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作者:
青山铁杉 更新:2024-05-02 16:05 字数:1953
无奈之下,当地的总督府释放了甘地,甘地作为国大党的惟一代表出席会议,在会上提出了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不出意外的遭到英国拒绝。
加上对和平教徒的代表权等问题有不同意见,会议仍未达成协议。
那个时候二战还没有爆发,大英帝国对次大陆来说仍然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存在。
但是这一次伦敦主动邀请国大党派人前往伦敦,和十多年前的那次在大环境上又不一样了,帕特尔在上次被释放之后,就转而支持大英帝国,他觉得在战争结束之后,印度的独立就时机成熟了。
如果代表国大党去伦敦是他本人,而不是尼赫鲁的话,帕特尔回来就算不能让尼赫鲁靠边,也能够某得一个平起平坐的地位,而不是居于尼赫鲁之后。
上一次代表国大党的是甘地,这一次就是他帕特尔,所有的荣耀归于自己是理所应当的。
“帕特尔先生,首相还在等着您的回复,如果考虑好了,我就给伦敦方面答复。”艾伦威尔逊自然没有透视眼,看透帕特尔的想法,但可以通过对方的人生履历还判断出来,这个人确实想抓住这么一个机会。
第229章 趁火打劫的机会
能做老大谁会选择做老二呢?那些说自己国家对全世界没有野心的国家,一般都只是因为国力问题,做不到全球野心,不代表就真的没有。
套在帕特尔和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内部关系上,这一点就尤为明显了。
当初在尼赫鲁上位的问题上,也许甘地的确感到自己老了,也许甘地已经看到自治仍在国大党内占了绝对优势,也许甘地确实觉得已过花甲的长者应该全力扶持年轻人主持工作,他一再在国大党的会议上提出国大党应该由尼赫鲁担任党的主席。
尽管他十分清楚尼赫鲁在英国受的教育,对印度情况不甚了解,他的立即独立的主张显现出幻想成分,但是甘地了解这位年轻人,他的工作热情高,对祖国、对民众有感情,而且又多次经过铁窗烈火的考验。
尽管这位年轻人对甘地的土布运动不太理解与热心,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出现过重大分歧,但是甘地决心已定。
甘地的提议尼赫鲁出任国大党的主席已获通过,但是在国大党内部却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甘地便耐心地向这些人解释。
他说:“把权力转到年轻人手里,不用担心,像我这样不中用的人还掌握权力,那才是可怕的。有人觉得他太激动,但是我觉得他有战士般的冲动,也有政治家的谨慎。把权力交给他,国家是安全的。”
今天尼赫鲁之所以在国大党内部,比帕特尔地位高,和当年甘地的扶持有着巨大的关系。帕特尔服么,表面服从,背地里面谁知道?
艾伦威尔逊还知道更多,其实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帕特尔和尼赫鲁管理下的印度,是一种双头政治。不过嘛,帕特尔的问题就和阿里真纳一样,几乎刚刚印度刚刚独立没几年就去世了。
不同于疾病缠身的阿里真纳,至少从表面上帕特尔是看不出来问题的,也许他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想着和尼赫鲁争夺一下。
这个来自伦敦的电报,正好给了帕特尔一个出现在国际舞台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我还是要回去考虑一下。”帕特尔心里虽然已经决定开始伦敦之行,不过经受了多年英国的教育,他还是口头上表示应该考虑一下。
但如果谁让他真的认真考虑,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他的敌人。
“那么下一个就是穆盟了。”眼见着帕特尔离开总督府,艾伦威尔逊念叨着,还要把刚刚的事情重复一遍,只不过换了一个对象。
把讨厌的人送走,能够纾解英属印度现在面临的压力。
其实这一次面临的情况,让艾伦威尔逊想起来了几十年前的另外一次大饥荒,一样的连续两年大旱灾,一样的操作手法。
一八七六年,因干旱导致德干高原农作物欠收,印度南部和西南部都受此影响,第二年饥荒范围扩大,受灾面积达七十万平方公里。
在这期间,当地的总督向英国出口创纪录的六百四十万吨小麦,还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举行了六万人的盛大宴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经济实力,这场饥荒导致大约五千五百万人受灾,五百五十万人丧生。
现在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比如现在英属印度拥有足足二十万吨小麦,虽然应对目前早已经翻了几番的人口,略微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但也不能不考虑,时代总是带来了一些改变,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准端着饭碗乞讨的印度人,真的会让一些国家捐款捐物呢。
如果美国人能够发一些善心的话,那么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前,艾伦威尔逊并不介意,把还在手里英属印度的一些自然资源,以合理的价格卖给美国企业。
谁让他天生心善,见不得人们挨饿的场景呢。
国大党内部的讨论,艾伦威尔逊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他知道最近甘地在干什么,扮演圣人的职业,话说回来甘地也塑造几十年的圣人形象了,对怎么拿捏驾轻就熟。
这时的甘地已经七十多岁,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身子,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