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作者:庄不周      更新:2024-05-02 16:40      字数:1875
  “能否胜任,要看能否在短时间内振奋军心士气,对杨定部完成第二次粮食补给。卫尉自认做不到,可以不争,陛下如果也做不到,就失信于人了。届时是该由太尉掌兵,还是陛下掌兵,反倒无足轻重,如何让诸将信服,才是重中之重。”
  刘协深以为然,连连点头,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先听听贾诩的意见。
  这不仅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贾诩考虑得明显比他全面、细致。
  士孙瑞看似不争,却留了后手。
  三公争权只是一方面,杨定、杨奉等人的心思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公还讲一点君臣大义,文斗不武斗,武夫却只认实力,随时可能背刺。如果他无法兑现诺言,表现出应有的实力,不仅是杨定,连杨奉都可能翻脸。
  刘协忽然意识到,杨彪跑得那么快,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
  这老狐狸,坏滴很。
  第四十六章 原本是交易
  发现自己可能被老臣们联手摆了一道,刘协心情不太好。
  道阻且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啊。
  刘协想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先生,杨公走得很放心,看来对先生很有信心。”
  贾诩的嘴角抽了抽,幽幽地回道:“太尉是对陛下有信心。”向前走了两步,他又补充道:“陛下论道,臣论术。唯道正而后术明,无往而不利。”
  “哈哈。”刘协笑了两声。
  “嘿嘿。”贾诩也笑了。
  刘协缓缓向前走去。“依先生之见,当如何用兵,方能一战而振朝廷士气?”
  “出奇方能制胜。”
  “如何出奇?”
  贾诩并不急着回答,等两人上了马,并肩而行,才接着说道:“凉州苦寒,牧场多而耕地少,是以多牛马而少五谷,多迁徙而少定居。困窘时无人救助必死,人众时又无以自给,弱肉强食在所难免,故人多贫而慷慨,轻生死而寡气节……”
  刘协静静地听着。
  他向贾诩问计,贾诩却说起凉州风土人情,自然不是一时感慨,而是希望他从源头了解凉州,了解凉州人。
  想安定凉州,首先要搞清楚凉州为什么会乱。
  根本原因之一,穷。
  凉州耕地少,环境恶劣,地广人稀。在以人口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汉代,凉州各方面都很吃亏。
  以官员为例,对普通人来说的主要途径——举孝廉,即使是优待边郡,满十万口即可每年举荐一人,凉州的孝廉数量依然不到中原人的零头。
  这就造成一个恶劣的效果,凉州人在朝堂上接近失声,涉及到凉州的政策大多由关东人制定。
  凉州本来还有一个有利条件:以军功入仕。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民风剽悍的凉州多名将,将星层出不穷,六郡良家子曾是禁军主力,精锐的代名词。
  可是本朝自光武以来重文轻武,儒生得势,对武人的压制到了近乎苛责的地步。
  凉州三明就是凉州武人悲剧的缩影。
  没有发声机会,不仅在政治上被关东人打压,在经济上同样被盘剥,凉州的经济越发恶化。当无法靠勤劳生存时,就只剩下一条路,不择手段,只要能活下去。
  对个人而言,就是不讲仁义道德,偷盗、抢劫都可以接受,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对团体而言,弱食强食,强者为王,内讧、背叛屡见不鲜,谁也不觉得丢脸。
  “李傕多疑,郭汜等人也不例外,没有人可以信任,也没有人会真正信任别人。他们手里永远握着两口刀,一口对准面前的敌人,一口防备身边的朋友。若陛下只想击而走之,毋须陛下用武,臣数行简书,就能令他们分崩离析,甚至互相残杀。”
  贾诩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神情落寞,带着说不出的哀伤。
  “但凉州依旧,数年之后,叛乱必然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刘协品味着贾诩的话,心中感慨。
  击退李傕、郭汜,对贾诩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如何让凉州长治久安才是。
  杀戮永远是扬汤止沸,只会激化矛盾,却解决不了问题。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
  要安定凉州,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凉州的贫困,给凉州人一条活路。
  这就是贾诩对他的期望。
  他要恩泽万民,凉州人也是万民的一部分,贾诩想抢先上车也是很自然的事。
  刘协抬起头,看向远处。
  在他视线的尽头,就是雪山之下的凉州。
  “先生,你希望凉州人内迁吗,比如关中?”
  贾诩转头看着刘协,刘协也转头看着他,微微一笑,意味深长。
  贾诩收回目光,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
  从他内心而言,他当然希望一部分凉州人能进入关中定居。关中已经荒芜,人口流失严重,用来安置凉州人再好不过,甚至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他更清楚,大批内迁必然会带来冲突,再加上李傕、郭汜等人在关中杀戳带来的影响,在很长一时段时间内,凉州人都无法真正融入关中。
  “如果先生一时无法决定,不妨暂时搁置。”刘协说道:“等到了并州,先生或许就有决定了。”
  贾诩点点头。
  虽然他不明白刘协为什么会这么说,但他听得出,刘协并不希望他现在做决定,甚至不希望凉州人内迁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