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作者:
听风煮雨夜 更新:2024-05-02 14:07 字数:1826
如今的日本的国内局势可谓是波云诡谲。
其国内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但惊涛骇浪,已然是在酝酿之中了。
也就是现在满清的残余势力内部也比较不稳,索尼在成为清国执政之后,还在通过政治斗争来稳定内部。
否则的话,满清说不定都会插一脚进去。
……
大明光复七年,三月!
来自莫卧儿帝国的使团终于抵达了大明南京。
莫卧儿帝国使团的正使,乃是奥朗则布汗的长子,莫卧儿帝国的第一继承人,哈克杜巴。
为的就是对应吴周那边派出来的吴应雄。
也可见双方对此次和谈的重视,派出的都是相当有份量的人物。
哈克杜巴站在船头,望着远处逐渐拉进的南京码头,其眼神中满是复杂。
原本在他的认知中,莫卧儿帝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了。
可直到他翻阅高原,来到汉地,他才知道,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现如今的川蜀虽然残破,但却也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
朝廷组织人力物力修缮道路,开发抛荒的田地,以及各种轻徭薄赋的政策,都是大大刺激了川蜀方面的民生恢复。
可即便如此,川蜀其实也没能恢复元气。
在哈克杜巴眼中,其实也就那样,在川蜀的时候,他并看不出大明的富庶和强大。
反而是感觉有些地广人稀。
可是,直到他顺着长江东下,进入湖广地界。
长江航道的繁华和富庶,简直令他有些不敢相信。
过了湖广之后,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了。
越是东下,哈克杜巴便越是震惊。
沿途所见所闻,让哈克杜巴恍然意识到,这个国家,好似没有贱民。
他沿途完全没有看到衣衫褴褛,瘦的和竹竿一样的贱民,甚至他在沿途所经过的城市中,连一个乞丐都没有见到过。
当然,哈克杜巴这里所说的贱民,并非种姓上的贱民。
而是对流民的另一个称呼!
在哈克杜巴看来,大明的权贵不一定能比他们莫卧儿帝国的权贵更有钱,更奢侈。
但大明的底层百姓和莫卧儿帝国的底层百姓比起来,却和活在天堂里没什么区别。
大明的百姓大多都穿着体面,不说多奢华,但最起码比较干净,即使有补丁,也没有衣衫褴褛。
几乎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因为人的身形和脸上健康的面色是骗不了人的。
长时期挨饿的人,和长时期能吃饱饭的人,面色和身形上的差距绝不是一点半点。
但更令哈克杜巴感到震惊的,则是大明的识字率。
在进入大明之后,顺理成章的他便也养成了看《大明日报》的习惯。
在哈克杜巴看来,通过报纸来宣传国家政策,这样的手段实在不错。
可令哈克杜巴没想到的是,他在长江沿岸的城市停留修整之时,竟然经常能看到有三五人聚在一起,共同观看一张报纸。
并且,这些人还能对着报纸评头论足,议论朝政。
而这里面,可不光是有穿着体面的富贵人家。
更多的也只是穿着普通的平民。
甚至还有一些明显是在码头上干苦力的扛包的工人,在拿到报纸之后,也能评头论足的议论上几句。
哈克杜巴实在是被大明的识字率给吓到了。
这么多人识字的吗?
其实哈克杜巴不知道是,对大明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大明的识字率本来就是世界第一。
万历年间的时候,大明的识字率差不多能高达百分之十五左右。
虽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只认识一些常用字,可这百分之十五的识字率,也是足够吓人了。
而在崇祯年间,大明虽然连年战乱,可死在战乱中的基本上都是底层,识字的人比不识字的人更有价值,自然更容易活下来。
大明的识字率反而是有了些许上升!
而在崇祯年之后,虽然大明亡了,这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来得及被满清的文字狱和愚民统治祸害太久,所以,识字率并没有下降多少。
哪怕是江南这样的文风鼎盛之地被满清血洗,大明的识字率保守估计也还在百分之十上下。
而在大明光复之后,朱宏煜又是进行了大规模的扫盲。
这几年下来,也算是卓有成效,大明的识字率现在最起码有百分之三十。
当然了,这百分之三十里面,大部分也都是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
并没有经历过专门的系统性的学习,攻读文章肯定是做不到的。
可这其实也就够用了,大部分人又不准备去考科举,认识一些简单的常用字,便足够生活所需了。
最起码用来看报纸是没问题了!
而这百分之三十的识字人口,又因为工商业发展,而大多集中在城市里。
所以,哈克杜巴才会看到令他无比震惊的识字率。
他不知道的是,在如今大明的山野乡村之中,多的是大字不识的老农。
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就是这个道理!
哈克杜巴虽然还没有见识过大明的军队,但光是从他沿途所见的这些大明的社会细节里,便可以知道大明究竟有多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