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更新:2024-05-02 14:51      字数:1860
  但他显然是多心了,在潼关吃了一个大亏,窦泰性子沉稳了许多。
  高欢之所以能在农耕时节出兵三万,盖因二十万并州胡,俱是脱产战兵,何时出兵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
  这一现象早在信都建义时就初见端倪。
  当年高欢调解胡汉矛盾说的就是汉人为这群鲜卑兵耕种,供给衣食,让他们莫要欺压汉人。
  高欢有了动静,高澄也没闲着,命司州牧可朱浑元领可朱浑氏部曲三千,与州郡兵进驻潼关,叩关西潼关,袭扰宇文泰所建西潼关。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有安排
  宇文泰觉得自己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才摊上高澄这样的对手。
  相比于西潼关受扰,他更头疼窦泰、斛律金所领的三万轻骑。
  军队是由高欢所派遣,但宇文泰还是认定主意出自正在晋阳的高澄。
  这支骑兵也不攻城拔地,就是毁坏城外庄稼,你总不能在把田亩搬进城里吧,稍有风吹草动,立即撤走。
  宇文泰麾下有骑兵万人,但偏偏那群东魏骑士配三马,来去如风,追又追不上,滑得跟泥鳅一样。
  缺不缺德呀!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因战马与士卒的补给问题,只能祸害渭北,不敢南顾,但也着实令宇文泰大为烦心。
  玉璧这个前哨基地不拔除,渭北就是高氏的跑马场,时日一久,渭南也会不得安宁。
  听说陕州刺史王思政又在玉璧加固城防,每每念及,宇文泰都夜不能寐。
  纵使睡了,梦里也常常念叨玉璧与王思政,当然频率最高的还是高澄的名字。
  作为宇文泰的福报,小高王算是黑獭恶梦里的钉子户了,哪哪都有他。
  卢道虔就没宇文泰这份烦恼了,接到高澄来信后,对他甚至整个范阳卢氏来说,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必须要下。
  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没当定州刺史,赵郡李氏没当殷州刺史,渤海高氏没当冀州刺史。
  河北四姓五族,总不能你范阳卢氏就例外,把持着幽州刺史的位置吧。
  高澄已经把路给他们铺好了,是放弃幽州刺史,升任并州刺史,将重心由地方转移至中央,还是继续耕耘幽州,进一步巩固家族对幽州的控制。
  就家族利益来说,深耘地方才是硬道理,但必须顾及到高氏的态度,真惹恼了高欢、高澄父子,带着大家伙一起打你,范阳卢氏对幽州掌控再深也吃不消。
  当年他们倾力支持的刘灵助声势何等浩大,不还是被高澄部将侯渊千骑擒杀。
  作为范阳卢氏北祖大房主事之人,卢道虔将其中利害与族老分析过后,众人最终少数服从多数,支持卢道虔赴任并州刺史,由高澄所提议的高乾接任幽州刺史一职。
  卢道虔在做出决定后,立即去信给高澄。
  而高澄此时早已经回到了洛阳城。
  晋阳虽好,却不能久留,洛阳才是他的用武之地。
  宋钦道已经深度参与封述等人编订律法一事,并多有建言。
  而宋游道就任尚书左丞后,高澄赋予尚书左丞刑狱审理之权。
  得到这一职权的宋游道,在听望司的情报支持下,立即对高澄所划定的贪腐人群重拳出击。
  过往杜弼领衔的御史台,有闻风奏事之权,高澄为了保留所谓官员体面,允许留职议罪。
  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随着高澄以及高氏的统治越发稳固,小高王也撕开了他面对贪腐的伪善,露出狰狞面目。
  凡是由高澄授意,被宋游道拿去的官员,别说留职议罪,进门就是刑具加身,棍棒拷问更是常有之事。
  宋游道量刑又秉持从严从重的原则,洛阳官场给他起了一个‘宋阎王’的诨号。
  另有童谣传唱,以警示世人:
  ‘宋阎王、送阎王,游魂踏上黄泉道,贪官污吏莫猖狂。’
  至于童谣都是谁所编,又是哪些人在故意散播。
  首先排除高澄与听望司,他们从不干这种背地里的事情。
  高澄第二次整顿官场风气,宋游道这条恶犬确实比杜弼那位温润君子好使唤。
  而幕府新成员,参大将军军事王峻早早被打发去了玉璧,高澄让他追随窦泰、斛律金,参谋左右,袭扰关西,踩踏禾苗。
  小高王这人也算坏事干尽,但他也不怕自己在关西名声差,将来随便施点小恩小惠,他们不还是要给自己歌功颂德。
  至于王纮,高澄也没留在身边,送去了潼关跟随可朱浑元叩关。
  而新任大将军府司马封子绘也早已经就职,渤海太守另有人递补,高澄按照惯例,将听望司暂时交由封子绘主持。
  他也成为继孙搴、陈元康、赵彦深、王士良、张亮之后第六名听望司主官。
  这一情报机构官员更迭,要说频繁,八年换了六任主事,但其余几人相加也不如赵彦深一人的任职时长。
  说到底前两任孙搴、陈元康都是因高欢索要,才离开高澄幕府,卸去这一职位。
  赵彦深任职期间,高澄幕府新组不久,一切没走上正轨,权势未稳、羽翼未丰之下,高澄能够信重的人不多。
  到如今,幕府人才济济,虽然听望司主事,无兵无权,难有威胁,但高澄还是有意在更换其主事之人,不使除他以外,任何人在这一情报机构留下太多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