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邵武战役十
作者:样样稀松      更新:2024-07-22 15:02      字数:2730
  “吕统制,穷寇莫追啊!”一个参谋拦住骑兵旅统制吕日亮的马头,劝阻道。
  “哼,穷寇,什么叫穷寇?许大人说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撤退的军队不是穷寇,但没有一支溃散的军队能够组织起反击力量,你看看这些溃退的元军,他们怎么么来阻挡我们。靠那几百个蒙古人能行吗?”吕日亮豪情万丈地指着四处逃窜的新附军“许大人说了,要乘胜追击,宜将剩勇追穷寇。要追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要给他喘息的时机,让他们以后见着我们光复军的旗帜就双腿哆嗦。”
  是的,现在建阳元军的情况就是如此,粮草丢了,军心散了,蒙古人骑着马逃跑了,即使孙武在世也不可能把那些新附军败兵聚在一起再战。
  蒙古人的自尊,让帖木儿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也无法承认指挥失误。从得到光复军大举北上,连续消灭了邵武三面的元军,把邵武围得铁桶一样的消息,他便当机立断率军撤出了建阳,向福州退去。在路上被教导旅所阻击,损兵折将,要不是教导旅主动放开了大路,恐怕还要打上几个时辰。好容易冲杀而出,后面又杀来了骑兵旅,几轮冲击之下,已经心胆俱丧的新附军溃散了,周围的蒙古武士也只剩下不到一百人。
  全部人马争先恐后地向着福州方向逃跑,越跑越快,溃败变成了崩溃,一发不可收拾。
  自从攻入江南以来,蒙古军经常以这种速度冲击、追逃,每当战马撒开四蹄时,武士们都会发出欢呼声与马蹄声相和。
  然而,这次出了意外,蒙古军也在溃散,并且是抛下仆从,抛下武器和尊严,没命地溃逃。
  成吉思汗的子孙西征,只用了两万人,就扫平了大漠和草原,向西几乎一直到大海(多瑙河)。征服半个江南,忽必烈也只动用了十万真正的蒙古军。大宋官兵可以与汉军对垒,和探马赤军争雄,一见到蒙古铁骑,只有一哄而逃的资格。
  帖木儿心里在流血,他无奈地发觉,光复军和以往对阵的宋军不同,武器装备不同,战术战法不同,精神面貌更是天壤之别。
  原来蒙古武士眼中没有对手,心中也没有失败。他们根本不畏惧死亡,生命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场狂醉,一场纵情的杀戮。
  然而他们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不仅仅是败在了光复军那威力巨大的武器上面,还有光复军那种视死如归的狠劲,那种无坚不摧的杀气。一个个身材并不高大的宋人,就象突然脱胎换骨一般,浑身上下充满了骄傲和杀气。在这种视死如归的杀气面前,蒙古人坚持不住,更何况胆小懦弱的新附军。
  想到这里,帖木儿浑身一哆嗦。
  后面又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新附军惊恐地嚎叫声,光复军骑兵旅以营为单位,象大海的波浪一般,不断吞噬着溃退的元军,一浪接一浪,毫不停歇。
  “大人,建阳元军已被击溃,元将帖木儿只领着十几个蒙古亲卫逃跑,我军大获全胜。”参谋赵大光兴高采烈地念着最新战报。
  “大人,为什么不全歼他们,还放跑这些家伙?”蓝中太有些不太满意地问道。
  “几条丧家之犬,让他们跑到福州,吓吓王积翁这个胆小鬼,这对我们以后可能更有好处。”许汉青笑着解释道。
  “对了,大人您不是还答应给我半个山地旅的吗?不会忘了吧?”张天河谄笑着凑了过来,谈到兵力和装备,连这么稳重的人都变了样。
  “没忘,瞧你那副样子,不过我可没说过给你一半啊!”许汉青横了他一眼“你可别漫天要价,给你一个营,装备给你一半,这样满意了吧?”
  “满意,满意。”张天河忙不迭地答应道。
  “从你原来的人马里补充,重组成山地二旅,作为你的重拳,剩下的俘虏立刻让老部队进行合编,下级干部由光复军中的干部战士担当,趁着冬季的战闲之际,广泛开展“诉苦”和“清查”运动。另外新兵猛然间增多了,部队的战术素质必然会大幅度地降低,你们要马不停蹄地在军事上开展新式练兵,成立互助小组,在部队中做到‘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通过互相交流各项军事技能,协调部队上下级的关系,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许汉青正色地交待道,递给张天河一份早已制订好的纲要“给你,按照这上面说的好好去做,尽快把兵练好吧!”
  张天河仔细地翻看了一下,抬头说道:“这个东西说得很详细,提拔作战勇敢的干部战士、淘汰不合格的干部;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建立地方民兵,将主力部队中的老弱病残淘汰下来转入地方这肯定是许大人您搞出来的吧?”
  “这是大家一起搞出来的,先在你这试点,有什么问题你就提出来,我们也好进行改正。”许汉青面有得意地摆了摆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方针政策,连小日本都能打过,对付蒙古人应该没什么问题。
  “那我先去布置一下,明天到新部队里看看效果。”张天河急匆匆地走了。
  。
  第二天,新成立的101师第一旅里,张天河带来了一个要饭的老人。
  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一身破碎衣裳,身上还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这让新战士们大多感到有些吃惊、厌恶,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
  “兄弟们!”张天河看了看疑惑的战士们,笑着说道:“大家不要惊讶,今天让大家听一个故事!”说完礼貌地对老人示意。
  老人的故事可以从蒙古人兵下江南讲起,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尴尬、胆小,以至于一些新战士们听得兴趣索然、满脸不耐烦。过了一会,老人开始一边说一边流泪了,从建康到邵武是怎么逃难,从儿孙满堂到家破人亡,从小康之家如何沦为一文不名、朝不保夕的乞丐,老人涕泪地述说着他的苦难经历。
  半个时辰过去后,因为极度的激愤,老人的语气不知不觉间,已经由局促变得语无伦次起来,而第一旅的战士们也由开始的喧哗,渐渐地变得安静下来了,干部战士们大多瞪着老人发呆,还有些战士神色复杂地紧紧握着拳头。
  许汉青、张天河、赵大光、蓝中太等人远远地看着鸦雀无声的第一旅官兵,最后又互相低声嘀咕了几句,这才都转身走了。
  下午,老人的现身教育扩大到了各个部队,晚上,宣传处又挑选出一些态度积极的本地战士,由他们代替老人现身说法。什么“我在新附军中过的日子”“昧着良心使我很难受”等等,虽然不象后世的报告会那样,稿子都是经过多次艺术加工的精品。但就是那些大白话,却发挥出了难以想象的感染力。
  连续三天的“现身说法”使得新编部队中的官兵关系大为改善,那些光复军老兵心里也想道:原来在蒙古人手下也是很苦的。歧视慢慢减少了,新加入的士兵心理也大大安定了,部队的凝聚力在迅速增强。
  “他人待以刻薄,我待以宽厚!”许汉青语重心长地对众将说道“咱们不但要得到这些新兵的有用之身,还要让他们彻底转化成坚定的光复军战士,与咱们同心协力,患难与共。”
  五天过去了,各项措施有条不紊地被执行下去。山地一旅本来就是一个超编的大旅,共有近五千人,分出一个营后并没有伤到筋骨。山地二旅的人员也已经编制完全,因为全都是光复军中的老兵组成,除了一些山地作战的技能和对新装备的适应力还有待提高外,战斗力并不弱,这也弥补了101师扩编后人数多了,却暂时没有一支能独挡一面的拳头部队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