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81节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2024-10-09 17:03      字数:4301
  汤不平大喜,连忙谢恩。
  朱允炆看向顾三审,打量了下,问:“休息了几个月,怎么还瘦了?”
  顾三审一脸苦涩:“皇上,带孩子难啊……”
  有了长假,顾三审自然是高兴,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可几个女儿缠着,想休息好都难,加上顾三审又是个女儿奴,宠得厉害,到处跑,到处逛。
  时间一长,顾三审发现自己的脚力还不如女儿……
  朱允炆哈哈大笑,孩子是不好带的,朱文奎现在已经知道事了,还好一些,哪怕是哭了也有韩夏雨在一旁安慰,不怕,可朱文垣还是个婴孩,哭闹起来一样折腾人。
  “说吧,有什么事。”
  朱允炆问道。
  顾三审看了一眼刘长阁,刘长阁没有客气,从怀中拿出一封信,道:“皇上,这是二炮局陶增光的信。”
  “陶增光?”
  朱允炆有些意外。
  二炮局不存在压制言论,每个月都会有两次交流会,每一份对话都会被记录下来送到武英殿,朱允炆虽然不在二炮局,但对其内部动态还是颇为了解。
  二炮局有什么事,只需主事向侍卫递一句话给安全局,安全局自然会第一时间处理,哪怕是写,也是写文书,而不是写信。
  以信的方式对外传递消息,有些不正规,或者说,只是代表陶增光一个人的想法,而不是代表二炮局的想法。
  朱允炆接过信,打开看去,脸色不由一变:“陶增光想要朕放了胡元澄?”
  刘长阁点了点头:“看他的意思,确实如此。”
  朱允炆眼帘有些抖动,胡元澄不是一般人,他是胡季犛的亲儿子,还是长子,胡季犛、胡汉苍、胡元澄都是注定要被杀掉的人,不杀了他们,那战死在安南的军士如何安息?
  要知道胡季犛不是正统的王室可以羁押到死,是弑君篡位,来路不正,这种人死是没商量的,他的儿子也罢,孙子也罢,该死都得死。
  可现在出了点意外,陶增光想要胡元澄。
  汤不平犹豫了下,说:“皇上,臣有几句话。”
  朱允炆沉声:“讲。”
  汤不平严肃起来,开口道:“胡元澄虽然是胡季犛长子,但因为其出身缘故,并不受胡季犛重视,从胡季犛立胡汉苍为皇便可窥知。而且胡季犛此人还想借明军之手除掉胡元澄,当初护送陈天平进入安南时,胡季犛便安排胡元澄为质子。”
  “最初广西都司认为胡元澄是假冒的,但随着张辅率军进入安南,直至结束战争,可以确定的是,当初充当质子的胡元澄确实是胡季犛的长子,身份并无作假。由此可见,胡季犛对胡元澄并不重视,甚至还动了杀机。”
  “臣在安南时,曾不止一次听闻胡元澄之名,其被当地人称之为火器之神,安南诸多火器能在射程、威力上不凡,其中胡元澄贡献极大。二炮局的新式神机炮,便是通过仿制胡元澄的神机炮而具备了更大杀伤力。臣以为,陶增光很可能是惺惺相惜,想要借此人之才,为大明火器做点事。”
  朱允炆沉思起来,胡元澄在火器上的造诣是不容质疑的,若没有二炮局的出现,安南火器压过大明是不争的事实。
  可让胡元澄进入大明最核心的火器基地二炮局,是不是太过冒险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用或不用
  二炮局。
  火药司掌印陆安,火炮司掌印邓德、火铳司掌印唐甲齐聚一堂,二炮局教匠陆源、封善、张九、胡冬、陶增光等十余人都来了。
  陆安阴沉着脸,第一个发了话:“陶增光写信提请皇上释放安南胡季犛之子胡元澄,并将其收入二炮局。诸位怎么看?”
  胡冬有些顾虑,站出来对掌印行了礼,又对陶增光拱了拱手:“胡元澄毕竟是胡季犛之子,而朝廷必杀胡季犛,杀其父而用其子,是不是有些危险,一旦其有异心,寻到破绽毁了二炮局,我们没办法给朝廷交差啊……”
  一人毁掉二炮局可不是什么夸张的话,要知道火药司储备了大量的颗粒火药,一旦点了,整个火药司都可能不见了。
  胡元澄是敌人,他来了,不就相当于引狼入室?
  张九也表示担忧:“胡元澄是敌人,不应该放入二炮局,即便他来了,谁又敢信他、用他?”
  “我!”
  陶增光站了出来。
  众人看着陶增光,教匠们都不再说话。
  现在陶增光是二炮局的重要人物,虎蹲炮的出现,让其身份与地位都变得极是重要,虽然他推辞了升官,不想搭理什么文书、后勤,一心钻研火器,但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陶增光看向三位掌印,认真地说:“二炮局的新式神机炮是如何出现的,诸位比我更清楚不过。胡元澄是一个火器天才,如此天才若能为二炮局所用,对火器钻研大有好处。”
  邓德深深看着陶增光,动了动嘴:“问题就出在这里,他能不能为二炮局所用?大明毁了他的一切,也必将杀了他的亲人,你认为他还能为我们大明效力吗?”
  陶增光点了点头:“没错,他必然心怀仇恨,但我们没有杀他,反而给他一次成就自己的机会,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难道他不珍惜吗?”
  “我们担心的是他进入二炮局之后,会对二炮局造成破坏。”
  唐甲表态。
  陆安见这样争论下去也没个结果,便打了圆场:“好了,这件事我们就不要再讨论了,既然消息递给了皇上,咱们就听皇上的安排便是。”
  众人纷纷点头,确实,在这里争论也没有半点用处,真正决定胡元澄生死的,还是朱允炆。
  就在陆安准备让大家各自忙碌的时候,宫里的内侍传来口谕:“皇上传召三位掌印与陶增光入武英殿。”
  武英殿。
  朱允炆将最终的封赏文书发给内阁,由内阁确定并无不妥之后,则会据此拟写诏书,这一次封赏的力度远超洪武时期,户部为此要拨出一百六十万两。
  三十万将士,一百六十万两赏赐,平摊下来也就五两银子多一点,当然,真正落在大头兵脑袋上的,平均也只有三两多,好在这只是赏赐部分,户部还会在商人支付的钱财中抽出二百万两,完全补贴给底层将校与军士。
  即便是如此,一名军士折合下来也只有十二两的赏赐,看似很低,豁出命去打了一仗,朝廷才给这么一点点银两。
  但如果对照下洪武时期的奖励,就会发现朱允炆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比如朱元璋曾赏赐大胜军士,大将徐达一级的就不说了,只看底层,总旗米三石、白金三两三钱,小旗米三石、白金三两二钱,寻常军人米三石。
  三石米啊,折算银两,还不到二两银子。
  朱允炆给出的赏赐,已经超出老朱时期六倍之多……
  至于战死沙场的军士,自会按照新军之策进行抚恤,朝廷在这方面管得很严苛,甚至在军人中达成了一个共识,谁敢贪墨抚恤费用,谁就是所有人的死敌,早晚弄死的那一种。
  加上英烈商会也会出一笔抚恤费,不定期拜访军人家属,一旦发现缺了抚恤,那事情会直接闹到辽王、珉王那里去,闹到二王身上,自然会闹到朱允炆身上。
  即便没有这些,这两年估计也没有人会对抚恤费动手的,五军都督府汇总了一批贪墨抚恤费、强占军士屯田的军官,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全给处理了,哪怕是洪武时期的一些世袭将官也没有留半点情面,一律处理,发到辽东屯田去了,数量多达一千六百余人。
  这种事办得很大,却没引起多少人的注意,等朝廷官员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些人已经到了关外了。
  卫所内动作,与其他官员无关。
  朱允炆想要完全废除军屯,但以现在的物质基础与财富,还不足以做到这一步,只好将手伸向了将校,确保军士有屯田,而不是将校有屯田,这是延缓卫所制崩溃的必要手段。
  处理了一大批蛀虫,新虫子就算是想长出来,也需要点时间。
  内侍通报二炮局的人到了,陆安、陶增光等人入殿行礼。
  朱允炆让四人起身,拿出了陶增光的那一封信,问:“陶增光想要胡元澄,你们怎么想?”
  陆安、邓德、唐甲三人相互看了看,最终陆安走了出来:“皇上,臣等商议过此事,胡元澄此人确实负有大火器大才,若杀掉实属可惜,一旦其能为二炮局所用,定会助力火器迭代,只不过臣等也忧虑其心怀仇恨,损害二炮局。”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如此说来,陶增光,你连二炮局的人都没有说服啊。”
  陶增光无奈地摇了摇头:“人心最是难测,臣只是惜其才。”
  朱允炆起身走向陶增光等人,严肃地说:“既然你们都认为胡元澄是个人才,那朕就给你们一次机会。他现在就在宗人府,能不能说服他真心为二炮局办事,就看你们的了。至于他会不会危害二炮局,呵呵,朕以为有你们在,他还不至于会掀出多大风浪,再不济,给他一座小岛,专司火器研究。”
  “臣等遵命。”
  陆安、陶增光等人松了一口气。
  既然朱允炆有了定论,那剩下的就是说服胡元澄了。
  宗人府,特制囚牢。
  胡季犛、胡汉苍等人已经自己的死期,即朝廷封赏下达后的两日,也就是说,还有三日可活。
  等死,是一种什么体验?
  胡季犛整天以泪洗面,胡汉苍似乎生了病,身体时不时颤抖。
  谁都不想死,每呼吸一次,每睁眼一次,都更接近死亡,这是一种极致的煎熬。
  胡季犛想起自己在安南时的风华岁月,想想多少人都倒在了自己面前,可现在呢,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了一切,还要迎接死亡。
  坚强都是伪装,没有几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能云淡风轻。胡季犛曾经也算是英雄,可此时此刻,他只是一个想要活下去的人,仅此而已。
  只不过,朱允炆是不会给他活下去的机会了。
  陶增光没有理睬胡季犛,也没有在意胡汉苍,径直走了过去,看着囚牢里平静的胡元澄,吩咐人将牢门打开,并送来酒菜。
  胡元澄抬头看着走进来的陶增光,没有官服,也没有官员的气势,不由微微皱眉。
  陶增光没有说话,直至简单的酒菜布置好了,才让人退开,开口道:“你就是胡元澄吧,久仰大名,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喝一杯。”
  胡元澄起身走了过来,毫不畏惧地坐下,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叹道:“好酒!”
  “你就不怕酒里有毒?”
  陶增光有些好奇。
  胡元澄鄙视地看了一眼陶增光:“如果来的是官员,绝不会问出如此愚蠢的问题,你是谁?为何来这里?”
  陶增光想了想也是,反正这些人是要杀头的,谁会提前多此一举,下毒弄死……
  “我是一名匠人,二炮局的匠人。”
  陶增光认真地说。
  胡元澄眯起眼睛,仔细打量了下陶增光:“我亲眼见识了大明火器的威力,用毁天灭地来形容都不足为过。你们的军士告诉我,多邦城有近十万人死伤于火器之下,这都是真的,对吗?”
  陶增光点了点头:“据我所知,是真的。”
  胡元澄有些难过,悲伤地说:“他们都是精锐的士兵,如此死在火器之下,实在是……”
  “我不这样认为!”
  陶增光打断了胡元澄的话,然后严肃地说:“为了狩猎与生存,人们最开始用石头,后来有了弓箭,兵器,铠甲,再后来有了火器。在我看来,人死在火器之下和死在刀剑之下没有什么区别,战争不择手段,只要是能赢,就是用牙齿咬,也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
  胡元澄知道这个道理,喝了一口酒,问:“我就要死了,但一直有个疑惑得不到解答。”
  陶增光没说话,他知道胡元澄接下来的话。
  胡元澄说了出来:“我很想知道大明火器的秘密是什么,为何会拥有如此强大的杀伤力。你是二炮局的人,知道这一切,对吗?”
  陶增光点了点头,举起酒杯:“你想知道大明火器的秘密,我可以告诉你。但作为交换,我需要你付出一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