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作者:仗剑至天涯      更新:2024-05-02 14:39      字数:1931
  “陛下,京畿卫戍调整一事,能有序的推动落实,并非是军机处的独功。”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行礼道:“特别是涉及裁撤卫所,如果没有陛下当初所指方向,想推动此事落实,不仅是困难重重,且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
  将世袭卫所官群体和治下军户群体隔开,将卫所下辖的屯田,悉数编进地方官田,以较低的佃租,分田叫这些军户租种,的确减少很多矛盾。”
  崇祯皇帝点点头说道:“朝廷决定分批裁撤卫所,不代表就不管这部分群体了,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要想到他们的死活。
  仅靠这部分去分流是不够的。
  像你们军机处所做,将各地卫所之中,遴选出一批青壮,分流到京城建设、整饬驰道、整修水利,西山募工等事上,就很不错。
  让他们能赚取养家的银子,让他们能吃饱肚子,这种直观的对比改变,相信不会有人再愿意过被剥削的日子了。”
  大明的卫所制和户籍制,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不去逐步的谋改,那大明就会被拖死。
  像大明所设下的卫所,非但不能给国朝财政带来活性,相反还占着不少财政开支,这就是不好的。
  而户籍制度就更是僵化了,被划拨进军户、匠籍、贱籍等庞大群体,被一小撮利益群体控制着,遭受着惨无人道的盘剥和欺压,这些都是不安稳因素,稍有不慎,就会在地方爆发叛乱。
  适合明初的制度,不一定适合明末,毕竟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唯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国朝安稳。
  “陛下,京畿卫戍调整是明确落实了,不过戍守各处的军队,果真要按各处定编所造兵册,以银钱来实发兵饷吗?”
  王洽拱手作揖道:“按照蓟密永三协各处,外加宣府镇各处,以及拱卫京城的京营,这批军队的规模,在崇祯四年就要募满所定建制,那规模将达50万众。
  倘若用银钱实发兵饷,仅仅每月所拨开支,就是75万两银子,一年就是近千万两的开支啊。
  现在国库这边,一年的赋税才……”
  “那不是还有一年缓冲吗?”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别的地方怎样朕不管,但京畿卫戍这一区域,所驻守的各部大军,必须以银钱来实发兵饷。
  那粮食和棉布等冲抵兵饷,期间有多少贪腐行为,你们不是不清楚。
  崇祯二年的那场外敌侵掠,朕不希望再发生,所以这批军队的兵饷,将采取新的方式实发兵饷,朕要绝对杜绝吃空饷喝兵血的行为!”
  王洽所提出的担忧,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无非是开支太庞大,无法确保国朝财政能坚持下去。
  供养一批能打仗的军队,是极其耗费银子的,不过这件事情就算再难,崇祯皇帝也必须要做下去。
  这50万军队建制,要在崇祯四年悉数募齐,落实操练演武诸事,特别是30万建制的三大营,这是以后征战草原、辽东的强军。
  何况每3个月发放一次的兵饷,这批规模庞大的军队,并非只进不出啊,他们都有家眷吧,都有婆娘吧,都有孩子吧,最后肯定是要花出去的吧,崇祯皇帝要通过这批军队,来承载新制钱的流通。
  只要能将新制钱流通起来,那朝廷就能通过所铸新制钱,长期获取一项稳固财源,等到大明境内,明确崇祯皇帝所定新制钱,这期间所获取的财源,就会是一笔庞大的收入。
  通过这批稳固的财源,就能让崇祯皇帝在其他领域,去建设落实心中所谋,逐步推动大明的改变。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以后拱卫京畿的诸军,相应发放兵饷的制度,必须明确到兵部拟定财政开支,户部进行核算,军机处发放兵饷票据,汇通票号负责实发,并向有司衙署提供票据,收回所拨兵饷数额。
  让诸军麾下将士,自己实领所得兵饷,以后京畿卫戍所辖诸军,敢再发生闹饷之事,那就能有效查出是谁徇私舞弊!
  有司大臣若是有反对此事者,叫他们直接来找朕,你们军机处这边,给朕绝对落实好此事。”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道。
  吃空饷、喝兵血的现象,想要绝对拔除掉不现实。
  毕竟总有一些人,会被钱财所迷惑住双眼,抱有侥幸心理,但是崇祯皇帝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遏制住贪腐情况,确保多数人的利益,这样他就能得到50万强军的绝对效忠,到时真出现任何问题,那冲在最前面的,必然是这帮将士!
  身逢这等暗潮汹涌的局势下,能以此获取一支支强军的效忠,这对于崇祯皇帝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这本就是不现实的问题,所以崇祯皇帝要进行量化,把其中的难度拆解开,逐步去改变,逐步去落实,等到了一定的层次,就算真遇到棘手的问题,也能得到相应的解决,改革不是拆房子,要统一思想才行。
  第三百零八章 河南巡抚
  笼罩在大明上空的阴霾,在崇祯皇帝的不懈努力下,被刺破一角,让阳光得以撒进人世间。
  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局势,也算是有所缓和,这使得崇祯皇帝不再那般被动,特别是困扰大明的叛乱趋势,被有效限制在陕西、辽东的区域,短时间内不会威胁北方诸省的稳定,这让崇祯皇帝得以专心致志的梳理和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