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
作者:春溪笛晓      更新:2024-09-10 16:21      字数:3849
  等江夏这边做好的示范,他会把军屯一路南移,说不准哪天就直接兵临南越。
  就看是朝廷使者先说服南越自愿并入大汉版图,还是他先带着人去南越家门口遛弯了。
  刘彻对这个计划也很认可,亲自首肯了江夏郡这边的撬墙角行为。
  这就是皇帝过来巡幸的好处了,很多在其他地方干起来相当于违规的事,在刘彻面前过了明路以后就可以无惧非议光明正大地干了。
  霍善这边热热闹闹地卖起了米粉(不时邀请觉得好吃的人参与南方大开发计划),刘彻也悄无声息地微服出了太守府,带着大汉最昂贵的两个保镖(大司马x2)前往司马迁给他们预留的最佳观赏位看戏去。
  因为排了好几场戏,所以司马迁安排上午和下午循环两场,方便早上错过的人可以下午来看戏。
  大家忙活了这么久,总得让这些戏让足够多的人看到才是。
  刘彻落座以后,戏台上很快就热闹起来,开场演的不是霍善让排的那几出戏,而是嫘祖发现桑蚕的过程。
  正好目前也该进入养蚕季了,也算是敦促江夏百姓积极耕织,非常符合朝廷的要求。
  刘彻对这些教化黔首的内容兴致缺缺,随意地与卫青他们闲聊了一会,台上的布景很快变了,整个戏台一分为二,一边演的是“贾孝”,一边演的是“甄孝”。
  那边贾孝吃得好住得好,父亲来讨药钱却被他嫌晦气赶走了;另一边一家人挤在破破落落的居所,却想尽办法为卧病在床的父亲治病。
  这对比就十分强烈了。
  那几个俳优也演得活灵活现,贾孝那边开口的时候观众骂声四起,甄孝这边开口的时候众人又纷纷唏嘘落泪,所有人的心情都跟着戏文起起落落。
  等到两边的察举结果一出来,群众哗然。
  一时间骂察举者的有,骂假孝子的有,替甄孝子痛心的人更是不少,情绪已经彻底被调动起来了。
  连刘彻都觉得这出《真假孝廉》挺有意思,只是看着看着他突然就想起了……年后汲黯突然上书骂他的事。
  怎地这个主题跟汲黯提到的那句“举孝廉,父别居”那么像?!
  刘彻的目光转到司马迁身上。
  听说这几出戏都是司马迁负责的,司马迁这家伙是不是跟汲黯一样想骂他?
  司马迁对刘彻的危险目光一无所察,他也是头一次看正式演出,正认真关注台上的俳优有没有好好把精髓演出来。
  等众人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开始期待下一场戏开演,台上的简单布景又变了样。
  《金箱藏经》开始了!
  如果说上一场戏是探讨孝子该事生还是事死,那这一场戏就是初步揭露厚葬的后果了。
  最终呈现的这场戏,是从采药人偶然发现盗墓贼藏在深山中没来得及变卖的金箱开始的……
  因为金箱的出现,当儿子哭着去自家父亲的坟前一看,自家父亲的尸骨都扰得不得安宁咯!
  本来棺椁的存在是为了不让泥土侵蚀亡者,结果给他们随葬丰厚的陪葬品以后反倒引得盗贼挖坟开棺,这是何等的讽刺!
  这难道是孝子贤孙想要的结果吗?
  刘彻:?
  这个金箱,还有金箱里的经书,怎么也越看越熟悉?!
  你小子跟我借这些东西,难道是暗示我会被开棺?
  岂有此理!
  第190章
  司马迁今天总感觉吧, 自己后脑勺凉飕飕的,也不知是什么道理。
  霍善收摊溜达过来,赫然发现戏已经演到《曹操发墓》了。他跑到司马迁面前质问他为啥不等自己,难道不知道他正辛辛苦苦摆摊赚钱养家吗!
  司马迁:“……”
  别以为我不知道, 你全程也就负责把米粉放到锅里这个步骤以及跟食客们聊你的江南大开发计划, 哪里辛辛苦苦了?
  还是旁边的苏武弯身把霍善抱了起来,方便他可以看清戏台上马上要演出的新戏, 嘴里还帮司马迁解释了几句:“陛下已经到了, 哪有让陛下一直等着的道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霍善一听, 往左右瞧了瞧,很快看到坐在人群中央看戏的刘彻几人。因为周围已经密匝匝地围了不少人, 所以他也不好挤过去, 所以便安心地让苏武抱着自己看这一出《曹操发墓》。
  不得不说, 江夏郡这边的民间艺人还是很有底蕴的, 大概是因为往日楚人信奉鬼神,很喜欢搞各种巫祝仪式, 所以很容易就演出了王朝末年那兵荒马乱的架势。
  一场代表天下大乱的群魔乱舞结束以后,就是一首《临江仙》横空出世。
  没错, 就是杨慎写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 李时珍特别爱唱给他们听,所以袁枚他们就把这首词给添上了。
  为了让曹操声名远扬,交流群里的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比如诸葛亮就给大伙描述了曹操具体的身高相貌。
  虽然到台上不一定能演出来,不过他作为蜀汉代表总要意思意思地为曹操名扬大汉这桩大事添砖加瓦才是。
  老曹不用谢,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临江仙》一出, 不少人都听入了迷, 主要是这曲调是他们此前没听过的,那唱词也很好懂, 只听那么几句,所有人仿佛都看到个满面沧桑的老人立在江边追忆着那尚未远去的乱世烽烟。
  刘彻也觉得这曲儿听起来很新鲜,勉强让他忘记了刚才那出《金箱藏经》给他带来的不愉快。
  他可是专门设立乐府让李延年给他收集天下新旧之声的音乐爱好者,当初卫子夫也是凭着一副好歌喉引起了他的注意,所以他对于好听的乐曲还是很喜爱的。
  唯一让他比较郁闷的是,他才刚被这曲《临江仙》牵扯出的宏大背景故事吸引,就发现……主角竟不是什么俊男靓女,而是开局就在月旦评中得不到点评、私底下去追着人给他评价的曹操!
  不得不说,这个月旦评还是很有意思的,由出名公正高洁的名士于每月月初对乡中能人进行点评。
  许多人因为得了一句好评,从此声名鹊起、万人簇拥。
  相比之下,得不到点评的人就只能籍籍无名地待在一边对这类幸运人士羡慕嫉妒恨了。
  刘彻都代入到那个声名鹊起的年轻人身上了,结果接下来的戏告诉他,主人翁居然是那个在阴暗角落嫉妒别人的人?!
  这叫曹操的家伙追着月旦评主持者给他点评,对方无奈之下只能给他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奸雄什么的听起来就不是好词,曹操听后却哈哈大笑,满意地走了。
  刘彻:很怪,再看一眼。
  很快地,大伙都知道这乱世之奸雄是怎么个奸法了,他因为养不起兵马,居然设立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门负责发墓敛财!
  乱世之中人相食尚且不罕见,谁还会去尊重什么王侯将相、什么死者亡魂。
  你们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子孙后代借你们点钱花花又如何!
  这里的建议是不要把贵重东西放进棺材里,放在墓室里头就得了,不然你看看……这些人竟开棺随意地戏耍里头的尸骨!
  没错,又是一个曝尸荒野结局!
  刘彻:?????
  为什么又回到这上面来了?敢情这就是你们今天的主题对吧?
  刘彻想起早些时候霍善曾在自己面前讨论厚葬好还是薄葬好,只觉又好气又好笑。
  这小子也不知像了谁,有时候还挺固执的,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一定要说服别人也认同他。
  关键是,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庞大的戏文内容,肯定不是霍善这小子自己能捣鼓出来的。
  想起终军过来这边参加元宵灯会,还曾拉司马迁他们一起写文章吹嘘那是一场怎么样的盛会,刘彻觉得这事和司马迁等人脱不了关系。
  霍善手底下拢共也就他们几个能写的,总不会是霍去病来操刀的吧?
  这些家伙还真是年纪轻,所以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刘彻初时还有点想找霍善他们算账,欣赏完整场《曹操发墓》后便不那么在意了。他趁着观众们还沉浸在精彩故事的余韵里先退了场,走过去把被苏武抱着看完了全场的霍善拎走。
  霍善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已经被刘彻抱离人群了。他积极询问刘彻的观后感:“您觉得这几场戏怎么样?”
  刘彻道:“就你们用十天半个月捣鼓出来的玩意,哪里有宫中俳优演得精彩?”
  霍善才不信,哼道:“我又不是没看过宫中的戏,很多故事都没有意思。”
  刘彻其实也是这个看法,碰上宫宴和重要场合的演出,无非是起祭祀或者教化作用,故事性是非常弱的。
  作为一个书只读一遍就能全记住的皇帝,刘彻也觉得那些公式化的演出很无趣,要不然他也不会专门弄个乐府让人给他整点新花样了。
  他闲暇时无聊到连公车署那些上书内容都会亲自读一读。
  没办法,记性太好也有挺多烦恼的,比如老需要读点新东西解解闷。
  只是当着霍善的面,刘彻是不会承认自己和他有同感的。他呵呵笑道:“那是因为真正精彩的演出你还没资格看。”
  旁听的卫青、霍去病:“……”
  什么真正精彩的演出?我们怎么没见过?陛下你仔细讲讲。
  霍善根本不知道大人一向谎话连篇,听了刘彻的话后又立刻问道:“那我要怎么样才有资格看?”
  刘彻慢悠悠地说道:“等你把那什么江南鱼米之乡弄出来再说吧。”
  霍善讲南方大开发计划的时候随口提到过江南地区很适合发展成鱼米之乡,刘彻觉得这词儿听着挺不错,就记住了。
  霍善想想自己见到过的沙羡县的情况,顿觉这目标任重道远。
  连那样的交通要县都人烟稀少,更别提南边别的地方了。
  太难了!
  霍善向来是不怕困难的,马上信誓旦旦地说道:“没有把江南变成鱼米之乡,我就不回长安了!”
  刘彻:“……”
  倒也不必,你不会忘了你只是江夏太守吧?
  你们江夏郡在长江南面也就两个县!
  刘彻笑道:“那等你回长安去,你家小毛驴都成老毛驴了。”
  霍善听刘彻这么一讲,也觉得有点想念他的霍小白了。
  他不在的日子里,霍小白不知会不会寂寞!
  此时此刻,远在新丰县的霍小白打了个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