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2 14:14      字数:1828
  不过经过此事之后,原本有些坐大的士家豪强全都被剃了头,索、张、贾等士家全都被打压了一波。
  只有皇甫氏付出了一个皇甫陶,但皇甫家子弟极多,近些年又有皇甫重、皇甫商冒出头,文武双全。
  从此次世间就可以看出秦国谁是第一大士族,皇甫氏能沉住气,其他几家全都坐不住。
  度田之后,又清理出三十多万人口。
  抑制了豪强,扩大了百姓的生存空间。
  很快,百姓们就发现山林河湖再也没有人拦阻他们渔猎樵采,收取高昂的抽成,矿山也被收为国有。
  豪强们的不法之事大规模减少。
  度田初步完成,均田制才算是真正落了地。
  在度田的基础之上,算赋和口赋也可以收取了。
  两种税始于秦商鞅变法,名目是“为治库兵(兵器)车马”,算是一种军赋,汉代成为政府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算赋每个成年男丁每年一百二十钱,口赋则是对未成年收税,每人二十钱。
  这两项被杨峥直接摊丁入亩,并入田赋之中。
  百姓不需要交钱,直接交粮食,免去中间商赚粮食的差价。
  算赋和口赋也是抑制豪强和宗族的一种手段。
  奴婢的算赋口赋是百姓的两倍。
  一个普通家庭交不了多少,但拥有大量土地和奴婢的豪强则需要多交。
  杨峥还成立了一个税务司,专门招收河曲、朔方长相丑陋,汉言不利索的羌胡为税吏,挂在度支尚书职下。
  郡吏和县令的任免权也收归中枢,本郡县人不得在本郡县为官为吏。
  乡里的三老、亭长、里长、什长、伍长全部纳入镇抚司、宣义司的暗中审查之中。
  至此,杨峥才真正把蜀中纳入秦国。
  也让秦国走上正轨。
  秋收之后,朔风乍起,肃杀之气越来越浓烈。
  中原这几年都是大丰收,府库逐渐充实起来,又没有大战事,实力快速增长,襄阳之战对于中原而言只能算小动静。
  几乎没有什么恶战,东吴就撤走了。
  而襄阳之战让洛阳君臣的信心高涨。
  不少人已经在高呼收复关中。
  洛阳陷入争论之中。
  颍川士族不希望与钟会兵戎相见,这两年钟会老老实实,认为可以和平演变。
  而以贾充、王祥为首的并州士族、山东士族则认为应该快速击灭钟会,不可让其坐大。
  究其原因,离淮北最近的是山东。
  山东士族天天被钟会的刀子顶着,当然不舒服。
  至于贾充,一向视钟会为眼中钉。
  司马昭最终选择攻打淮北。
  令安东将军、豫州都督司马骏、青徐都督卢钦、扬州都督王沈、江北都督司马亮四镇大军十五万,先行合围淮北。
  司马昭在洛阳按兵不动。
  太原方向,陈骞、刘弘五万步骑卷土重来,这一次连慕容涉归拿出五千精锐骑兵,以长子慕容吐谷浑为将。
  另外两家宇文、段部也分别凑出三千骑。
  拓跋鲜卑内部仿佛达成一致共识,再度出兵五万,围攻雁门。
  南匈奴刘渊尽起五部,凑出两万步骑,夹击雁门。
  一时间,天下风云激荡,大战的气息弥漫关西关东。
  司马昭左右开弓,狗腿子全都派上,来势汹汹。
  “攻太原为假,攻淮北为真!”陈寿近些时日比较得宠,什么事都喜欢多一嘴。
  卫瓘、庞青、李密、张辅等近臣不在身边,陈寿一家独大。
  杨峥想了想道:“不然,此次辽东三部全部派上,河北一线大军超过十二万,太原兵力只有两万,陈骞老谋深算,必有攻取太原之心。”
  各种情报显示要攻打淮北。
  但兵者诡道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若是太原打开局面,杨峥相信司马昭一定会提兵北上,夺回太原重镇,解去洛阳头顶上的利剑。
  钟会在淮北,被诸镇合围,跑不了。
  而收回太原机不可失。
  司马昭的二十多万中军还没动,南北两面投入战场的兵力都快三十万了。
  这才是家大业大。
  秦国领土两倍于中原,但控制的人口却不到中原的一半。
  司马昭有正统在手,大义名分号召之下,周边诸势力皆愿为其所用。
  可见曹魏的招牌还是管用的。
  “大王英明,属下不及也。”陈寿一脸惭愧。
  “无妨,各司其职各尽其事。”杨峥安抚道。
  有谏议有想法说出来最好,没必要在心里藏着掖着。
  不过只从陈寿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在兵略上有所欠缺。
  不是所有人都文武双全。
  杨峥调回归信城的庞青,居延的刘珩,朔方的文鸯,六万步骑分三批向临晋集结。
  其实内心中,杨峥不想打这一场大战。
  毕竟秦国度田刚刚完成,国力也进入快速增长期,尽管司隶地区没有收税,但税赋依然是去年的四倍。
  大部分是来自豪强、商贾、部落豪酋,尤其是蜀中,天府之国所言非虚。
  所以百姓的负担并不重。
  另外,中军是刚刚扩招的,欺负草原上部落还行,东西大战,杨峥心中没底。
  不过天下之事往往如此,不会按部就班的等你准备好一切,会充满各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