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作者:莫晨欢      更新:2023-03-11 10:14      字数:4106
  “哦对, 是,你是在幽州,和太师一起。太师多次向先帝夸你,说你是难得一见的将相之材。”赵辅露出不解的神色,“你又不在盛京, 你又非先太子党、松清党……那此事,与你何干呀?”
  纪翁集忽然闭了口,没有言语。他说起了另一件事:“臣忽然有些懂陛下了。”
  赵辅:“哦,你懂什么了?”
  “您其实从未变过。是臣迂腐了,臣曾经不解,若三位皇子皆死于昭德门中,这大宋江山,您辛苦得来的江山,到底有何用。但臣此刻懂了,您在乎这江山,只因它是您的江山。若它不再是您的江山了,那无论是赵尚的、赵敬的、赵基的,又甚至是赵敖、赵琼的,这江山又与您有何干系呢。”
  赵辅嘴唇动了动。
  纪翁集:“这宋辽合约,是开平皇帝的功绩。这盛世繁华,皆为开平皇帝的功劳。您不畏艰难,开三条官道,为天下百姓殚精竭虑,哪怕如今,除非重病难起,三十二年来从未落下过一次早朝。大宋从未有过像您一样励精图治的皇帝。您过得苦极了,三十二年如一日,好似苦行僧,远不如苦行僧。”
  赵辅露出了难以形容的神情,他激动地板直了腰背,喊道:“重明。”
  纪翁集怅然道:“以纸代币,多难啊,这些年您都这样了,却从未放弃。大宋有您,是百官之福,是苍生之福。臣这一生侍奉过两位皇帝,但臣这一生却只有一位君王,便是您。”
  赵辅语重心长道:“朝堂之上,朕从来都知道,你是最懂朕的。”
  纪翁集抬头道:“所以您想证明,哪怕是弑父杀兄而来的皇位,您也未有错。赵尚如您,赵基、赵敬如先太子,重演一遍,任何人都会如您一般抉择,如您一般作为。”
  赵辅:“朕有错吗?”
  纪翁集:“您没有错。不需要重演,您从没有错。”
  赵辅闭上了眼,止住了温热的眼眶。
  “但先太子也未有错,赵尚、赵敬、赵基,谁又有错呢。”纪翁集缓慢地说道,“您是一位明君,您亦是一位自私自利、孤身行进的君王。陛下,这条路臣伴不得您了,您从来是一人而行。臣如今也想明白了另一件事。”
  赵辅竟然没生气,他微笑着对纪翁集道:“何事?”
  “若是放在一年前,您绝不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您在怀疑自己,您迟疑了、害怕了。是太后的死,让您开始害怕起了来生,担忧起了死后下地狱吗?”
  赵辅脸上的笑意僵住。
  不用他回答,纪翁集从帝王的表情中已经明白了一切,他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礼,道:“陛下,既为胜者,何须再想无谓之人,无谓之事。您便是您,这天下还有诸多事,等着陛下破除迷障,开辟天地。”
  福宁宫中,是久久的寂静。
  许久后,赵辅道:“你下去吧。”
  “是。”
  “等会儿。”
  纪翁集停住脚步,回身看向这位孤独而圣明的帝王。
  赵辅笑道:“重明说错了一件事,赵敬、赵基如那赵璿,但朕,从来不是赵尚。”
  纪翁集双目一缩。
  赵辅:“朕问的那件事,重明还没有给朕答案。三十二年前,一切与重明无关,今日朕想过许多人,哪怕是那王诠朕都想过,他会进宫,独独没有想到,是你来了。你怎的就来了,这又是何苦。”
  纪翁集心中波澜起伏,他慎重郑然地望着眼前这位帝王。数十年来风风雨雨,他自认是最了解对方的人,却终究猜错了这人的心思。可这世上,真的有人能明白帝王心吗?
  想通后,纪翁集道:“陛下说朕不是先太子党,不是松清党。”
  赵辅脸色微变,他故作平静:“朕说错了?”
  纪翁集:“陛下未曾说错。臣不过一个二甲同进士出身,如何能成为松清党,能入了先太子的眼?只是那一年金榜题名琼林宴,臣出身贫寒,不堪酒醉,出尽了洋相,被同桌进士暗自取笑时,有一人扶了醉酒的臣一把,对臣说,天下英杰,莫问出处。”
  赵辅已经知道了那人是谁,龙袍下,他的手指握紧成拳。
  纪翁集深深看了他一眼,笑道:“陛下,天下何人不喜欢赵璿啊!”
  纪翁集转身离去。
  他一走,福宁宫中传来瓷器碎落的声音,响了许久,迟迟不断。
  左相离开福宁宫时,恰巧遇见了进宫面圣的刑部尚书耿少云。耿少云见到他,大为吃惊,行礼道:“见过纪相。”
  纪翁集回了一礼,却没有开口回应。
  耿少云在福宁宫外等了许久,终于,赵辅传他进殿。耿少云见到满地的碎片,心中震惊,他冷静地走到内殿,恭敬地作揖行礼。赵辅没有力气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痛心疾首地说道:“望青,朕心寒啊!”
  正月初九,这场浩浩荡荡的逼宫闹剧终于落幕。
  妖僧善听迷惑圣听,惑乱朝堂,于天子病重时伺机作乱,押入天牢,听候处决。左相纪翁集暗通妖僧,为非作歹,伺机逼宫,念其为国操劳多年,劳苦功高,剥其官位,安度晚年。
  四皇子赵敬、五皇子赵基误信贼人,致使盛京兵乱,撤其官职,闭门静思己过。
  擢升右丞徐毖为左相,刑部尚书耿少云为右丞,吏部右侍郎余潮生为刑部尚书。
  这一连串的升官贬谪,看得群臣眼花缭乱。然而让人最没想到的是,皇帝调秦州府尹赵靖回京,任吏部右侍郎,官居三品。
  赵靖是纪翁集的得意门生,纪翁集被褫夺官位,赵靖却终于苦尽甘来,回京做官。
  正月十六,开平三十二年的第一次大早朝,群臣聚集于紫宸殿中,唐慎也看见了从秦州千里迢迢赶回来的赵靖。
  皇帝的身体似乎依旧不大好,经历了一场稀里糊涂的宫变后,他更加苍老了几分,但眼神却愈发凌厉。这时候,哪有人还敢认为皇帝大限将至。一个大限将至的皇帝,能在那场混乱的宫变中突然醒来,掌控大权?
  一些臣子已然猜到了些许真相,还有不明真相的官员胆战心惊,更加敬畏皇帝。
  早朝时,赵辅轻声说了几句话,一语带过了正月时的那场宫变。
  徐毖站在群臣文官之首,率领百官,贺开平三十二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等到散了早朝,唐慎才真正看清楚赵靖。
  四年前,赵靖因为督办度支司不利,被赵辅贬到秦州,从二品大员变成一个小小的四品府尹。如今他回京,做了三品吏部右侍郎,但朝中纪党大势已去,赵靖也头发花白,明明才四十多岁,却仿若花甲老人。
  唐慎感到自己好似一叶扁舟,漂流于波涛汹涌的汪洋之上。
  次日,唐慎刚刚下衙回到家中,右相府的管事又来接他。唐慎惊讶道:“右相大人在府上等我?”
  管事笑道:“大人去了便知。”
  唐慎一头雾水,但是很快他发现,这辆马车去的不是城东右相府,而是一路往南,直接出了盛京城!
  马车晃晃悠悠地来到城外十里亭,唐慎下了马车,只见右相王诠穿着一身乌衣,早在亭中等着了。唐慎立即走上去:“见过叔祖。叔祖是有何事?”
  王诠没回答,而是上下看了他一眼:“倒是我疏忽了,只想着要你快些来,没想到你还穿着官袍。今日带你来此,是私事,应当给你也备上一件乌衣的。王氏子弟,喜穿乌衣,你可知道?”
  唐慎:“……知道。”
  王诠正要开口,忽然见到一辆马车从盛京方向驶来,他道:“人已经来了。”说着,他大步走到官道旁,唐慎也跟了上去。
  马车悠悠停下,车上的人掀开车帘,看见是王诠后,略微吃惊:“王相?”
  王诠作揖道:“纪相。”
  纪翁集从马车中下来,他也回了一礼,道:“罪官之身,哪来的纪相。”说着,他看了一旁的唐慎一眼。
  唐慎立即给他行了一礼。
  王诠悠然道:“既然如此,那乌衣之身,何来的王相?”
  两人相视一眼,皆是笑了起来。
  朝堂之上,纪党、王党相争多年,并非死敌,可却是实实在在的敌党。谁能想到,如今纪翁集和王诠竟然在城郊十里亭外,畅谈言欢,笑声不断。
  唐慎不明所以,他不知道王诠为什么要把自己带到这儿,但他镇定地站在一旁听着,不说一字。
  纪翁集:“天色渐晚,不便再留,老夫该走了。”
  王诠拱手道:“一路平安。”
  纪翁集望了唐慎一眼,又忽然道:“倒是想起一件事来。”
  王诠:“哦,何事?”
  纪翁集:“除夕皇宫家宴上,三位皇子,选谁皆可,但圣上独独选了二皇子赵尚。”
  唐慎心头一震,他不动声色地凝聚精神,听纪翁集继续说了下去。
  纪翁集感慨道:“是随意为之,从中任意挑了一个,做那最无辜之人。还是说,因为他是长子,长子啊,让圣上想起某个人,某个令他有愧疚之心的人,所以才选了他呢?”
  纪翁集声音顿住,他错愕道:“咦,老夫方才可是又胡言乱语了?德占兄莫要见怪,自从被那妖僧迷惑后,我总是会说些奇怪的话,你可别放在心上。”
  王诠:“自然不会,方才重明兄说了什么?”
  唐慎道:“纪大人未曾说什么。”
  纪翁集和王诠齐齐看了唐慎一眼,目露赞赏。唐慎垂目看地,神色平静。
  纪翁集笑了,他抬起手,指着唐慎身上的官袍道:“本以为唐大人也该穿乌衣。”
  唐慎眼皮一抽。
  王诠:“哈哈哈,小辈自有小辈的福分。重明兄,定有再会之时。就此告辞!”
  “告辞!”
  第137章
  日落西山之际, 钦天监监正李肖仁穿着一身仙风道骨的八卦道袍, 手持拂尘, 进了皇宫。他的身旁跟着两个小徒弟。正月初七的宫变之夜,李肖仁因卧病在床,所以不在宫中, 是他的两个小徒弟留守登仙台。
  此刻李肖仁病愈,蒙得皇帝召见,趾高气扬地就进了宫。
  他的两个小徒弟却战战兢兢, 头也不敢抬。因着那一晚在登仙台中蜷缩害怕, 瑟瑟发抖了一整夜的不是李肖仁,而是他们。没经历过那慌乱可怖的一夜, 就不能感受到这皇宫有多么可怕。那一晚要是有御林军冲进登仙台,把他们两个小道士砍成肉泥, 恐怕都没人会为他俩说个冤字。
  李肖仁到了登仙台时,大太监季福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见到季福, 李肖仁急忙走上去,赔笑道:“季公公。”
  季福笑道:“李大人。官家近日烦心事颇多,你可得小心着呢。”
  李肖仁:“多谢季公公提点。”说着, 他便进了登仙台。
  待到一个时辰后, 李肖仁从登仙台中出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觉神清气爽,容光焕发。被那善听和尚压了整整一年,如今善听被皇帝斩首示众,皇帝弃佛修道, 最终还是他李肖仁胜了。
  李肖仁心情大好,他让小徒弟给季福塞了几片金叶子,讨好道:“从明日起,下官又要每日来登仙台了。季公公伺候陛下,劳苦功高,可得多多注意身体。”
  季福不动声色地收下金叶子,微笑道:“李大人也要注意身体才是。”
  李肖仁领着徒弟离开登仙台,走时步步生风,好不得意。
  “可真是小人得志。”
  季福扭头看到自己的干儿子,他皱眉道:“这话也是你说得的?”
  小太监谢宝低下头,委委屈屈道:“是,只是儿子也没说错。”
  季福:“你啊,管好这张嘴,这里头有你什么事。”
  </div>
  </div>