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作者:我怎么可能是曹贼      更新:2024-05-02 14:51      字数:1856
  这一趟南巡之旅,高澄没少在各地军营与将士们共饮。
  在军中的存在感与影响力有没有深化,这一点还未可知,但酒量确实提升了不少。
  高澄并没有在青州逗留太久,盐兵返回冀州前,高澄已经与他们明言,将会找机会让他们在战场上接受历练,让能让他满意,盐兵的军饷也将由外兵转为中兵。
  每年不过多了价值四万石米粮的军饷,将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的高澄掏得起这笔钱。
  众将士闻言,无不摩拳擦掌,谁又不想涨工资呢?
  两万盐兵暂时由娄昭继续代为统领,教授技艺,等待高澄确定了领军将领,再派往辽东磨砺。
  都督平、营二州军事镇守辽东的尉长命虽是高澄亲信都督尉兴庆之父,但他可不会放心将这两万盐兵交到尉长命之手。
  毕竟这支队伍将来是自己要倚仗的战兵部队。
  高澄对于中外兵有着清楚的认知,外兵中确实有能打的部队,比如侯景麾下一万人、可朱浑元麾下三千人、侯渊麾下五千人以及随刘丰由灵州东归的五千人。
  后两者在高澄的规划中都将被纳入新建的京畿军团。
  但更多的都是烂泥扶不上墙的州郡兵,他们也就防守城池,干干辅兵工作。
  自己所能依靠的还是二十五万庞大规模的脱产战兵。
  他们不事生产,每日教阅,琢磨的都是杀人技巧,是真真正正的武夫。
  高欢就是依靠两万武夫在河北崛起,高澄又怎会将这两万盐兵轻易交给旁人统率。
  高澄离了青州,又连续经过济州、齐州、兖州最终在三月中旬抵达大梁。
  而高欢的回信也落到了高澄的手中。
  对于高澄的一系列安排,高欢在原则上都表示了同意,仅仅只是做出了两处修改。
  即将原本的东荆州与南荆州合并,更改为荆州、东荆州、以及南荆州西部合为荆州,州治设于襄阳,刺史由侯景担任。
  南荆州东部与豫州、颍州合并为豫州,治在悬瓠城,依旧由尧雄担任刺史。
  高欢在信中为自己这一安排对高澄做出解释,侯景有方面之才,可当重任,保西线安宁。
  他认为有自己在,侯景不敢叛乱。
  历史也确实如此,官拜河南大行台,镇守河南近十年,麾下十万大军的侯景,哪怕高欢屡遭败绩,也不敢生有二心。
  高欢自己镇得住侯景,他也相信高澄能够镇住对方。
  高澄对此并没有多做争辩,高欢能够专程给自己解释,已经足够让小高王满意。
  当年他想任源子恭为荆州刺史,侯景为南荆州刺史,高欢做出修改后连句解释也没有。
  这么多年下来,贺六浑也算有点进步。
  在高欢的设想中,东线高岳、中线尧雄、西线侯景,这三人足以应对南梁。
  而高澄与重组的京畿军就可以随他寻找时机,入关荡平叛逆。
  高澄得到高欢的许可,立即命人四处送信,与各地刺史事先沟通。
  不过随着南荆州被荆州与豫州分食,南荆州刺史张亮也闲置下来。
  高澄思绪良久,决定到时候由张亮领两万盐兵往辽东锤炼。
  他做出这一决定有两个原因,盐兵由张亮一手组建,彼此也算熟悉,而张亮又是幕僚出身,在高澄看来,将来也有理由回归文职,无需担心他在盐兵中影响力过重。
  大不了盐兵练出来后,让张亮武转文而已。
  而第二个原因自然也是张亮自身的能力。
  高澄选择相信原主的眼光,能官拜都督二豫、扬、颖等八州军事,镇守新得的淮南之地,又怎会是泛泛之辈。
  当然,如今张亮由文转武统率盐兵,未来再由武转文,也是板上钉钉。
  第二百五十九章 重归洛阳
  高澄受任大将军后,分派京畿军众将镇守各州,梁州刺史斛律光也是那时候被外放大梁。
  政务有僚佐府吏协助处理,斛律光在梁州也时常领着部众围山狩猎,耍乐之余,以此练兵。
  日子过得舒适,但这名敕勒族的年轻将军更向往战场,而不是整天听着一众文士向他汇报政事。
  当他从高澄口中得知高欢同意合并州郡,而高澄也将重新安排驻京大将,往后作为增援部队,参与战事,斛律光当即向高澄请命,重返洛阳,做回驻京大将。
  其实哪怕斛律光不说,高澄也已经打定了主意将他作为京畿军六部之一的统兵大将。
  而新组建的京畿军五将,斛律光、高敖曹、慕容绍宗、刘丰、侯渊之外,合并后的梁州刺史段韶以及陕州刺史高季式将来也注定要加入其中。
  不管是斛律光,还是段韶让这两人主政地方,而且还是腹地,属实是大材小用。
  也就高季式镇守陕州,以备随时支援潼关,算得上知人善任。
  来梁州之前,高澄途经济州、齐州、兖州三州之地。
  由于时间匆忙他并没有在济、齐二州多做停留,高慎在齐州一改光州时的作风,哪怕只是少量随他赴任的家奴,他也照样严加约束,治理地方也称得上用心。
  而过兖州时,高澄关注的重点并非是民生问题,妹婿刘洪徽到任不足半年,在行政上多遵循前任崔季舒的政策,并未有大的改动。
  高澄只匆匆视察了兖州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