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3章
作者:蓝家三少      更新:2024-07-02 17:21      字数:1946
  李珝喉间滚动,“所以,她是真的熬不住了?”
  “娘娘是真的撑不下去了。”孙太医磕头,“臣医术不精,请皇上降罪。”
  那一刻的李珝,面如死灰,心里最后那一丝光亮忽然被抽离得干净,他脱力的靠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红得厉害,“她真的……走了?丢下朕,不要朕了……”
  “皇后走的时候,臣也在。”孙太医是给皇后送药的,尽管是离宫,但也需要有些药备着,以防不时之需,“娘娘走得很平静。”
  离开得头也不回……
  “她有没有什么话……”李珝红着眼。
  孙太医磕头,“娘娘特意交代玉竹姑姑,勿将死讯传他知,只当前缘皆错付,此身回归南疆去,与君此生长决绝。”
  撕心裂肺的哭声从殿内传来,终是悔之晚矣……
  第1794章 番外213
  一个人哭呢,不代表真的后悔,也可能是无奈之下的忏悔,但凡还在其位,绝没有反思的可能,这是李懿后来感悟出来的道理。
  懂得日省吾身之人,绝不会在最后才后悔,再倔强的人,心里也有底线和一个度,唯有凉薄之人,才会行无情道……
  宫内彩绸翻飞,各处张灯结彩。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瞧着很是欢悦,一个个都在说着,关于这一次公主大婚的事情,至于皇帝如何,没人去关心。
  帝王在位的时候,苛待皇后,宠爱莲贵妃。
  可事实上呢?
  皇后仁德,素来体恤奴才,奴才们私底下有什么难处,也都愿意去找玉竹姑姑,虽说是南疆来的,可这南疆来的姑姑没有任何的距离感,相反的,能帮则帮,只要没有触犯宫规,一律可以得到善待。
  反而这莲贵妃,不管是不是她自个的宫内奴才,不是大声呵斥,就是予以惩罚,弄得宫人们敢怒不敢言,但心里总归是怨恨的。
  相较之下,皇后得人心,贵妃触众怒。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可不就是那位皇帝陛下嘛!
  如今皇帝不在,公主宽厚仁慈,宫人的好日子都来了,何必还在意那些……
  “紧张吗?”苏幕问。
  李懿点点头,说不紧张是骗人的,可只要一想到是嫁给自己的心爱之人,这份紧张便又值得了。
  “一辈子就一次,紧张也是值得的。”李懿坐在梳妆镜前,瞧着镜子里的自己,“可惜,母后不能回来。”
  苏幕笑着站在她身后,将那枚簪子插在她的发髻上,“这簪子,原是我母亲留给我的,是一个族群的象征,可惜后来被损坏得不成样子,如今留下的也只是后来重新打造的,你莫要嫌弃。”
  “好看!”李懿急忙点头,“我喜欢。”
  苏幕深吸一口气,“这簪子呢,也许在以后的某天,对你来说会有用处。”
  天族少主的象征,虽然天族的人不再出来了,可谁能保证呢?万一真的见着,或者是,真的有什么所求……
  “是!”李懿乖顺的点头,“我一定好好收着,来日必当传承。”
  苏幕笑了笑,“这是个好东西,也是少主的象征,你没必要知道太多,但若是哪天用得上,就会知道这东西的意义有多大。”
  “嗯!”李懿面颊绯红。
  苏幕瞧了一眼门口的身影,“进来吧!”
  玉竹进来的时候,李懿旋即站起身来,着实没想到她竟然还在,“姑姑,您不是跟我母后……”
  “这么大的大喜事,怎么能少了得咱们呢?”玉竹笑道,“出去没多久,沈夫人就传了信,咱们压根没走远,便在外头徘徊,等着事儿都结束了,这不……就被接进宫里来了。”
  李懿欣喜若狂,“那我母后呢?”
  “也在,只是身子不好,所以没敢在人前走动。”玉竹解释。
  闻言,李懿转身便冲着苏幕行礼,“多谢母亲。”
  “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没闺女,以后你便是闺女。”苏幕笑着搀起她,“这样的好日子,作为母亲,定是要亲眼看见才能心安。你母亲的身子有所好转,眼下养精蓄锐,明日她会亲自送你上轿辇。”
  李懿红着眼,瞬时觉得什么都值得了,“如此,便是彻底的圆满了。”
  “一辈子就那么一次,若是有所缺憾,便是倾尽天下都换不来的,我岂能让你有所遗憾?”苏幕笑着回看玉竹,“既是要成亲,就得高高兴兴的,你高兴,你母后也高兴。”
  李懿默默拭泪,“嗯!”
  “成亲之前,未婚夫妻不能见面,你且忍耐着。”苏幕提起这个就想笑,自家那位沈指挥使,如今跟儿子大眼瞪小眼的处一块,那场面还不定多滑稽呢!
  可这也没办法,老祖宗的规矩立在那里,当爹娘的,谁不想让孩子幸福一点,更幸福一点,切莫有任何的闪失呢?
  于是乎,沈无疆一脸怨怼的盯着自家老父亲。
  四目相对,沈东湛瞧着这傻小子,满脸的嫌弃……
  第1795章 番外214
  “爹啊,您这么盯着我作甚?”沈无疆无奈的叹气,“我又不会长翅膀飞了,成亲是好事,是我这巴巴秋来的,我还能跑了吗?”
  沈东湛也很无奈,“你娘的意思,我又能如何?”
  “娘真是的,怕我跑了……”
  “不许在背后编排你母亲。”沈东湛沉着脸,“她这辈子不信神不信佛,唯独到了你这儿,她什么吉利便信什么。若是有人跟她说,只要佛前磕头三日,便能允你长命百岁,喜乐无忧,她怕是能将佛前石磕成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