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60节
作者:寒梅惊雪      更新:2024-10-09 17:06      字数:4734
  命在这一刻,如草。
  锋利的镰刀割去草芥,简单得很。
  足利义持等人没有跑出门去,门外已是尸山血海,想要找寻其他出路,可根本无路可走。
  炮火声陡然停了下来,似乎一切都结束了。
  西门外。
  骆冠英下达了进军的命令,火铳兵清理了药室,拔出刺刀,安装在火铳的前端,双手端住,整齐地向前踏步。
  虎蹲炮手起身,从地上捡起弩,背上箭壶,佩好长刀,也不顾地上的虎蹲炮,直接跟上前面的军队。
  没办法,此时的虎蹲炮太烫,没办法带走,只能丢这里。
  反正火药弹也打没了,在没有火药弹补充之前,虎蹲炮已没了任何作用。
  万青林、赵世瑜冲锋在最前,军士高喊着杀声,冲入到了京都城内,这小小的城,这不算结实,不算厚重的城墙,是日本国内为数不多的防御工事,只不过这玩意,实在无法和大明金陵、大同、北平等高大的城墙相提并论,勉强算得上县城级别的城墙。
  在赵世瑜走入京都城的那一刻,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杀入幕府京都的第一人。
  刺刀十分锐利,刺入血肉没有任何阻碍。
  明军入了城,开启了建文朝水师第一次屠城。
  城内有些建筑还在燃烧,有些人还在躲藏,只不过,死亡的光已照耀而来。
  郑和、骆冠英、朱能、杨荣等人,主导了这一次邱小姐计划!
  三日后。
  京都城内焦炭一片,鲜红的血尚未干成黑色。
  横断的木头,趴在地上的尸体,氤氲的烟雾,破碎的窗,倒了的门……
  花之御所,所有的花都已凋落。
  辉煌的北山第,也被拆除,除了金银财宝外,一把火给烧了。原因是郑和看不惯这种唐制里面夹杂着扭曲的倭人特色建筑。
  恒敦被俘虏了。
  当恒敦被带到城西外,看着一排排人头时,吓得已是站立不稳。
  徐安骂骂咧咧,命令恒敦从京观里找出足利义持、足利义嗣等人的脑袋。
  没办法,明军听不懂这群人说啥,分不清楚身份。要知道足利义持在里面,说什么也得把人头单独拉出来,怎么会随意地丢京观之中……
  足利义持等人很是委屈,身为幕府高层,竟然死时连一句话都没传下来,明明慷慨陈词,明明表明身份,可结果人家听不懂,直接给干死了……
  觉得委屈,下辈子估计会学学大明的官话。
  这样的京观不止一座,而是有十几座,每一座至少有三千人头。
  郑和欣赏着京观,对一旁的杨荣说:“从那些死了的倭军与俘虏提供情报来看,幕府为了北征动用了太多力量,以至于整个京都只能依赖老弱来防守。伏击我们的那七万人,至少有五万是老弱。如此一来,张辅那里面临的压力定是不小。”
  杨荣自信地挥了挥袖子:“张辅那里无需担心,倭军主力再多,面对他都只能是被屠杀的下场,说不定此时张辅已经屠掉几万倭军了。我们现在,主要是解决这里的战事。幕府已死,天皇已死,但地方护国并没有完全消灭,阿伊努人的进度并没有达到预期。”
  郑和看向东面,沉重地说了句:“是啊,还有地方护国,阿伊努人,这些事都没解决。”
  杨荣瞥了一眼郑和,咳了声:“阿伊努人的事,可不能与地方护国相提并论。虽说皇上没有明说,但从目前来看,阿伊努人比大和人强多了,未必不能留他们一条生路。”
  郑和指了指远处的京观:“都已经开始屠杀了,那就不需要再有顾虑,全都杀了,留一个平稳的地方,才是朝廷所需要的。阿伊努人若不灭,我们想要虾夷之地,想要控制地方,迟早也会出乱子。”
  杨荣看着杀伐果决的郑和,这一次屠杀对他造成了不小影响,以至于豁了出去。
  不过郑和说得没错。
  朝廷是扶持了阿伊努人,但扶持的目的是攻打幕府之下的护国,本意是取双方同归于尽,大明坐收渔翁之利。
  现如今京都被血洗一空,可若干护国还有些力量,这些力量对抗大明主力是不太可能,但对付阿伊努人还是有可能的。
  “那就让王绥、薛耕他们想办法,让阿伊努人血拼几场吧。”
  杨荣正色道。
  郑和微微点头,明军直接对阿伊努人出手多少有些背信弃义,可若是他们死在倭人手中,那大明就没多少责任了。
  大捷!
  安州大捷!
  疾驰的驿使奔入金陵城,背后插着的日月旗不断摆动,伴随着一声高昂地喊声:“安州大捷,阵斩十万!”
  武英殿。
  朱允炆看着捷报文书,杨士奇、解缙、古朴、梅殷等人急切地渴盼着,直至听到舒畅的笑声:“张辅用兵,果是厉害!安州一战,解决了斯波义重、畠山基国等主力,歼敌十万余,一举打开了南下通道!”
  解缙、杨士奇等人顿时笑了起来,纷纷恭贺。
  因为徐辉祖随军出征,五军都督府再次交给梅殷代掌。
  梅殷高兴地摸着胡须:“皇上,如此一来,收回松京与汉城指日可待!”
  解缙连连点头:“张大将军喜欢乘胜追击,说不得此时已带全部主力过了青川江,抵达了松京附近。”
  杨士奇欣慰含笑。
  现如今局势紧张,前日还传出交趾境内出现叛乱,旧港附近也有些异动,朝廷内一些官员被“围攻”的景象吓住,惴惴不安,缺乏信心。
  此时张辅送来如此大捷,对于安稳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破局,往往只需要从一点处开始。
  朱允炆将文书丢在一旁,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意气风发:“张辅在朝鲜取得大捷,水师在倭国屡战屡胜,算时间,此时也应该到了堺港或京都了吧。昨日燕王传来文书,发现鞑靼主力出现在大同关外,已拔营启程开赴关外。”
  “只要解决了鞑靼,举世攻明的局面将彻底瓦解!如今正是作战紧要关头,后勤、后方,绝不允许出现乱子,命令各地布政使、府州县,勘稳地方,若有白莲教徒聚集,当动用衙役、巡检军士、民力,或请求附近卫所,全力讨平!此外,临时启用路引制!”
  解缙双眼微微一眯,启用路引制?
  这一招,皇帝似乎有所针对啊。
  在边关风云欲来,前线作战时,京城之内的暗涌也是不少。此时皇帝重启路引制,走回洪武朝的老路,虽是临时的,但也足见皇帝重视,他在有意掌控进入京师的人员!
  ——
  看到了大家的催更和批评,也看到了大家的安慰与祝愿,惊雪谢谢大家。最近家里事很多,还有四五六七。等忙完,我会尽量补更下,加快下进度,大家谅解。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金陵暗涌
  安州大捷!
  夏元吉长长松了一口气,对户部侍郎卓敬说了句:“东北方面的粮草供应,可以缓一缓了。用不了一个月,张辅便会结束在朝鲜的战事,两个月内,大军将返回各地卫所。我们可以抽出人力,支援燕王大军了。”
  卓敬微微点头,颇有些兴奋:“原以为将李芳远打过鸭绿江的倭军有些本事,战事会持续很久,至少鏖战一段时日,谁成想,这群倭军也不过如此。”
  夏元吉靠在椅子背上,疲惫地闭上双眼,缓缓说:“这样评判倭军的战力是不妥当的,你要看到在大捷文书之中还夹杂着一份惨烈的战报,女真部落主力面对残败退下来的倭军,依旧损失极是惨重,甚至连猛哥帖木儿等人也死了!”
  卓敬呵呵笑了笑,认真地说:“军队与军队之间不同了。搁在十年前,谁敢想今日?洪武爷虽然使用过火器,但军中主力依旧是马刀长矛与弓箭,可如今呢,将敌人消灭在进军的道路之上,已经成为了军中共识。肉搏拼命的时代退至第二位,远程灭杀,火器杀伤已然成为了第一位。”
  夏元吉睁开眼,起身活动了下肩膀:“是啊,兴许从二炮局设立的那一日起,大明的军队已经远远强大于敌人了。皇上又是一个极力主张发展火器的君主,几次大规模作战都是以火器开路。大阅兵已经展现出了火器的威严,可敌人不会被威严吓住,还需要展示威严背后的实力。”
  “在这些战事结束之后,恐怕没有人再小看大明的军事力量,毁天灭地的战争能力,也将通过这次反击,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百年和平之国运,将由此奠定!户部松懈不得,务必协助好后勤局,将一应军需供应到位。”
  卓敬肃然点头:“夏尚书放心,军需物资已在全力运转,官营之下的船厂所有新制船只,全部投入到了军需供应之上,火药弹正源源不断运至北平,由北平转运前线。只是——”
  “只是什么?”
  夏元吉看向卓敬。
  卓敬看了看左右,见无人注意,便凑上前,低声说:“此番粮草军需转运数量过大,已经远远超出了燕王大军正常所需。据兵部一些官员透漏,通过大运河送至北平的火药弹,其数量超出了百万之巨!这还没计海运至天津,转运至北平的火药弹。如此海量的火器给了前线,是不是不太妥……”
  夏元吉瞥了一眼卓敬,沉声问:“你到底在担忧什么?”
  卓敬低头弹了弹衣襟:“将在外,就怕君令有所不受啊。何况四面八方的魑魅魍魉突然都冒了出来,形成了这举世攻明的格局,夏尚书不觉得奇怪?一方面大军出征索取大量火药弹,一方面京师空虚,暗潮涌动,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还请夏尚书多多用心,警醒陛下才是。”
  卓敬是侍郎,以前奉天殿还没被烧的时候,还能在朝会时见到朱允炆,可现在奉天殿没了,朱允炆待在武英殿办公,多数召见的是内阁、六部尚书与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的人,很少召见侍郎。
  有些话又不适合写奏折,万一留下文字,等朱老四回来,说不得会大闹户部。
  夏元吉看出了卓敬的忧虑,默然点了点头。
  这年头能留在朝堂里的就没几个蠢货,突然起来的变故,四方战事说来都来了,这其中绝没有不约而同,而是相约而动。
  面对这局面,建文皇帝也下定决心借此机会,全面收拾下敌人,该打的彻底打服,该杀的彻底杀死,由此抽走了大量京师兵力。
  夏元吉并不担心朱棣,此人想要闹腾,早在西征帖木儿的时候就可以闹腾了,毕竟那里有地利,裂土封王不在话下,何况当时朝廷的后勤压力已足够大,一旦朱棣闹腾,短时间内绝不会有第二支军队出征能讨伐朱棣。
  只是,朱棣反不起来。
  只要看看朱棣身边的武将就知道了,徐辉祖是彻彻底底的朱允炆的人,平安也是,段云、刘启夏、周大志、薛禄等等都是朱允炆亲自提拔起来的,还有铁铉,杨溥、宣青书这些随军参谋,杨烽火等大督官,都是朱允炆的人。
  另外,京军之中谁不受建文皇帝的恩惠,这些年来朝廷在他们身上投入的资源不在少数,加上年复一年的忠君报国思想,朱棣想要让他们转过身对付建文皇帝,这样的命令下达时,就是朱棣身死之刻。
  夏元吉相信朱棣不会背叛朝廷,也相信他不具备背叛的力量,老赵当年穿上龙袍,可都是一群下属拥护出来的,是一群人“运作”出来的,朱棣身边都没几个他的人……
  京师空虚这才是令人担忧的。
  为了保证火器运输的绝对安全,建文皇帝还在京师中抽调了五万精锐,联地方卫所,全程守护大运河!
  每一百步之内,必有军队驻防两岸。
  这样一来,虽然保证了物资的安全,可也削弱了京师内的防备力量。
  夏元吉离开户部,进入内阁。
  杨士奇、解缙正在复盘张辅的安州之战,见夏元吉来了,杨士奇起身招呼道:“你来得正好,我们二人刚还谈到你,张辅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出了大明的军威!我们推测,以张辅的速度,绝不会给倭军太多时日,东北方面的运粮队伍是否可以转向,投入给袁岳或燕王那里?”
  东北有粮仓,且筹备日久,储备了大量物资,足够支持大军三个月所需,只要张辅的军队早点结束战事,带兵返回,那里的后勤压力便荡然无存。
  夏元吉肃然点头:“户部正有此意……”
  武英殿偏殿。
  朱允炆围绕着大明舆图沙盘缓缓走动,这个沙盘很大,仅宽就有一丈半,长达二丈,在齐腰高的桌子之上铺筑而成,有山河走势,涂了不同颜色。
  在烽火边关处,插着一面面旗帜,既有日月旗,也有黑色的旗帜与之对峙。
  朱允炆拿着夹竹,伸至朝鲜地带,将安州、龟城等地的黑色旗帜拔出,对一旁的汤不平与霍邻说:“这里已经没什么可担忧的了,倒是云南、交趾等地的情报,令朕不安。”
  汤不平接过黑色旗帜,放在一旁的筐篓之中:“皇上,云南、交趾等地已经在反击了,沐侯爷与韩观都指挥使皆是久经战场的猛将,定不会让两地乱起来。”
  朱允炆有些忧虑。
  沐晟、韩观确实有能力戡乱,只是这些土司、叛贼一旦起事,必会先冲击县府,而很多县府缺乏防备力量,只靠着一些衙役,有限的巡检民兵,根本无法抵抗。
  鄂嘉知县楚忠,面对刀谈威逼,死不投降,一门忠烈胆,英魂照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