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配后我和女主的白月光HE了 第103节
作者:漫步长安      更新:2023-12-19 16:42      字数:3969
  这时他听到一声清脆的声音,少女说:“这位大伯,你要不要帮忙?”
  他抬头时一脸惊喜,在看到眼前之人不过是个妙龄少女之后,眼中的希冀中似乎流露出一丝精光,很快又变成黯然。
  隐素也不多话,示意他在前面把握牛头,自己在后面抬起牛车。他将信将疑地照做,等到牛车从沟里抬出来之后是满眼的不敢置信。
  他再三道谢,还说要送隐素一些炭。
  隐素自是拒绝,无视魏明如身边丫头婆子的嗤笑声。
  中年汉子赶着牛车往前,正巧和她同路。她看了一眼牛车上的炭,心想这么热的天,卖炭的营生怕是不好做。
  再看中年汉子那满面的尘灰与黑印,以及沧桑的脸色,她生出恻隐之心。借故问对方车上炭是什么用的,对方回答他是城外的村民,今日进城来卖炭。
  “我只会烧炭这个手艺,也不会别的。家里还有一大家子的人要养活,不出来卖炭也没有别的法子。可是这大热的天,别说是卖出去,就是连个问的人都没有。哎…”
  他叹着气,神情很是沮丧。
  隐素想也未想,说是这些炭她全要了。豆腐铺子那边住的下人不少,到时候冬天都需要炭火取暖,提前准备一些也无妨。
  中年汉子一听,一脸欣喜,赶着牛车跟着她去豆腐铺子。
  天气渐热,他的脸上因为糊了汗水而显得越发的狼狈滑稽。他似是想用巾子擦汗,犹豫了几下又没用。
  那巾子洁白干净,隐素以为他是舍不得用。
  到了豆腐铺子,隐素让他进去会着洗把脸休息一会,他非不肯。
  隐素也不再三,见他牛车前挂了一个水袋,就说是帮他把水袋灌满,他迟疑了一下,然后道着谢把水袋递给隐素。
  他眼巴巴地等在外面,颇有几分局促不安。
  傅荣正在压豆腐,听到女儿说的事之后是满口同意,立马出来帮忙搬炭。
  两个男人的身形身高都差不多,只是中年汉子的身体要佝偻一些。卸完炭之后两人都是一身的黑,傅荣给他结了银钱,还包了几块豆腐给他。
  他拿着豆腐,自然是不停地道谢。
  傅荣又说若是他以后还烧了炭,都可以送来卖给豆腐坊,他更是千恩万谢。接过隐素还回来的水袋时,又是一番感激之辞。
  那双手掌很大,指长而关节粗,表皮粗糙虎口有厚茧。虽然是一双劳动的手,却没有寻常百姓长年劳作之后的变形与干裂,更像是一个山中猎户或是习武之人的手。
  隐素望着远去的牛车,若有所思。
  牛车走了一会,拐过了豆腐铺子前面的路,然后慢慢停下来。
  中年汉子取下水袋的塞子,闻到淡淡的茶香。小小抿了一口,清洌冰凉的茶水让他瞬间凉快了不少。
  茶应该不是什么好茶,应是冲泡时放了糖,回甘之中还有丝丝的甜。他一口气喝了大半袋子水,解乏又解热。
  又经过方才那条巷子时,那辆华贵的马车还在。
  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牛头,眼看着牛车将要从马车身边经过时,一根精实的鞭子挥向牛头,他下意识想要抓住鞭子,又连忙将手缩了回去,任凭那鞭子甩在他胳膊上,顿时被鞭子扫过的地方火辣辣地疼。
  一个丫头怒叱道:“下贱的东西,也敢挡我家姑娘的路,还不快滚!”
  他低头作诺诺状,驶出去好远才回头。
  原本普通老实的一双眼晴变得无比凌厉,深深看了一眼红衣少女手中的鞭子。
  第69章 求见
  牛车七转八弯, 停在一处民宅前。
  中年汉子进了民宅之后,有人出来将那牛车给牵走。一刻钟后,一位身着锦衣富贵老爷模样的中年人从后门出来, 上了停在那里马车。
  马车低调普通, 除了宽大之外没有再无显眼之处,但若是懂行的人见了,必定一眼认出这辆马车的不凡, 因为这一辆外表包裹着普通材质的玄铁马车。
  玄铁马车穿过巷子与街道, 最后停在穆国公府的门前。中年人下了马车,抬头望着穆国公府门外那护国神府四字时, 面色沉重而严肃。
  谢夫人见到他, 即刻迎上前来。
  “公爷,你这一早是去了哪里,脸上这是什么?”
  原来这人正是穆国公谢江。
  他的脸上还有一小块没有擦干净的黑印,等到谢夫人替他弄干净之后。他一言不发地坐下,脸色越发凝重。
  手臂上火辣辣的痛还在,然而他皱眉并不是因为挨了一鞭,而是那挥鞭之人的品性。一个仗着出身地位随意欺辱无辜之人的女子, 如何能成为他们穆国公府的下一代主母。
  以前他还以盛国公府亲自教养出来的孙女应该不会差,却没想到如此之令人失望。眼下哪怕两家是真有婚姻,他也不能同意。
  谢夫人见他脸色难看,识趣地没再问。
  他们夫妻多年, 实在是聚少离多,不似别人的夫妻那般亲近。
  夫妻二人静坐一会后,他吩咐下人去请谢弗。
  “公爷, 不管你在外面听说了什么,等会都要听弗儿解释。弗儿向来性子淡, 这些年从来无所求,他好不容易喜欢一个姑娘,你可不能硬生生地拆散,到头来闹得父子离心。”谢夫人以为他是在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将儿子叫来是要训斥一番。
  “夫人想到哪里去了,我是那样不明事理的父亲吗?他自小有心疾,纵然这些年调养得当,但终归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我是怕他憋在屋子里久了,身体又有不适,让人请他过来陪我下盘棋。”
  原来是这样。
  公爷到底还是心疼儿子。
  谢夫人欢喜起来,忙命人摆好棋盘。
  她亲自沏茶时,只听到穆国公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若非弗儿的身体不妥当,以他一身的才情武艺,我必是要让他从军的。”
  茶水的热气顿时氤氲了她的眼睛,一片濡湿。身体不妥当的是她的长生,不是她的弗儿,可是她不能说。
  这是她此生最大的秘密,瞒天过海独自承受。
  穆国公看过来,歉意道:“夫妻多年,你我聚少离多,我欠你实在是良多。罢了,以后就让儿子在京中当个文臣也好,还能常伴在你身边。”
  谢夫人眼中的水气化成了眼泪,从脸颊滑过。
  当母亲的都有私心,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边关更是荒凉。她不愿她的儿子后半生都要固守在那里,她的儿媳和她一样年年月月独守着偌大的国公府。
  如此,也好。
  她侧身擦拭,又重新沏茶。
  茶水渐湿时,谢弗来了。
  白衣飘飘,温其如玉,恰似神子刚下了琼台仙阁。他经过那一片莲花时,仿佛有风拂过,直叫那不蔓不枝的佛花都低了头。
  走得近了,越发俊美无双。哪怕容色淡淡,眸中却是一片璀璨光华。像是原本平静的镜湖中洒落了无数星辰,一夜之间星河浩瀚。
  谢夫人眼神微动,这孩子似乎是有些不一样。到底是有了心悦的姑娘,瞧着没有以前那么无欲无求了。
  谢弗进来,先是向父母问安。
  穆国公一指棋盘对面的位置,示意他坐下。
  下棋无言,观棋无语,一时之间屋内只剩下父子二人相互落子的声音,很快棋盘上的黑盘两色厮杀成一片,交织成错综复杂的阵型。
  不到半个时辰后,穆国公认输。他虽是输了,神情却十分愉悦。谢夫人也很欢喜,夫妻俩看向儿子的眼神都带着欣慰与骄傲。
  有子如足,如何不让人欢喜。
  穆国公起身,示意儿子跟上。
  父子二人出门,一前一后。
  谢夫人倚在门口,目光凝望着他们的背影。父亲的身型高大威严,步伐间都透着武将的霸气与凌厉。儿子修长如竹芝兰玉树,行仪如玉山倾倒。
  有夫有子如此,是她之幸。
  “你有没有觉得弗儿好像变了?”她问石娘。
  石娘想了想,道:“老奴瞧着,世子爷虽然还是和从前一样淡淡,但好似和国公爷更亲近了些。”
  正在这时,刚出院子的穆国公不知为何踉跄了一下,旁边的谢弗立马伸手将他扶住,且并没有立即松开。
  仅是那须臾间的亲近,却让谢夫人红了眼眶。
  这十一年来,她看着儿子变成全雍京城最出色的世家公子,但是她知道哪怕自己再多的关心和爱护,也从未真正走进过儿子的心。
  所有的无欲无求,与世无争全是因为不在意。若非世间没有在意之事在意之人,又怎么会真正做到心如止水。
  她担心儿子心思太重,此生都难敞开心扉。
  天可怜见,儿子的心门终于开了。
  父子二人继续前行,不知不觉走到白虎石雕处。虎形威武,面朝西方神态凛然,经多年风雨而不减其威赫。
  大郦开国三公,并太宁帝自己同为镇守国基的四大武将。西之白虎,东之青龙,南之朱雀,北之玄武,何等荣耀尊贵。
  穆国公府历代的家主承担着护国之责,代代相传从不敢忘。这尊白虎不仅是穆国公府的象征,也是谢氏一族的族徽。
  峥嵘岁月,戎马一生,这是无数谢氏儿郎的使命。
  “武举之后,为父又要走了。”
  穆国公此次回京,明面上就是为了武举。
  一个又字,是道不尽的离别愁绪。
  武举三年一次,他上一次回来就是在三年之前。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千个日夜斗转星移。三年又三年,他就是这样往返在边关和京城之间,从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成了两鬓风霜的中年人。
  他望着比自己还略高一些的儿子,眼神期许而欣慰。
  “你比三前年长高了更多,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这些年有你陪在你母亲身边,为父很是放心。你自小有心疾,武将一途与你无缘,此乃为父最为遗憾之事。但你要记住你姓谢,你是我谢家的第八代嫡出,也会是我谢家的第八代穆国公。哪怕是文臣出仕,为父也相信你会将谢家先祖们的遗志传承下去。我穆国公府的子孙,不能有负护国神府四个字。”
  说罢,他拍着谢弗的肩,语重心长,“儿子,你记住了吗?”
  谢弗直视着他的眼睛,点头,“我记住了。”
  ……
  大郦武举乃是太宁帝时实施的制度,因太宁帝自己本身是武将,在位时极其重武,是以本朝武举选拔秉承的是‘先之以武艺,次之以谋略’的规则。
  武举流程和文武类似,各地设有乡试省试,有武举人功名者方才可以进京参加最后的会试。因习武和读书不同,武举较之文举又有许多破格之处,比方说文举无女子,而武举则不限男女。又比方说文举选拔严苛,非举人功名者不能进入会试。而武举则更不拘一格,时常会有一些突然冒出来的天选武者,这些武者若么是武艺超凡,若么是谋略过人,只要有人举荐就可以破格参试。
  而举荐之人,必须是朝中武将。
  武举的消息一传开,阖京上下一片沸腾。哪怕是路边的三岁小儿,也会拣起木枝比划两下应一应景。
  晚饭之后无事,傅家一家人围在一起挑豆子。
  豆腐铺子的生意较之前段时日有些许的淡,但比之他们在陲城时不知好了多少倍。秦氏和傅荣夫妻俩有意不提亲事,只说武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