们定城邀请,我们还不想来呢。揍一次我们以后再也不来吧。”卖粮的人把粮斗一扔,丝毫不让。
显然这几句话镇住了定城人,说狠话的人牙齿咬得咯咯响,却不敢真的出手。
有那年纪大的老汉抹下脸,上前陪笑道,“这位老爷,我们是诚心想买的。你看看,这个价格能不能维持原来的不变。要不,七两?我们的白蜡可是好白蜡,早先官府里收的价格还更高呢。”
“不当吃不当穿的东西,再好也是锦上添花,没用。我们的粮食可是雪中送炭的救命粮。哪个好哪个不好一目了然。”
虽然说的是真理,但在缺粮多蜡的定城人面前说这话,无疑就是捅心肝。
为了粮食,众人还不敢反驳。
“谁在说我们定城的白蜡。”李小寒高声呵斥,从围观的人群中缓缓上前。
她身骑大马,身后又带着士兵,气势凛然,众人纷纷为之让道。
第201章
“谁在说我们定城的白蜡。”李小寒骑马从人群后缓缓而出。
众人为其气势所摄, 一边避让一边低声偷偷讨论。
身穿男装,却是女声,似乎是不想人认出她的身份, 但是又不太介意暴露自己女子之身。
尤其定城人, 总觉着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 只是一时半会之间想不出来——感谢现代化妆技术,李小寒虽然过了几年, 但是当年也是练过几招应付各种场面的人。
定城的人疑惑,商队这边却是在嘀咕,看李小寒这行人,气势非凡,很有可能是某些有权有势的人物,他们便先礼貌了三分。
当然, 也只有三分, 毕竟现在定城人需要他们的粮。如今的定城, 就是一群嗷嗷待哺的病号, 命脉全掌握在有粮的人手里。
“敢问这位姑娘姓名?为何插手我们的事情?”商队很快有人出来主持局面。
“我是谁不重要。你说有人邀请你们过来的,你们的领事人是谁?我找他。”李小寒却不正面回答, 只找话事人。
商队的人面面相觑, 面露犹豫之色, 不过行商之人终究十分有眼色, 见李小寒如此高调, 气势逼人, 显然是不可糊弄之人, 思虑片刻之后, 终究是将李小寒请了过去。
周围着的人见此更是议论纷纷,心中便生出了许多希望, 这姑娘,一看便是定城人,定城人总会帮定城人吧。
忽地,有一道声音惊讶喊出,“我认出来了,那是李姑娘。”
此话一出,很快引起众人的共鸣,许多人纷纷事后诸葛亮,“对,对,是李姑娘啊。我就说,怎么这么眼熟。换了套男装,我竟然认不出了。”
“人太多,气势有足,一事认不出也不奇怪。”
“从前李姑娘出门不是这样子的呀?”
“嘘,听闻那朝廷的人想抓走李姑娘,可不得小心点。”
“那是,再小心的都不为过。”
定城的人议论纷纷,一脸自豪之色,商队的人也顾不上刚刚的冲突,厚着脸皮小心翼翼的确认:“什么李姑娘?”
“就是教我们做白蜡的李姑娘啊!”回话之人昂首挺胸,十分自傲。
商队问话的人神色一变,很快便有人匆匆追上前去,想来是汇报更高的话事人去了。
于是,待李小寒在商队落脚之处坐下,一盏清茶还没有喝尽,商队的人已经换了一个态度,主事的人很快就迎出来了。
“李姑娘,久仰大名啊。难得你光临贵地,实在是蓬荜生辉啊。”
主事人是一个中年富态的男子,快步走出来,脸上笑眯眯的,完全看不到刚刚他的手下态度是如此的不耐烦,“我姓陈,是这次商会的总负责人,年岁大了,你叫我一声陈老爷就成。”
知道李小寒的身份,陈老爷心里苦,底下的人不知道,只觉得他们商队不远万里将粮食运到定城来,还要分散售卖这么麻烦,简直是送上门,十分低声下气了。
要知道,这是粮食耶,这个世道里,他们粮商可受欢迎了。
而且定王和朝廷早前在齐城打了好几个月,现在他们巴巴的送上门来,实在是心里委屈,要没有点怨言带出来,那都是成佛升仙了。
只陈老爷知道,他们这趟除了卖粮,实质是带着更重要的任务来的。这任务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却与他们以后的性命攸关。
“陈老爷,欢迎欢迎,听闻你们一路从齐城过来,实在是辛苦了。我代表定城众多的蜡农,欢迎你们。早知道你们过来,我们应该招待一杯水酒的,实在是失礼了。”
李小寒也笑眯眯,不明就里的人看来,完全就是一幅主客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的样子。
但是陈老爷这种商海里浮沉过的,却是立刻就明白了话中隐含深意:李小寒已经猜到他们从齐城而来,李小寒代表蜡农,刚刚他们的人却压了蜡农的价,李小寒这是上门讨说法来了。
“李姑娘,请坐请坐,来人,上茶。”
陈老爷也是风里雨里走过来的人,虽然心里一咯噔,但是脸上没露分毫,只做十分热情道,“听闻围城之战打了许久,民间缺粮,我们心里急啊,紧赶慢赶来到,不免便失了些许章法,还请李姑娘多见谅。”
生意场上便是如此,一来一往,东风西风,陈老爷也有自己的回应:我们看你们缺粮,我们便紧赶慢赶的过来了,有些许不当之处,比如临时加价,你们定城便不好挑剔了吧。
“可不就是,心里急啊。说句直白话,如今咱们定城和齐城的老百姓,实在是飞来横祸,同命相连啊。我们更应该是齐心协力,互通有无,共道难关。”
我承认咱们急,但咱们是互通有无,是平等的,可没有谁求谁的道理。
“说道互通有无,我们有一个地方需要李姑娘帮忙,就是李姑娘那大蒜素,能不能拨一点份额给我们。你看,战乱纷纷,多少人等着救命啊。”
陈老爷立刻顺杆子往上爬,转到另一个事情,也是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上。
其实若是李小寒在家里,应该已经看到齐城商队派去平山村求药的代表了。只不过没有想到,李小寒居然来府城里了,两帮人完美错过。
齐城商队并不是无所求的,他们来辛辛苦苦带着粮食来定城做生意,最关键的是为了乱世里救命神药——酒精、三七止血粉、大蒜素。尤其大蒜素,据闻有起死回生,阎罗王手里抢人的本事。
可惜他们知道的消息,这大蒜素只有军方和李家出产,定城军方就算了,自己产的都不够用,大头兵将领们争得脸红耳赤。而李家产出十分有限,只供给了江南商会、仁和堂和青帮三方。
据说李小寒做生意十分保守,加钱加物都难以说动她增加产量,但是无奈她做的是独家生意,所以只能依着她的路子走。
齐城如今,十分需要这味药,更胜于其他,因为大蒜素,实在太对症,太无可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